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速度變化背後的監管邏輯

IPO 環境保護 金融 經濟 信公諮詢 信公諮詢 2017-08-06

IPO速度變化背後的監管邏輯

加入微信信公董辦交流群(infaithjinjin),看更多精彩乾貨!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方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不斷建言,尤其是對IPO暫停與否多有爭議。證監會在上週五集中公佈了35家終止審查及18家未通過發審會的IPO企業情況,這一舉措既有助於提高發行監管工作的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各方對IPO的關注。

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2016年11月以來證監會核發IPO的審批速度明顯提升。IPO批文的核發公佈時間固定在每週五,大致相當於每月多達4個批次的IPO批文下發。而根據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IPO批文核發基本按每週10-12家的速度推進,單次融資額保持在50億元左右。

直到5月26日,年內第19批次時降為7家,融資金額亦大幅縮減。6月2日,IPO增速明顯連續降低,數量下降到了4家,融資額也降到了15億。這不僅是去年11月以來第一次連續兩週IPO增速持續下降,而且增速下降的幅度也遠超市場預期。

2017年6月9日證監會核發8家企業IPO批文,融資金額不超過25億元,數量連續3次維持個位數。相較於今年年初以來平均每週超過10家的速度,IPO速度明顯放緩。

IPO速度變化背後的監管邏輯

圖1 2017年以來IPO發行及融資情況

一、審核通過率創新低,發審審核速度同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IPO批文數量與籌資總額下降的同時,IPO通過率也不斷降低。上週證監會發審委合計審核了1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1家獲得通過,1家取消審核,3家企業被否,通過率僅為73.33%,比前一週的通過率78.57%再度下降,與今年以來的IPO通過率相比有明顯降低。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審委共審核238家次,整體通過率為84%,而2015年和2016年IPO通過率均超90%。

而IPO審核通過率已明顯降低,證監會也不斷釋放強監管信號,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在市場整體弱勢的情況下,監管層選擇通過控制IPO放行速度來減少對股市的影響,不過隨著市場逐步回暖,審核速度或將恢復常態。

實際上,除了批文下發數量減少外,證監會還動用了第二個調節方式,即通過發審審核來控制新股供給閥門。

統計顯示,上週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了8家企業的上會申請,而此前,這一數字均保持在10家以上,最多時單週審核家數為15家。根據梳理,除了2017年四月份首周因清明假期審核家數有所減少外,2017年三月正常審核以來,每週的審核數量都是兩位數。即便是六月第一週僅有三個工作日,發審委亦保持每日均有企業上會審核。而這一節奏在上週被打破,五個工作日僅安排了兩天召開發審會,且審核數量急劇下降。

二、IPO審核趨嚴,粉飾業績成監管重點

對於IPO的審核,2017年1月證監會公開強調,要在嚴把質量關方面不遺餘力,採取多種措施和手段,嚴格實施IPO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通過反饋、檢查、初審、發審等審核流程和審核機制的配合,遏制問題苗頭和“帶病申報”情形,淨化審核環境,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嚴厲打擊利潤操縱、欺詐發行、包裝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以從嚴監管促進優質企業上市,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同時,上週五證監會也再次明確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和審核IPO企業存在的粉飾業績的情況,可見證監會並不希望在IPO常態化的同時降低發行門檻。

從2017年2月證監會公佈的現場檢查情況來看,聖元環保存在未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部分貸款發放至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大額現金支付等問題;上海基美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銷售收入確認與實際情況存在不一致、財務人員兼職關聯方財務工作、未披露部分關聯方關係、銷售佣金實際情況與披露信息不符等問題。

而通過2017年前四個月被髮審委否決的18家企業,可以窺探審核的監管尺度。總體來看,這18家未通過發審會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五方面:

一是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範性存疑,6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33.33%;

二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5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27.78%;

三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3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16.67%;

四是關聯交易及關聯關係存疑,3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16.67%;

五是申請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性存疑,1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5.55%。

IPO速度變化背後的監管邏輯

圖2 IPO企業被否決原因

據證監會通報,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

三、小 結

新股發行節奏的放緩,雖然並不必然影響股票市場走勢——A股市場歷史上曾9次暫停IPO,整體來看均未改變市場的基本走勢,但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監管態度上的積極變化,有利於改善投資者情緒。

上週五證監會的例行發佈會上,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將持續提高發行監管工作的透明度,進一步貫徹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工作要求,督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提高首發企業申報質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供源頭活水。

從這個角度看,近期監管層放緩新股發行節奏、集中公佈新股發行審核情況,意在加強市場引導,尋求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適度調整和變動新股發行的節奏,體現了監管層呵護市場的用意,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綜合考慮改革力度和市場可承受程度也更有利於市場平穩運行。然而,IPO並不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每週發幾家”不應成為投資者決策的根本依據。

— En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信公諮詢市場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