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看到前篇引起共鳴,參與的人不少,說明不少大老爺們或多或少的有過“DIY情結”夢。就我而言,也只是業餘愛好者談論專業的事情,對錯難定,也敬請大家別提過於專業的問題。也別用專業人的眼光看我的“閒話”。

音箱是音響發燒中看似簡單,易製作,實際上是最難以“照貓畫虎”的部分。基本流程是:從單元開始,實際測量喇叭單元的T/S數據,測量這些數據就需要儀器設備,如何配重等等;獲得數據後開始計算箱體,是採用密封、還是倒相;決定分頻器的工作方式;利用儀器測量調試。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嚴謹的單元T/S數據作基礎、測量手段作保證。有人會說我嚴格按照某名箱的尺寸克隆的,至於效果也能復刻出嗎?音箱製作是個講究科學性的過程,我曾經買到過一本講音箱設計的書,是日本一位大學音響工程專業教授寫的,無中文版,從設計到完工,公式無數,各種數據看上去都累,但100多頁就只講了一款音箱的設計製作調試過程。說這些不是說高不可攀,而是想說一定要採用力所能及的科學手段來“發燒”。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後,科學發燒既可自己動手,也可防止被忽悠,花冤枉錢。

音響發燒原本是為追求音樂鑑賞,但不少人,包括我走著走著就本末倒置了。走向了不該走的“器材發燒”之路。攝影也是如此,最終走上了器材發燒不歸路。

“音響發燒”中“坑”之深、之大,很多已經超出了人類思維所能達到的極限。例如某款價值幾萬的國外著名CD機,該品牌是土豪們的“專寵”之物。拆開後就是裝了個日本產電腦光驅,再配上他們所謂的“高科技、獨創”解碼板。其能有多好聽?沒有聽過,不敢亂說,但很多專業器材評論家稱之為“天籟之音”。諸如此類的營銷,令人眼花瞭亂,防不勝防。最終,像我這種窮人,應該從DIY開始,但我的方法是從投資專業檢測儀器開始。目的是為“燒”明白,而非想超越專業公司。

經過多年的“浪費DIY”之後,感覺是,無論從檢測手段還是技術儲備,個人“發燒 ”永遠沒有可能超越“真正合格”工廠品的可能性。當然從追求個性化而非商業化觀點,也沒有工廠品能超越“DIY”。如果不定義出這樣的內涵外延限制,本話題觀點終會陷入不可論的“雞鴨對講”怪圈。

功放DIY相對來說,比音箱要“簡單”。因為元件有工業標準保證,但是線路選擇與元件組合還是需要靠經驗、技術積累才行,若從此點,“彎道超車”也絕無可能。

最終也難說簡單。

我曾經畫過電路板,自己腐蝕,當然是抄板。現在就不同了,萬能的x寶,幾乎沒有買不到的任何物件,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DIY發燒就不再是難事,但通過我業餘測試,有些板不能買,繡花枕頭。外表看似專業實則電路、元件組合出來的電路噪音,先天而成,無法解決。

去年曾經裝過5臺功放,2臺從元件焊板開始,其中一臺爛尾,3臺用成品板,其中1臺為數碼功放。完成之後,基本各有特色,但是若從噪音控制,感覺我還是功力不足。只有數碼功放無論哪方面,都屬最好。

不過,經歷過後,明白了很多我以前理解不了的實際問題,唯一的收穫也許就這點。

為避免“廣告嫌疑”,一般不提及品牌。所有照片都是手機拍,文字也是在線寫,錯誤不可免,敬請各位多多海涵!

日本某老牌功放的內部,工藝之美,令我感嘆。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其實國產的也不差,其產品多次獲日本專業雜誌大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即便是90年代的國產甲類,現在也依然好聽。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自己DIY的,好聽也是好聽,但不適合追求完美者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數碼功放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DIY功放也能發燒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