'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科普特人的文化素質普遍高於國內的穆斯林,因此在國內受到重創後,他們於五十代末期向國外遷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他們的理想之地,造成了埃及國內人才的流失,也削弱留在國內那些科普特人的實力。

雖然納塞爾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科普特人的動向,他給予科普特人就業、教育、從軍等權力義務。而且納塞爾推行的是世俗主義,他關閉了宗教法庭,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埃及氾濫,這一點受到科普特人的歡迎。納賽爾在議會給予科普特人留有議席,還在政府中保留一名部長席位。

在納塞爾的強勢領導下,及世俗主義佔主導地位情況下,科普特人與穆斯林並沒有多少糾紛,但科普特人地位仍然不如國內的穆斯林。

1970年,納塞爾去後,薩達特上臺,他改變納塞爾時期的世俗人政策,其實統治時帶有伊斯蘭色彩,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科普特人勢單力薄,既要受到政府的壓力,還要遭受一些極商分子的攻南,處境很難。

​科普特最為不滿的是,他們不能自由修建自己的教堂。因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規定基督教徒要修建教堂必須政府認可,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納塞爾統治。由於科普特人口不斷增加,禮拜教堂已經不夠用,但科普人的申請卻被拒絕或者拖延,而清真寺卻不斷獲批,這就讓科普特人不滿。

在政府不批的情況下,科普特人只得偷偷建造一些做禮拜的場所,表面上是其他用途,但私下卻是教堂。科普特人偷偷的做法,又遭到當地穆斯林的憤恨,於是一些私建的教堂遭到極端分子的偷襲。薩達特上臺後情況並沒變,而是藉助伊斯蘭教鞏固他的統治。

​1977年,埃及還通過了一個奇怪法律,規定按照伊斯蘭教法處罰犯罪,科普特人就反對,後來議會才沒實施。但1980年,埃及憲法依然把“沙里亞”(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根據,繼續推動伊斯蘭化,科普特人擔心命運再回到古代。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科普特人的文化素質普遍高於國內的穆斯林,因此在國內受到重創後,他們於五十代末期向國外遷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他們的理想之地,造成了埃及國內人才的流失,也削弱留在國內那些科普特人的實力。

雖然納塞爾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科普特人的動向,他給予科普特人就業、教育、從軍等權力義務。而且納塞爾推行的是世俗主義,他關閉了宗教法庭,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埃及氾濫,這一點受到科普特人的歡迎。納賽爾在議會給予科普特人留有議席,還在政府中保留一名部長席位。

在納塞爾的強勢領導下,及世俗主義佔主導地位情況下,科普特人與穆斯林並沒有多少糾紛,但科普特人地位仍然不如國內的穆斯林。

1970年,納塞爾去後,薩達特上臺,他改變納塞爾時期的世俗人政策,其實統治時帶有伊斯蘭色彩,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科普特人勢單力薄,既要受到政府的壓力,還要遭受一些極商分子的攻南,處境很難。

​科普特最為不滿的是,他們不能自由修建自己的教堂。因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規定基督教徒要修建教堂必須政府認可,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納塞爾統治。由於科普特人口不斷增加,禮拜教堂已經不夠用,但科普人的申請卻被拒絕或者拖延,而清真寺卻不斷獲批,這就讓科普特人不滿。

在政府不批的情況下,科普特人只得偷偷建造一些做禮拜的場所,表面上是其他用途,但私下卻是教堂。科普特人偷偷的做法,又遭到當地穆斯林的憤恨,於是一些私建的教堂遭到極端分子的偷襲。薩達特上臺後情況並沒變,而是藉助伊斯蘭教鞏固他的統治。

​1977年,埃及還通過了一個奇怪法律,規定按照伊斯蘭教法處罰犯罪,科普特人就反對,後來議會才沒實施。但1980年,埃及憲法依然把“沙里亞”(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根據,繼續推動伊斯蘭化,科普特人擔心命運再回到古代。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不過這種狀況在穆巴拉克當總統後有所好轉,他採取了一些緩和宗教矛盾的政策,增加了科普特人修建教堂的數量,甚至增加了科普特人在政府中任職數量,由一名增加到兩名。穆巴拉克甚至宣佈,科普特人是埃及人民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些暫時消除了科普特人對政府的不滿。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科普特人的文化素質普遍高於國內的穆斯林,因此在國內受到重創後,他們於五十代末期向國外遷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他們的理想之地,造成了埃及國內人才的流失,也削弱留在國內那些科普特人的實力。

雖然納塞爾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科普特人的動向,他給予科普特人就業、教育、從軍等權力義務。而且納塞爾推行的是世俗主義,他關閉了宗教法庭,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埃及氾濫,這一點受到科普特人的歡迎。納賽爾在議會給予科普特人留有議席,還在政府中保留一名部長席位。

在納塞爾的強勢領導下,及世俗主義佔主導地位情況下,科普特人與穆斯林並沒有多少糾紛,但科普特人地位仍然不如國內的穆斯林。

1970年,納塞爾去後,薩達特上臺,他改變納塞爾時期的世俗人政策,其實統治時帶有伊斯蘭色彩,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科普特人勢單力薄,既要受到政府的壓力,還要遭受一些極商分子的攻南,處境很難。

​科普特最為不滿的是,他們不能自由修建自己的教堂。因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規定基督教徒要修建教堂必須政府認可,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納塞爾統治。由於科普特人口不斷增加,禮拜教堂已經不夠用,但科普人的申請卻被拒絕或者拖延,而清真寺卻不斷獲批,這就讓科普特人不滿。

在政府不批的情況下,科普特人只得偷偷建造一些做禮拜的場所,表面上是其他用途,但私下卻是教堂。科普特人偷偷的做法,又遭到當地穆斯林的憤恨,於是一些私建的教堂遭到極端分子的偷襲。薩達特上臺後情況並沒變,而是藉助伊斯蘭教鞏固他的統治。

​1977年,埃及還通過了一個奇怪法律,規定按照伊斯蘭教法處罰犯罪,科普特人就反對,後來議會才沒實施。但1980年,埃及憲法依然把“沙里亞”(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根據,繼續推動伊斯蘭化,科普特人擔心命運再回到古代。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不過這種狀況在穆巴拉克當總統後有所好轉,他採取了一些緩和宗教矛盾的政策,增加了科普特人修建教堂的數量,甚至增加了科普特人在政府中任職數量,由一名增加到兩名。穆巴拉克甚至宣佈,科普特人是埃及人民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些暫時消除了科普特人對政府的不滿。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雖然少數科普特人任職高官,但很多職位及單位不招科普特人,軍事院校和警察院校也拒絕科普特人加入。不過科普特人教育水平很高,他們在埃及佔據著工程師、醫生、律師等崗位,是埃及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多數科普特人處於社會底層。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是科普特人,這只是一個特例,在埃及伊斯蘭佔有多數的情況下,科普特人依然不是主導。

主要原因

科普特人的處境之所以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還有歷史因素。從客觀上看,科普特人數較少,這使得他們並不佔優勢。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科普特人的文化素質普遍高於國內的穆斯林,因此在國內受到重創後,他們於五十代末期向國外遷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他們的理想之地,造成了埃及國內人才的流失,也削弱留在國內那些科普特人的實力。

雖然納塞爾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科普特人的動向,他給予科普特人就業、教育、從軍等權力義務。而且納塞爾推行的是世俗主義,他關閉了宗教法庭,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埃及氾濫,這一點受到科普特人的歡迎。納賽爾在議會給予科普特人留有議席,還在政府中保留一名部長席位。

在納塞爾的強勢領導下,及世俗主義佔主導地位情況下,科普特人與穆斯林並沒有多少糾紛,但科普特人地位仍然不如國內的穆斯林。

1970年,納塞爾去後,薩達特上臺,他改變納塞爾時期的世俗人政策,其實統治時帶有伊斯蘭色彩,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科普特人勢單力薄,既要受到政府的壓力,還要遭受一些極商分子的攻南,處境很難。

​科普特最為不滿的是,他們不能自由修建自己的教堂。因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規定基督教徒要修建教堂必須政府認可,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納塞爾統治。由於科普特人口不斷增加,禮拜教堂已經不夠用,但科普人的申請卻被拒絕或者拖延,而清真寺卻不斷獲批,這就讓科普特人不滿。

在政府不批的情況下,科普特人只得偷偷建造一些做禮拜的場所,表面上是其他用途,但私下卻是教堂。科普特人偷偷的做法,又遭到當地穆斯林的憤恨,於是一些私建的教堂遭到極端分子的偷襲。薩達特上臺後情況並沒變,而是藉助伊斯蘭教鞏固他的統治。

​1977年,埃及還通過了一個奇怪法律,規定按照伊斯蘭教法處罰犯罪,科普特人就反對,後來議會才沒實施。但1980年,埃及憲法依然把“沙里亞”(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根據,繼續推動伊斯蘭化,科普特人擔心命運再回到古代。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不過這種狀況在穆巴拉克當總統後有所好轉,他採取了一些緩和宗教矛盾的政策,增加了科普特人修建教堂的數量,甚至增加了科普特人在政府中任職數量,由一名增加到兩名。穆巴拉克甚至宣佈,科普特人是埃及人民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些暫時消除了科普特人對政府的不滿。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雖然少數科普特人任職高官,但很多職位及單位不招科普特人,軍事院校和警察院校也拒絕科普特人加入。不過科普特人教育水平很高,他們在埃及佔據著工程師、醫生、律師等崗位,是埃及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多數科普特人處於社會底層。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是科普特人,這只是一個特例,在埃及伊斯蘭佔有多數的情況下,科普特人依然不是主導。

主要原因

科普特人的處境之所以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還有歷史因素。從客觀上看,科普特人數較少,這使得他們並不佔優勢。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主觀上看因素較多,也是制約科普特地位提高的原因。

一是法律層面堵塞了科普特人的政治需求,埃及政黨法規定,任何政黨不能建立在宗教基礎之上。因此,科普特人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政治需求。又加上科普特人在政府權力執法機關數量極少,表達訴求力量受限。

"

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歷史悠久。特別是到埃及旅遊時,人們在參觀金字塔時,無不對其古老的歷史所驚歎。但這些歷史古蹟並非阿拉伯人所留下,很多人不明白,現在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幾千前的埃及法老們的後裔消失了嗎?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古老歷史

其實,埃及法老們的後裔並未消失,而是繼續生活在埃及,他就是現在的埃及科普特人,但與埃及的阿拉伯伊斯蘭信徒不一樣,他們是基督教的一個小分支科普特教派。這個教派不同於其他基督教,而是融合了古埃及與基督教文明,與歐美人更為接近。科普特的英語單詞雖然來自阿拉伯語,但卻是希臘語的古埃及語轉化而來。因此,科普特人與歐美人更為接近。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科普特人的分佈很廣,除了埃及,在蘇丹、利比亞及北美、歐洲地區都有科普特人的身影。雖然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古老民族,但卻在埃及是少數族裔。據2016年埃及的官方數據,科普特人有1500多萬人,只佔埃及總人口的20%左右。科普特人族群認同主要源於科普特正教及科普特語言。

古埃及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科普特人也借鑑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的字母,創制了自己的獨特的字母表。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領軍隊征服埃及後,埃及被羅馬帝國統治,由於羅馬帝國在埃及統治殘暴,並不被民眾所接受。期間聖馬可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埃及,埃及人大都信奉了基督教,這是他們對多神教的羅馬帝國進行抵抗的一種形式。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埃及人信奉基督教的越來越多,羅馬帝國就進行鎮壓,公元三世紀時,在羅馬皇帝戴克留斯和戴裡克先的打壓下,基督教徒被迫害嚴重。期間科普特人仍然頑強的信奉基督教,並逐漸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修道士制度。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後,各教會對基督耶穌的性質爭論不斷,公元451年,亞歷山大教會與君士坦丁堡大公教分裂。

埃及地處地中海沿岸,該國有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河谷,適宜種植糧食,因此成為很多帝國競相爭奪的地區,他們都希望控制這一地區,鞏固自己的勢力。並想以埃及作為跳板成為西進東擴的基地。在這些勢力不斷爭奪中,卻沒有科普特人的身影。也就是說,科普特人始終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擠壓進程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向波斯和拜占庭進攻。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於是埃及開始伊斯蘭化。

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向埃及遷移了大量的阿拉伯人,於是阿拉伯人及伊斯蘭教文化逐漸在埃及佔有主要地位。此時阿拉伯帝國無論其實力及文明都處於領先地位,於是阿拉伯語逐漸成為埃及本土的主要語言。語言及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宗教信仰的改變,大量埃及人信奉伊斯蘭教。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公元九世紀末期時,埃及的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優勢。公元11世紀,阿拉伯語成為埃及的通用語言。到公元17世紀,古老的科普特語基本滅絕,只是成為科普特人做禮拜時所用。結果很明顯,埃及境內融合成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被邊緣化。雖然從外貌特徵上看,科普特人與埃及穆斯林差不多,但科普特人卻不認可他們是阿拉伯人。

自公元七世紀後,埃及就先後在伊斯蘭教帝國及地方王朝的統治之下,科普特人不僅被邊緣化,而且成為二等臣民,阿拉伯語意為“被保護民”。他們不僅要繳納人頭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民族的宗教也受到限制。甚至復活節也不能舉辦公開的宗教活動,也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如果違反伊斯蘭教規,他們生命和財產也不受國家保護。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6世紀時,強大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埃及又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被固定下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根據不同宗教及民族,劃分為若干的地方自治區,但宗教成為一種政治身份,伊斯蘭教是統治者,他們可以支配國家權力及財富。科普特人只得承認他們的權威,並交納賦稅後,換來本民族有限自治權。

19世紀初,法國軍隊被趕出埃及後,一個叫穆罕默德·阿里的奪取了埃及政權,阿里家族在埃及統治了半個世紀。阿里家族放寬了科普特人的限制,他們認為無論什麼宗教的人,只要有才能都成為官員。此時大量科普特人成為官員,壓在科普特人頭上的人頭稅被廢除。1856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出臺法律,給予帝國內基督徒與穆斯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此時科普特人的“二等臣民”地位才發生變化。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隨著​科普特人政治身份提高,他們經濟實力也開始增強,在19世紀時,出現大量的地主和大商人。埃及四分之一的財富被科普特人掌握,45%的官職由科普特人擔任,這是科普特人歷史上從邊緣走向中心最輝煌時期。但科普特人的地位和財富增強,受到國內穆斯林的忌恨。

但科普特人好景不長,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解僱了大量科普特人,一些親英國的穆斯林上臺,於是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埃及政府內科普特人已經很少了。

悲慘現狀

一戰結束後科普特人的悲慘命運又開始了。當時大量科普特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想通過民族獨立方式,融入埃及社會並獲得與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特別是1919年,反英大起義後,許多科普特人加入推行埃及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這個黨派的旗幟很有意思,綠色背景上有新月形和十字形,新月象徵穆斯林,而十字象徵科普特人,以此標誌埃及團結統一。

在轟轟烈烈的埃及獨立運動中,科普特人並沒有融入埃及社會。因為穆斯林並不相信科普特人,因此他們只有加強自身族群的認同。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1952年,科普特民族黨成立,此黨派以維護科普特人權益為目標,於是科普特人從宗教少數向民族認同轉變。但當他們試圖以政黨改變命運時,以納塞爾為首的軍官發動了“自由軍官組織”運動,推翻法魯克王朝,從此埃及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這些軍官成為埃及高官,但並沒有科普特人,而是穆斯林精英。於是埃及又進入穆斯林掌權的時代。

埃及軍方掌權後,科普特人的民族黨及華夫脫黨被強行解散,科普特人也失去表達民族意願的渠道。更慘的是,一些科普特大地主所擁有土地被國有化,一些科普特人企業也被收歸國有,科普特人遭受重創,也失去在議會中代表席位。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由於科普特人的文化素質普遍高於國內的穆斯林,因此在國內受到重創後,他們於五十代末期向國外遷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他們的理想之地,造成了埃及國內人才的流失,也削弱留在國內那些科普特人的實力。

雖然納塞爾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科普特人的動向,他給予科普特人就業、教育、從軍等權力義務。而且納塞爾推行的是世俗主義,他關閉了宗教法庭,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埃及氾濫,這一點受到科普特人的歡迎。納賽爾在議會給予科普特人留有議席,還在政府中保留一名部長席位。

在納塞爾的強勢領導下,及世俗主義佔主導地位情況下,科普特人與穆斯林並沒有多少糾紛,但科普特人地位仍然不如國內的穆斯林。

1970年,納塞爾去後,薩達特上臺,他改變納塞爾時期的世俗人政策,其實統治時帶有伊斯蘭色彩,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科普特人勢單力薄,既要受到政府的壓力,還要遭受一些極商分子的攻南,處境很難。

​科普特最為不滿的是,他們不能自由修建自己的教堂。因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規定基督教徒要修建教堂必須政府認可,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納塞爾統治。由於科普特人口不斷增加,禮拜教堂已經不夠用,但科普人的申請卻被拒絕或者拖延,而清真寺卻不斷獲批,這就讓科普特人不滿。

在政府不批的情況下,科普特人只得偷偷建造一些做禮拜的場所,表面上是其他用途,但私下卻是教堂。科普特人偷偷的做法,又遭到當地穆斯林的憤恨,於是一些私建的教堂遭到極端分子的偷襲。薩達特上臺後情況並沒變,而是藉助伊斯蘭教鞏固他的統治。

​1977年,埃及還通過了一個奇怪法律,規定按照伊斯蘭教法處罰犯罪,科普特人就反對,後來議會才沒實施。但1980年,埃及憲法依然把“沙里亞”(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根據,繼續推動伊斯蘭化,科普特人擔心命運再回到古代。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不過這種狀況在穆巴拉克當總統後有所好轉,他採取了一些緩和宗教矛盾的政策,增加了科普特人修建教堂的數量,甚至增加了科普特人在政府中任職數量,由一名增加到兩名。穆巴拉克甚至宣佈,科普特人是埃及人民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些暫時消除了科普特人對政府的不滿。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雖然少數科普特人任職高官,但很多職位及單位不招科普特人,軍事院校和警察院校也拒絕科普特人加入。不過科普特人教育水平很高,他們在埃及佔據著工程師、醫生、律師等崗位,是埃及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多數科普特人處於社會底層。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是科普特人,這只是一個特例,在埃及伊斯蘭佔有多數的情況下,科普特人依然不是主導。

主要原因

科普特人的處境之所以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還有歷史因素。從客觀上看,科普特人數較少,這使得他們並不佔優勢。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主觀上看因素較多,也是制約科普特地位提高的原因。

一是法律層面堵塞了科普特人的政治需求,埃及政黨法規定,任何政黨不能建立在宗教基礎之上。因此,科普特人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政治需求。又加上科普特人在政府權力執法機關數量極少,表達訴求力量受限。

埃及古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曾經法老後裔去哪了?現狀不容樂觀

二是科普特人自身不團結。從科普特千百年變化來看,他們並沒有形成團結一致的力量,而是寄希望於執政力量。高層與底層科普特人沒有形成團結一致的局面。

三是埃及沒有在宗融和解上下功夫,使科普特人與穆斯林因歷史原因積累的矛盾很深,雙方缺乏信任和尊重,因此衝突經常發生。

當然歷史因素也是一個無法饒開的因素。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