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 女嬰在起跑線就不被看好?


“男兒有淚不輕彈” “女孩要有女孩樣” “男孩不要婆婆媽媽” “女孩學習沒後勁”……

這些話是不是聽著很熟悉?

沒錯,男孩和女孩,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被區別對待了。

每一代人從小就被限制在這些魔咒裡,他們的表現又被當作證據用來教育下一代。所以,誰都說不清楚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表現,是來自天生的性別差異,還是後天的不斷鞏固。

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一群英國科學家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

首先,搭一個安全的斜坡,讓體重差不多的嬰兒從最高處往下爬。斜坡越陡,挑戰難度越高。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BBC紀錄片《你的大腦是男性還是女性?》




接著,科學家讓這些嬰兒的家長自己搖動升降杆,給寶寶選擇爬行的高度。

科學家們在100對親子身上重複了這個實驗,統計結果是,男孩的家長設置的斜坡,普遍比女孩的家長更陡。

問題是,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性別對爬行能力毫無影響。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女孩長大的過程中,人們會不斷降低對她們的期待,讓她們遠離挑戰。這樣一來,女孩就很難取得同齡男孩所能取得的成就。

以上內容出自BBC地平線系列製作的一部紀錄片,叫《你的大腦是男性還是女性?》。

這部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收穫了超高人氣,國內也有不少人看過。

它的呈現方式很有意思:節目組找來男女兩位科學家,男科學家主張性別差異是先天的,女科學家主張性別差異是後天的,兩個人各自走訪學者、設計實驗。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BBC紀錄片《你的大腦是男性還是女性?》


這位女科學家名叫艾麗絲·羅伯茨,她呼籲大眾重視造成性別差異的後天因素。身為一位女性科學家,羅伯茨深知女性要想在科學事業上取得成就有多麼艱難。

在她最新的著作《馴化:十個物種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中,艾麗絲·羅伯茨講述了後天的環境因素對物種的巨大影響。環境會改變物種的地理分佈,進化方向,甚至直接改變物種的DNA。

人也是一樣的。正如她在紀錄片中所揭示的那樣,對女孩的差別教育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限制她們的全面發展。


▣ 女科學家都去哪兒了?


艾麗絲·羅伯茨的經歷堪稱傳奇。她既是一名臨床解剖學家、骨科考古學家,又是一位執業醫師、大學教授和紀錄片主持人,主持過一百多部BBC紀錄片。與此同時,她還是一位作家,出版過七本科普書籍。

媒體採訪她的時候,一上來都會問:你是怎麼辦到的?

但對羅伯茨來說,她只是從不給自己設限,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艾麗絲·羅伯茨


羅伯茨是1973年生人,成長在英國一個普通家庭。24歲的時候,她從醫學院畢業,順利獲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和解剖學學士學位,並在當地的醫院擔任初級醫師。

一次偶然的機會,羅伯茨參與了英國第4頻道“時間小組”系列紀錄片的錄製,作為專家出鏡,揭祕骷髏背後的故事。從此羅伯茨的電視事業便一發不可收拾。她開始頻繁和BBC合作,她的身影活躍在各種科普紀錄片裡。

從2001年至今,她一共參與過近兩百部紀錄片的製作和拍攝,成為觀眾最熟知的明星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收穫了大批粉絲。利用空閒時間,她又花了9年讀了個古生物病理學博士。

就這樣,羅伯茨的事業和愛好、主業和副業之間完美地支撐著彼此。直到現在,羅伯茨的事業還在蓬勃發展。今年9月,她還將擔任英國科學協會主席的職位。

公眾看到的都是她閃耀光鮮的一面,很少有人知道,羅伯茨也經歷過一段低谷時期。

博士畢業後,羅伯茨感到在自己的職位上越來越喘不過氣。並不是因為繁忙,而是因為,她想同時從事教學、科研和科普工作,但是學校的崗位似乎越來越把她限制在教學這一件事上。

另外,羅伯茨意識到,系裡的所有女老師都很難得到升職:“我覺得我的頭被牢牢頂在‘玻璃天花板’上,動彈不得。”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級別研究人員中所佔的比例


2010年,羅伯茨毅然決定辭職,正式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兩週後,她突然發現自己懷孕,只好調整自己接下來的安排。

大女兒出生滿兩個月後,她才開始參與制作新紀錄片《挖掘英國》。由於不想和女兒分離,羅伯茨硬是帶著女兒一起投入了為期六個月的拍攝工作。直到2013年再次懷孕生子,她才給自己放了九個月的產假。

羅伯茨表示:“在本科階段,學習科學的男生女生人數差不多,但在大學教授裡女性只佔15%。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她們要照顧孩子,而那正是取得事業突破的關鍵時期。”

二十年如一日兼顧所有事務有多困難,只有親歷者自己才知道。當被記者問到她典型的一天是什麼樣子時,羅伯茨無奈答道:我沒有典型的一天。

在旅館裡、火車和飛機上工作是她的家常便飯,她隨時隨地都在用手機或者電腦讀論文或寫作。在家的時候,她會在孩子們放學後陪他們共度親子時光,利用晚睡和早起的時間工作,全憑喝咖啡鼓足精神。

對她來說,堅持科普工作,不僅是出於興趣和自我實現,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女孩看到榜樣的力量。作為一個女性科學家,羅伯茨認為自己需要不斷在公眾面前亮相,以此鼓勵想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女孩。所以,不管是主持節目、參加會議、寫書還是給書做宣傳活動,她都不遺餘力。

事業上的努力和堅持給了羅伯茨十足的回報。厚積而薄發,羅伯茨在《馴化:十個物種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一書裡體現出令人震驚的知識廣博度。她選取了狗、小麥、玉米、蘋果以及人在內的10個重要物種,橫跨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結合前沿基因科學,重述了數百萬年的動植物馴化史和人類進化史。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在《馴化》中,她對自己豐富的田野調查閱歷信手拈來。她曾在中國廣西和當地農民學過插秧,在智利的山谷騎馬收集化石,在西伯利亞和當地飼養馴鹿的土著人共同生活,在坦桑尼亞的部落和土著婦女一起挖掘植物根莖。她開著四驅麵包露營車,穿過沙丘,到達英國芳貝海灘,去探訪七千年前留下的人類和野豬、狼(或大型犬)、赤鹿、狍子、馬以及野牛的腳印。

這是獨屬於科學家的浪漫,也向讀者展現了女性在不設限時能走多遠。

羅伯茨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了,女性在科學領域同樣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國著名“網紅”科學家顏寧在做客《開講了》節目時,曾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女科學家都去哪兒了?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2016年顏寧在《開講了》節目發表演講


是啊,女科學家都去哪兒了?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並被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張彌曼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稱號;顏寧自己則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只有女科學家自己才知道,女科學家們為了取得和同齡男性科學家相同的成績,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克服多少困難。


《生活大爆炸》完結時,編劇讓艾米如願站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向全世界的女孩發出呼召: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就像羅伯茨對記者說的那樣:“我希望每個男孩和女孩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而不被任何思維定式所妨礙。”


不知道這樣的一天,什麼時候才能到來?

●你覺得男女的差異有哪些是環境培養的?


男女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

▼▼▼點擊底部鏈接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