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前兩代途銳的越野能力是得到很多人認可的,達喀爾拉力賽的三連冠就是很好的證明。到了第三代車型,官方大肆宣傳眾多新技術的加入能夠讓全新途銳駕駛起來更加輕鬆,於是就會有人出現這樣的想法,“新途銳是不是為城市駕駛妥協了很多”?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包括我自己在內,面對全新一代途銳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它究竟是保持了風格還是妥協於潮流?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來到了今天的體驗場地,而今天所有的體驗項目也都傳達著一個強烈的信號——全新途銳並沒有妥協於潮流,而是更加均衡了。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既然是場地體驗,那咱們就只聊關於今天體驗的項目,至於外觀內飾這種常規內容,還請各位期待明天的開放道路試駕文章。

回到主題,全新途銳雖沒有向潮流妥協,但也不是沒有變化。除了肉眼看到的變化之外,性格上的微調才是更加重要的。而這種目前看來效果不錯的微調,主要得益於幾個方面:後輪轉向技術、全系標配的空氣懸架以及駕駛輔助系統。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其實後輪轉向技術已經不是什麼很新鮮的產物了,那為什麼還要把它單拎出來呢?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對於途銳這種中大型SUV來說,在城市裡來回遊蕩本來就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更何況現在的城市道路擁堵情況愈發嚴重,許多地方的停車場變得越來越擁擠。所以,後輪轉向技術的加入,讓途銳能夠更好的適應擁擠不堪的城市環境。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根據官方的資料,加入後輪轉向技術之前老途銳的轉彎直徑為12.19m,有了後輪轉向技術的加持,全新途銳的轉彎直徑為11.19m。別小看這1m的直徑差,它直接導致了你通過狹小路段的時候,是否可以不用倒車一次通過。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全新途銳身上的這套後輪轉向技術,在車速低於37km/h時轉動方向盤,後輪將會與前輪成相反方向的轉向,以此來保證能夠順利的通過狹窄的地方。在車速高於37km/h之後,轉動方向盤,後輪將會與前輪成相同方向的轉向,以此來保證車輛的穩定。

這項技術在上一代途銳身上是沒有的,而第三代途銳,也只是頂配車型搭載了這項技術。但是看看同平臺的奧迪Q7,頂配和次頂配車型的後輪轉向技術還都是選裝。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上一代途銳就標配了空氣懸架,並且是軟硬和高低均可調節的。換代後的途銳依舊保持了這個好習慣,這點很不錯。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文章開頭說到的途銳越野能力強,和它的可調空氣懸架有很大關係,在“專業越野”模式下,空氣懸架能夠將離地間隙提升70mm。而在高速狀態下,它又能夠將離地間隙降低15-25mm,以此保證車輛的穩定性。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越野場地的幾個炮彈坑最深處為70cm,但是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途銳並沒有遇到任何困難。將越野模式調至“專業越野”,離地間隙升到最高,非常輕鬆的就完成了脫困。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雖說ACC自適應巡航、夜視功能這樣的技術已經有很多車都在使用了。但是這些技術卻是第一次出現在途銳身上,因此第三代途銳才算是邁進了智能駕駛的階段。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全新途銳的ACC自適應巡航能夠在0-150km/h的速度區域進行自動跟車,激活方式也很簡單。另外,在做跟車的加速和剎停動作時,車輛的表現也很溫柔並且線性。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夜視功能雖然出現很早,但是它的普及程度卻沒有ACC自適應巡航這麼高,第三代途銳也只是頂配車型才有這項配置。在上市之後我曾經簡單體驗了一下它的夜視功能,大概感受還是比較好的。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另外,全新途銳的駕駛輔助系統裡還有一項“後方交通預警功能”,在倒車的時候對周圍物體進行識別,如果此時有其他車輛行駛過來並構成威脅,系統將會自動剎停車輛。但是這個功能在識別到行人、自行車以及牆壁的時候,只會和倒車雷達一樣報警。

這款SUV跟保時捷卡宴同平臺,因為換了個車標,便宜了近30萬


通過場地體驗,能夠感受到全新途銳在越野性能方面依舊保持了上兩代的能力。但是在有了這些新的技術和功能之後,全新途銳在性格方面變得更加均衡,能夠在野外暢快的玩耍,也能在城裡悠然的通勤。當然,全新途銳的亮點遠不止這些,至於“數字化座艙”、日常開起來的感受,請各位留意明天上線的道路試駕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