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體第一大補穴——太溪穴

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裡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一、人體第一大補穴——太溪穴

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裡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就是要把氣血引到腳底的湧泉穴去。

1、足跟痛,這就是腎虛。要多揉太溪穴,順著太溪穴把腎經的氣血引過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衝散吸收,然後再循環帶走。為什麼會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裡不動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則痛。您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衝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幫助衝散淤血。

2、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3、痛經,揉太溪穴很管用。

4、腎絞痛,尤其是體內有腎結石的時候腎絞痛,那麼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這種症狀。

5、痛風、尿酸過高,這是尿裡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從源頭把這個問題解決。有人得了腎炎,排不出尿來,揉太溪穴也能幫助把尿毒解掉。

6、太溪穴還可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腦受傷,它還有輔助調養的功效。因為腦髓是腎所主,跟腎經有極大關係,所以要想調養後天受傷的大腦,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

7、老想哭:有人因家屬出了車禍老是哭,哭了一段時間,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了,還有個人經常想起點什麼事就哭一鼻子,這時我都勸他們要多揉太溪穴。

8、有的人患有厭食症。古人管厭食症叫飢不欲食,看到吃的東西雖然餓,可就是吃不下去,這也是腎虛造成的。因為腎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喉嚨直接通著腸胃,所以太溪穴還能治療厭食症。

9、還有像胸悶、支氣管炎、哮喘等,太溪穴都可以治。因為腎經都經過這些病所發的位置。

10、老年痴呆也是腎虛的一種表現。而打通腎經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內的各種老化症狀。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裡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裡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11、改善寒涼體質(手腳發涼):

1)可常炙太溪穴,讓溫暖的生機進入寒體之內,讓“體內的冰雪”變成春天的涓涓細流……

2)還可吃中成藥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宮丸,交替著吃,先吃完一盒附子理中丸,再吃一盒艾附暖宮丸,如此交替。附子理中丸能溫中散寒、振奮陽氣,艾附暖宮丸則能直接溫暖胞宮。如此交替,就有望改變女性體內的環境。再使用艾條,讓她每天灸神闕、關元、足三裡和太溪。

不要光想著什麼能治老年痴呆、治耳鳴、治牙齒鬆動,只要把腎經打通,這些症狀就全沒了。當您有以上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的時候,腎經上(見下圖)哪些穴位最敏感,就趕緊多揉它。如果今天管用的這個穴位到第二天揉的時候不痛了,您就換那個最敏感的去揉。記住這一點。比如說您今天咽喉痛,有幾個穴位都治――太溪穴治、然谷穴治、湧泉穴也治,可是您揉湧泉穴的時候不痛,那就別揉湧泉穴;揉然谷穴還不痛,也不要去揉了;再揉太溪穴痛了,就揉太溪穴,這時候太溪穴就管咽喉痛。

12、治療失眠:

《傷寒論》是醫聖張仲景所寫,他非常強調打通心腎兩經。書中有一段話是“少陰病,但欲寐也”,就是說腎上有病,心上有病,這個人就老愛犯困。建議大家在揉腎經的時候,最好把心經同時揉一揉,因為心腎是相通的,效果能達到極致。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

如果腎虛,那就是有虛火上來,為了不使上面的心火太大,就要讓下面的腎水再多一點,所以這兩條經要同時調節。比如,然谷穴可以治療失眠,就是陰虛火旺那種,這個時候您同時揉一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傷寒論》實際上是一本經絡書,講的是如何用藥物來打通經絡,結果後人把它當做一本藥物方劑書了。其實用藥也是為了打通經絡,只是從臟腑裡面打通經絡。但不管怎麼說,經絡是貫穿中醫的一個主線,甭管是用藥物、鍼灸、拔罐、刮痧等六大法中的哪一種,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打通經絡。

用藥是從臟腑裡把經絡打通,而按摩是從外面打通經絡,它也是一種藥,只要您達到打通經絡的目的,用什麼都行。即使現在什麼都沒有,赤手空拳,也照樣可以把這些病治好,因為藥就在您自己身上。其實吃藥只是為了打通經絡,不是藥單獨在起作用。所有這些都是外來的東西,我們最後真正能依靠的只是我們身體固有的經絡。

13、腹脹食慾不佳找太白。

14、長痘痘。揉太沖行間兩穴,以補足心血,這樣新鮮血液才能上達頭面,也才會把痘痘運走。一週後,臉上痘痘已經十去六七,臉也顯得白晰了許多。

15、腿抽筋,醫院確診為缺鈣,但有人吃了大量補鈣的藥品和食品,都毫無效果。實際上是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每天按摩脾經大都、商丘兩穴各三分鐘。三天後腿抽筋就會消失(平時要堅持按摩大都、商丘穴)。

16、崴腳:原因是膽經阻塞。

外腳踝有問題找膽經上的穴位,點膽經上的丘墟穴(位於外踝前下緣凹陷中),可將隱痛的腳外踝治好。注:有該病疼的人,平時要多揉膽經。

二、湧泉穴

一、人體第一大補穴——太溪穴

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裡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就是要把氣血引到腳底的湧泉穴去。

1、足跟痛,這就是腎虛。要多揉太溪穴,順著太溪穴把腎經的氣血引過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衝散吸收,然後再循環帶走。為什麼會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裡不動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則痛。您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衝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幫助衝散淤血。

2、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3、痛經,揉太溪穴很管用。

4、腎絞痛,尤其是體內有腎結石的時候腎絞痛,那麼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這種症狀。

5、痛風、尿酸過高,這是尿裡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從源頭把這個問題解決。有人得了腎炎,排不出尿來,揉太溪穴也能幫助把尿毒解掉。

6、太溪穴還可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腦受傷,它還有輔助調養的功效。因為腦髓是腎所主,跟腎經有極大關係,所以要想調養後天受傷的大腦,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

7、老想哭:有人因家屬出了車禍老是哭,哭了一段時間,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了,還有個人經常想起點什麼事就哭一鼻子,這時我都勸他們要多揉太溪穴。

8、有的人患有厭食症。古人管厭食症叫飢不欲食,看到吃的東西雖然餓,可就是吃不下去,這也是腎虛造成的。因為腎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喉嚨直接通著腸胃,所以太溪穴還能治療厭食症。

9、還有像胸悶、支氣管炎、哮喘等,太溪穴都可以治。因為腎經都經過這些病所發的位置。

10、老年痴呆也是腎虛的一種表現。而打通腎經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內的各種老化症狀。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裡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裡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11、改善寒涼體質(手腳發涼):

1)可常炙太溪穴,讓溫暖的生機進入寒體之內,讓“體內的冰雪”變成春天的涓涓細流……

2)還可吃中成藥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宮丸,交替著吃,先吃完一盒附子理中丸,再吃一盒艾附暖宮丸,如此交替。附子理中丸能溫中散寒、振奮陽氣,艾附暖宮丸則能直接溫暖胞宮。如此交替,就有望改變女性體內的環境。再使用艾條,讓她每天灸神闕、關元、足三裡和太溪。

不要光想著什麼能治老年痴呆、治耳鳴、治牙齒鬆動,只要把腎經打通,這些症狀就全沒了。當您有以上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的時候,腎經上(見下圖)哪些穴位最敏感,就趕緊多揉它。如果今天管用的這個穴位到第二天揉的時候不痛了,您就換那個最敏感的去揉。記住這一點。比如說您今天咽喉痛,有幾個穴位都治――太溪穴治、然谷穴治、湧泉穴也治,可是您揉湧泉穴的時候不痛,那就別揉湧泉穴;揉然谷穴還不痛,也不要去揉了;再揉太溪穴痛了,就揉太溪穴,這時候太溪穴就管咽喉痛。

12、治療失眠:

《傷寒論》是醫聖張仲景所寫,他非常強調打通心腎兩經。書中有一段話是“少陰病,但欲寐也”,就是說腎上有病,心上有病,這個人就老愛犯困。建議大家在揉腎經的時候,最好把心經同時揉一揉,因為心腎是相通的,效果能達到極致。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

如果腎虛,那就是有虛火上來,為了不使上面的心火太大,就要讓下面的腎水再多一點,所以這兩條經要同時調節。比如,然谷穴可以治療失眠,就是陰虛火旺那種,這個時候您同時揉一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傷寒論》實際上是一本經絡書,講的是如何用藥物來打通經絡,結果後人把它當做一本藥物方劑書了。其實用藥也是為了打通經絡,只是從臟腑裡面打通經絡。但不管怎麼說,經絡是貫穿中醫的一個主線,甭管是用藥物、鍼灸、拔罐、刮痧等六大法中的哪一種,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打通經絡。

用藥是從臟腑裡把經絡打通,而按摩是從外面打通經絡,它也是一種藥,只要您達到打通經絡的目的,用什麼都行。即使現在什麼都沒有,赤手空拳,也照樣可以把這些病治好,因為藥就在您自己身上。其實吃藥只是為了打通經絡,不是藥單獨在起作用。所有這些都是外來的東西,我們最後真正能依靠的只是我們身體固有的經絡。

13、腹脹食慾不佳找太白。

14、長痘痘。揉太沖行間兩穴,以補足心血,這樣新鮮血液才能上達頭面,也才會把痘痘運走。一週後,臉上痘痘已經十去六七,臉也顯得白晰了許多。

15、腿抽筋,醫院確診為缺鈣,但有人吃了大量補鈣的藥品和食品,都毫無效果。實際上是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每天按摩脾經大都、商丘兩穴各三分鐘。三天後腿抽筋就會消失(平時要堅持按摩大都、商丘穴)。

16、崴腳:原因是膽經阻塞。

外腳踝有問題找膽經上的穴位,點膽經上的丘墟穴(位於外踝前下緣凹陷中),可將隱痛的腳外踝治好。注:有該病疼的人,平時要多揉膽經。

二、湧泉穴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湧泉

1、口腔潰瘍

湧泉穴 (在足底,正坐或者仰臥,翹足,在足底部,當足趾向下卷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相當於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2交界處)。主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紋痛.

治療原理:此穴能引氣血下行,因此對高血壓、鼻出血、頭止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之症有特別療效。此穴敷藥的效果最好。用吳茱萸粉碎以後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湧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效果會很好。

2、高血壓,艾炙、貼敷湧泉穴均可。如果用艾炙則每天至少要堅持一次,每次10-15分鐘,炙過以後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則用雞蛋清將打成細粉的中藥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湧泉穴上,兩則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也可用 25克吳茱萸研末,用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腳心湧泉。

3、心紋痛。用指間關節或者用筆去點湧泉穴,治療心紋痛的效果絕不遜於針炙內關穴。

4、還能防治呼吸道疾患:艾炙湧泉穴20分鐘,馬上緩解症狀,堅持一週,基本上不再復發。

5、鼻出血則在湧泉穴上敷大蒜泥,左側敷左腳心,右側敷右腳心。

按摩禁忌:稍用力此穴好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加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6、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絞痛、白髮、過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膚粗糟——湧泉(人體第二長壽穴)

三、巧用穴位經絡治病

1、美顏美白——四白穴(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眼眶下孔凹陷處)

2、收面口疾病——合谷

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按摩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

3、鼻炎、鼻塞——迎香

4、耳鳴、耳聾——按耳門

5、睛明也能治打嗝

6、祛除頭痛太輕鬆:風俯

7、降血壓不健忘:百會

8、安神醒腦不眩暈:神庭

9、讓心情安逸——曲池(曲池穴位於肘部橫紋盡處)

10、肩痛不舉 找——肩髎(下圖)

11、治療咳嗽、感冒發熱、肺炎,輔助治療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按摩肺經的少商穴,手法用手指甲切壓1-2分鐘。

12、補肺腎之虛、管小病小疾——列缺(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

13、心臟的隨身保健醫生——針刺和按摩內關,可治療和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對呼吸系統的疾病,如: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疑難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14、心慌失眠、多夢、心慌心跳:按心經上的神門(功能:安心寧神)

15、便祕、兩肋痛、耳鳴、耳聾——支溝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上三寸處)

一、人體第一大補穴——太溪穴

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裡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就是要把氣血引到腳底的湧泉穴去。

1、足跟痛,這就是腎虛。要多揉太溪穴,順著太溪穴把腎經的氣血引過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衝散吸收,然後再循環帶走。為什麼會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裡不動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則痛。您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衝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幫助衝散淤血。

2、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3、痛經,揉太溪穴很管用。

4、腎絞痛,尤其是體內有腎結石的時候腎絞痛,那麼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這種症狀。

5、痛風、尿酸過高,這是尿裡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從源頭把這個問題解決。有人得了腎炎,排不出尿來,揉太溪穴也能幫助把尿毒解掉。

6、太溪穴還可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腦受傷,它還有輔助調養的功效。因為腦髓是腎所主,跟腎經有極大關係,所以要想調養後天受傷的大腦,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

7、老想哭:有人因家屬出了車禍老是哭,哭了一段時間,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了,還有個人經常想起點什麼事就哭一鼻子,這時我都勸他們要多揉太溪穴。

8、有的人患有厭食症。古人管厭食症叫飢不欲食,看到吃的東西雖然餓,可就是吃不下去,這也是腎虛造成的。因為腎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喉嚨直接通著腸胃,所以太溪穴還能治療厭食症。

9、還有像胸悶、支氣管炎、哮喘等,太溪穴都可以治。因為腎經都經過這些病所發的位置。

10、老年痴呆也是腎虛的一種表現。而打通腎經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內的各種老化症狀。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裡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裡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11、改善寒涼體質(手腳發涼):

1)可常炙太溪穴,讓溫暖的生機進入寒體之內,讓“體內的冰雪”變成春天的涓涓細流……

2)還可吃中成藥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宮丸,交替著吃,先吃完一盒附子理中丸,再吃一盒艾附暖宮丸,如此交替。附子理中丸能溫中散寒、振奮陽氣,艾附暖宮丸則能直接溫暖胞宮。如此交替,就有望改變女性體內的環境。再使用艾條,讓她每天灸神闕、關元、足三裡和太溪。

不要光想著什麼能治老年痴呆、治耳鳴、治牙齒鬆動,只要把腎經打通,這些症狀就全沒了。當您有以上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的時候,腎經上(見下圖)哪些穴位最敏感,就趕緊多揉它。如果今天管用的這個穴位到第二天揉的時候不痛了,您就換那個最敏感的去揉。記住這一點。比如說您今天咽喉痛,有幾個穴位都治――太溪穴治、然谷穴治、湧泉穴也治,可是您揉湧泉穴的時候不痛,那就別揉湧泉穴;揉然谷穴還不痛,也不要去揉了;再揉太溪穴痛了,就揉太溪穴,這時候太溪穴就管咽喉痛。

12、治療失眠:

《傷寒論》是醫聖張仲景所寫,他非常強調打通心腎兩經。書中有一段話是“少陰病,但欲寐也”,就是說腎上有病,心上有病,這個人就老愛犯困。建議大家在揉腎經的時候,最好把心經同時揉一揉,因為心腎是相通的,效果能達到極致。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

如果腎虛,那就是有虛火上來,為了不使上面的心火太大,就要讓下面的腎水再多一點,所以這兩條經要同時調節。比如,然谷穴可以治療失眠,就是陰虛火旺那種,這個時候您同時揉一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傷寒論》實際上是一本經絡書,講的是如何用藥物來打通經絡,結果後人把它當做一本藥物方劑書了。其實用藥也是為了打通經絡,只是從臟腑裡面打通經絡。但不管怎麼說,經絡是貫穿中醫的一個主線,甭管是用藥物、鍼灸、拔罐、刮痧等六大法中的哪一種,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打通經絡。

用藥是從臟腑裡把經絡打通,而按摩是從外面打通經絡,它也是一種藥,只要您達到打通經絡的目的,用什麼都行。即使現在什麼都沒有,赤手空拳,也照樣可以把這些病治好,因為藥就在您自己身上。其實吃藥只是為了打通經絡,不是藥單獨在起作用。所有這些都是外來的東西,我們最後真正能依靠的只是我們身體固有的經絡。

13、腹脹食慾不佳找太白。

14、長痘痘。揉太沖行間兩穴,以補足心血,這樣新鮮血液才能上達頭面,也才會把痘痘運走。一週後,臉上痘痘已經十去六七,臉也顯得白晰了許多。

15、腿抽筋,醫院確診為缺鈣,但有人吃了大量補鈣的藥品和食品,都毫無效果。實際上是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每天按摩脾經大都、商丘兩穴各三分鐘。三天後腿抽筋就會消失(平時要堅持按摩大都、商丘穴)。

16、崴腳:原因是膽經阻塞。

外腳踝有問題找膽經上的穴位,點膽經上的丘墟穴(位於外踝前下緣凹陷中),可將隱痛的腳外踝治好。注:有該病疼的人,平時要多揉膽經。

二、湧泉穴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湧泉

1、口腔潰瘍

湧泉穴 (在足底,正坐或者仰臥,翹足,在足底部,當足趾向下卷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相當於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2交界處)。主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紋痛.

治療原理:此穴能引氣血下行,因此對高血壓、鼻出血、頭止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之症有特別療效。此穴敷藥的效果最好。用吳茱萸粉碎以後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湧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效果會很好。

2、高血壓,艾炙、貼敷湧泉穴均可。如果用艾炙則每天至少要堅持一次,每次10-15分鐘,炙過以後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則用雞蛋清將打成細粉的中藥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湧泉穴上,兩則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也可用 25克吳茱萸研末,用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腳心湧泉。

3、心紋痛。用指間關節或者用筆去點湧泉穴,治療心紋痛的效果絕不遜於針炙內關穴。

4、還能防治呼吸道疾患:艾炙湧泉穴20分鐘,馬上緩解症狀,堅持一週,基本上不再復發。

5、鼻出血則在湧泉穴上敷大蒜泥,左側敷左腳心,右側敷右腳心。

按摩禁忌:稍用力此穴好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加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6、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絞痛、白髮、過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膚粗糟——湧泉(人體第二長壽穴)

三、巧用穴位經絡治病

1、美顏美白——四白穴(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眼眶下孔凹陷處)

2、收面口疾病——合谷

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按摩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

3、鼻炎、鼻塞——迎香

4、耳鳴、耳聾——按耳門

5、睛明也能治打嗝

6、祛除頭痛太輕鬆:風俯

7、降血壓不健忘:百會

8、安神醒腦不眩暈:神庭

9、讓心情安逸——曲池(曲池穴位於肘部橫紋盡處)

10、肩痛不舉 找——肩髎(下圖)

11、治療咳嗽、感冒發熱、肺炎,輔助治療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按摩肺經的少商穴,手法用手指甲切壓1-2分鐘。

12、補肺腎之虛、管小病小疾——列缺(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

13、心臟的隨身保健醫生——針刺和按摩內關,可治療和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對呼吸系統的疾病,如: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疑難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14、心慌失眠、多夢、心慌心跳:按心經上的神門(功能:安心寧神)

15、便祕、兩肋痛、耳鳴、耳聾——支溝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上三寸處)

百病對應的人體經絡穴位

寶寶便祕啊

16、上肢疲勞、痠痛——手三裡(位於曲池下二寸處, 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17、急性腰痛點小腸經上的後溪穴(小手指側,見上圖)

18、治電腦病——天宗穴(位於小腸經上, 肩胛岡下窩中央,與第四胸椎相平,見下圖)

19、小指發麻撥小腸經上的小海穴(見上圖)

20、中風偏癱胃經

21、小腿抽筋叩承山(見下圖)

排除體內溼邪,治療腰背痛痔瘡、脫肛等症:按摩足太陽膀胱經的承山穴位於小腿腓腸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承山穴可以祛溼昇陽,對有奇效。

方法:每日用食指掌骨端叩擊50下,使出現酸脹感。也可用踮腳的方法。還可在睡覺時將承山穴位在床沿上滾動

21、慢性膽囊炎症、肝炎便祕下肢癱瘓坐骨神經痛——陽陵泉(治膽囊炎與關衝穴合用效果更好)。

22、腰背不舒——委中

23、溼病、丹毒等皮膚病——點脾經上的血海穴

24、婦科病萬靈丹——陰陵泉(陰陵泉穴位於脾經上,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主治腹脹,腹痛,洩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遺精、陽痿。

25、陰陵泉是一個管理身體水液的穴位,能調節體內溼氣。您要是有水液代謝方面的問題,平時就多多掐按陰陵泉穴。如果您手頭有人蔘片,也可以直接貼在這個穴位上,因為人蔘能夠增進脾經的功能,排除身上的水溼。您如果患有肩周炎,那麼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就能使肩膀一天比一天輕鬆。

26、婦科病首選——三陰交

27、痛經腰痛八髎(腰背部)

28、高血壓、閉經、頭痛、目眩失眠等症——太沖穴 (位於足背第一、二趾縫間上1.5寸處。)與曲池穴合用,可加強降高血壓效果;與陽陵泉穴合用,可提高輔助治療肝炎效果。按摩手法:擦法,用手指在太沖穴來回壓擦1-2分鐘,使之有酸脹感覺。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現象為好,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29、拯救肝臟的義士——期門、行間

30、治冠心病、肺心病——極泉

31、肘關節病:少海(手少陰心經上)

32、最補腎的任脈

33、第一性保健大穴:關元

34、人體性命之祖:氣海(丹田)

35、人體命根子的大門:神闕(肚臍眼)

36、脾胃之疾:中脘穴 常用於治療胃炎、腹脹、嘔吐、消化不良、潰瘍病

37、健脾胃化痰濁,治療咳嗽痰多偏癱,咽喉腫痛,癲癇等:按摩胃經上的豐隆穴(位於足三裡附近 ,在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脛骨前緣外開2寸處。

38寬心順氣: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胸骨中線處,常用於治療胸悶、乳腺炎、缺乳、肋間神經痛、咳嗽等症。與天突穴配合輔助治療咳嗽,效果良好。按摩手法:用擦法,用手指上下擦膻中穴100次,使皮膚稍紅即可。也可同時按壓天突穴。

38、強腰補腎來壯陽:命門

39、足三裡穴:保健重穴。每天按摩足三裡,猶如吃只老母雞。

40、肩周炎——肩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