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行醫時間久了,我發現現在的病人很有意思,喜歡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以前信息閉塞,大家看新聞、學東西主要是靠書報雜誌。現在不一樣了,網絡這麼普及,想知道什麼,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一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對嗎?那可不一定。

有一次查房的時候,一位住院病人拿著手機問我:“石大夫,我在手機上學了好多治便祕的偏方,都試了,您說怎麼就不好用呢?”我就問他:“你都試過什麼辦法?”他回答道:“吃水果、喝果汁、喝淡鹽水、喝酸奶、吃蜂蜜……”我一聽樂了,這哪是治便祕,跟吃零食差不多嘛。

我笑著說:“這便祕分好幾種呢,分不清症型,光靠吃吃喝喝的哪能好?要治便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便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便祕是臨床上經常能見到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大便祕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另一種是便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便祕的名字很多,在《傷寒論》中有“陰結”“陽結”“脾約”的稱法,後來又有“風祕”“氣祕”“熱祕”“寒祕”“溼祕”“熱燥”“風燥”等稱法,而現在一般將便祕歸納為“熱祕”“氣祕”“虛祕”“冷祕”四類。

熱祕的人一般喜歡吃辛熱厚味的食物,或者平時體質便陽盛、愛上火,所以腸胃積熱、津液不足,大便就易乾結。熱祕的人因大便乾燥而排便困難,還有心煩、口乾、面紅、小便短赤等上火的表現。

氣祕的人多情志不暢,平時憂慮過度,於是肝氣鬱結、脾氣不舒,簡單講就是不開心、多憂愁。氣祕的人除了大便祕結,還有腹脹、噯氣、納呆(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表現。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行醫時間久了,我發現現在的病人很有意思,喜歡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以前信息閉塞,大家看新聞、學東西主要是靠書報雜誌。現在不一樣了,網絡這麼普及,想知道什麼,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一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對嗎?那可不一定。

有一次查房的時候,一位住院病人拿著手機問我:“石大夫,我在手機上學了好多治便祕的偏方,都試了,您說怎麼就不好用呢?”我就問他:“你都試過什麼辦法?”他回答道:“吃水果、喝果汁、喝淡鹽水、喝酸奶、吃蜂蜜……”我一聽樂了,這哪是治便祕,跟吃零食差不多嘛。

我笑著說:“這便祕分好幾種呢,分不清症型,光靠吃吃喝喝的哪能好?要治便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便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便祕是臨床上經常能見到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大便祕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另一種是便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便祕的名字很多,在《傷寒論》中有“陰結”“陽結”“脾約”的稱法,後來又有“風祕”“氣祕”“熱祕”“寒祕”“溼祕”“熱燥”“風燥”等稱法,而現在一般將便祕歸納為“熱祕”“氣祕”“虛祕”“冷祕”四類。

熱祕的人一般喜歡吃辛熱厚味的食物,或者平時體質便陽盛、愛上火,所以腸胃積熱、津液不足,大便就易乾結。熱祕的人因大便乾燥而排便困難,還有心煩、口乾、面紅、小便短赤等上火的表現。

氣祕的人多情志不暢,平時憂慮過度,於是肝氣鬱結、脾氣不舒,簡單講就是不開心、多憂愁。氣祕的人除了大便祕結,還有腹脹、噯氣、納呆(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表現。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虛祕的人是因身體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血虛則津液枯竭,不能潤澤大腸,於是便祕。虛祕還有氣虛和血虛多分別,氣虛便祕的人便後多出汗、氣短;血虛便祕的人面色沒有光澤、心悸。

冷祕的人多是因為陽氣不足,結果溫煦功能失常,自生內寒而凝滯腸胃,於是排便困難。冷祕的人喜暖惡寒、四肢多冰冷、腹中冷痛,舌苔色白。

怎麼樣,是不是嚇了一跳?想不到便祕還有這麼多種類吧。我詳細問了一下這位病人,瞭解到他除了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長外,還有腹脹、食慾差、食量小的問題。看了看他的舌苔,舌體色紅,舌苔又黃又厚。這是氣祕的表現。

於是我給他加了一副穴位處方,取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其中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是主穴,中脘和行間是氣祕的配穴。如果是熱祕,可配曲池、合谷;虛祕可配脾俞至胃俞的背俞穴;冷祕可配氣海、關元。對這些穴位行刮痧療法,當天大便時,這位病人就反映暢快多了。之後每隔2天刮痧1次,刮痧7次之後,他的便祕就痊癒了。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行醫時間久了,我發現現在的病人很有意思,喜歡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以前信息閉塞,大家看新聞、學東西主要是靠書報雜誌。現在不一樣了,網絡這麼普及,想知道什麼,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一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對嗎?那可不一定。

有一次查房的時候,一位住院病人拿著手機問我:“石大夫,我在手機上學了好多治便祕的偏方,都試了,您說怎麼就不好用呢?”我就問他:“你都試過什麼辦法?”他回答道:“吃水果、喝果汁、喝淡鹽水、喝酸奶、吃蜂蜜……”我一聽樂了,這哪是治便祕,跟吃零食差不多嘛。

我笑著說:“這便祕分好幾種呢,分不清症型,光靠吃吃喝喝的哪能好?要治便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便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便祕是臨床上經常能見到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大便祕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另一種是便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便祕的名字很多,在《傷寒論》中有“陰結”“陽結”“脾約”的稱法,後來又有“風祕”“氣祕”“熱祕”“寒祕”“溼祕”“熱燥”“風燥”等稱法,而現在一般將便祕歸納為“熱祕”“氣祕”“虛祕”“冷祕”四類。

熱祕的人一般喜歡吃辛熱厚味的食物,或者平時體質便陽盛、愛上火,所以腸胃積熱、津液不足,大便就易乾結。熱祕的人因大便乾燥而排便困難,還有心煩、口乾、面紅、小便短赤等上火的表現。

氣祕的人多情志不暢,平時憂慮過度,於是肝氣鬱結、脾氣不舒,簡單講就是不開心、多憂愁。氣祕的人除了大便祕結,還有腹脹、噯氣、納呆(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表現。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虛祕的人是因身體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血虛則津液枯竭,不能潤澤大腸,於是便祕。虛祕還有氣虛和血虛多分別,氣虛便祕的人便後多出汗、氣短;血虛便祕的人面色沒有光澤、心悸。

冷祕的人多是因為陽氣不足,結果溫煦功能失常,自生內寒而凝滯腸胃,於是排便困難。冷祕的人喜暖惡寒、四肢多冰冷、腹中冷痛,舌苔色白。

怎麼樣,是不是嚇了一跳?想不到便祕還有這麼多種類吧。我詳細問了一下這位病人,瞭解到他除了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長外,還有腹脹、食慾差、食量小的問題。看了看他的舌苔,舌體色紅,舌苔又黃又厚。這是氣祕的表現。

於是我給他加了一副穴位處方,取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其中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是主穴,中脘和行間是氣祕的配穴。如果是熱祕,可配曲池、合谷;虛祕可配脾俞至胃俞的背俞穴;冷祕可配氣海、關元。對這些穴位行刮痧療法,當天大便時,這位病人就反映暢快多了。之後每隔2天刮痧1次,刮痧7次之後,他的便祕就痊癒了。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刮痧療法操作很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在需要刮痧的身體部位塗上刮痧油,刮板與皮膚成45度,按照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順序刮拭就可以了。

天樞是大腸募穴,大腸俞是大腸的背俞穴,俞募相配可以疏通大腸臟腑之氣,氣通了,大腸的傳導功能才能恢復正常。支溝能宣通三焦氣機,三焦之氣上下通順,腸腑才能通調。歸來、上巨虛可以行滯通腑。這些穴位組合在一起,就能行滯通便。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行醫時間久了,我發現現在的病人很有意思,喜歡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以前信息閉塞,大家看新聞、學東西主要是靠書報雜誌。現在不一樣了,網絡這麼普及,想知道什麼,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一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對嗎?那可不一定。

有一次查房的時候,一位住院病人拿著手機問我:“石大夫,我在手機上學了好多治便祕的偏方,都試了,您說怎麼就不好用呢?”我就問他:“你都試過什麼辦法?”他回答道:“吃水果、喝果汁、喝淡鹽水、喝酸奶、吃蜂蜜……”我一聽樂了,這哪是治便祕,跟吃零食差不多嘛。

我笑著說:“這便祕分好幾種呢,分不清症型,光靠吃吃喝喝的哪能好?要治便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便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便祕是臨床上經常能見到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大便祕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另一種是便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便祕的名字很多,在《傷寒論》中有“陰結”“陽結”“脾約”的稱法,後來又有“風祕”“氣祕”“熱祕”“寒祕”“溼祕”“熱燥”“風燥”等稱法,而現在一般將便祕歸納為“熱祕”“氣祕”“虛祕”“冷祕”四類。

熱祕的人一般喜歡吃辛熱厚味的食物,或者平時體質便陽盛、愛上火,所以腸胃積熱、津液不足,大便就易乾結。熱祕的人因大便乾燥而排便困難,還有心煩、口乾、面紅、小便短赤等上火的表現。

氣祕的人多情志不暢,平時憂慮過度,於是肝氣鬱結、脾氣不舒,簡單講就是不開心、多憂愁。氣祕的人除了大便祕結,還有腹脹、噯氣、納呆(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表現。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虛祕的人是因身體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血虛則津液枯竭,不能潤澤大腸,於是便祕。虛祕還有氣虛和血虛多分別,氣虛便祕的人便後多出汗、氣短;血虛便祕的人面色沒有光澤、心悸。

冷祕的人多是因為陽氣不足,結果溫煦功能失常,自生內寒而凝滯腸胃,於是排便困難。冷祕的人喜暖惡寒、四肢多冰冷、腹中冷痛,舌苔色白。

怎麼樣,是不是嚇了一跳?想不到便祕還有這麼多種類吧。我詳細問了一下這位病人,瞭解到他除了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長外,還有腹脹、食慾差、食量小的問題。看了看他的舌苔,舌體色紅,舌苔又黃又厚。這是氣祕的表現。

於是我給他加了一副穴位處方,取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其中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是主穴,中脘和行間是氣祕的配穴。如果是熱祕,可配曲池、合谷;虛祕可配脾俞至胃俞的背俞穴;冷祕可配氣海、關元。對這些穴位行刮痧療法,當天大便時,這位病人就反映暢快多了。之後每隔2天刮痧1次,刮痧7次之後,他的便祕就痊癒了。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刮痧療法操作很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在需要刮痧的身體部位塗上刮痧油,刮板與皮膚成45度,按照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順序刮拭就可以了。

天樞是大腸募穴,大腸俞是大腸的背俞穴,俞募相配可以疏通大腸臟腑之氣,氣通了,大腸的傳導功能才能恢復正常。支溝能宣通三焦氣機,三焦之氣上下通順,腸腑才能通調。歸來、上巨虛可以行滯通腑。這些穴位組合在一起,就能行滯通便。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至於那些網上流傳的通便食物,並不是說沒有用處,而是應該將那些食物融入日常的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不要吃得太精細,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還要多喝水,足量的水分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大便容易排出。只有腸道潤了,大便才能順暢。

作者介紹:石學敏,1936年生人,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鍼灸學會高級顧問、BTV《養生堂》、CCTV《中華醫藥》重要嘉賓,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國醫——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一書說透行醫50年穴位養生的奧妙。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行醫時間久了,我發現現在的病人很有意思,喜歡自己給自己“當醫生”。以前信息閉塞,大家看新聞、學東西主要是靠書報雜誌。現在不一樣了,網絡這麼普及,想知道什麼,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一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對嗎?那可不一定。

有一次查房的時候,一位住院病人拿著手機問我:“石大夫,我在手機上學了好多治便祕的偏方,都試了,您說怎麼就不好用呢?”我就問他:“你都試過什麼辦法?”他回答道:“吃水果、喝果汁、喝淡鹽水、喝酸奶、吃蜂蜜……”我一聽樂了,這哪是治便祕,跟吃零食差不多嘛。

我笑著說:“這便祕分好幾種呢,分不清症型,光靠吃吃喝喝的哪能好?要治便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便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便祕是臨床上經常能見到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大便祕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另一種是便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便祕的名字很多,在《傷寒論》中有“陰結”“陽結”“脾約”的稱法,後來又有“風祕”“氣祕”“熱祕”“寒祕”“溼祕”“熱燥”“風燥”等稱法,而現在一般將便祕歸納為“熱祕”“氣祕”“虛祕”“冷祕”四類。

熱祕的人一般喜歡吃辛熱厚味的食物,或者平時體質便陽盛、愛上火,所以腸胃積熱、津液不足,大便就易乾結。熱祕的人因大便乾燥而排便困難,還有心煩、口乾、面紅、小便短赤等上火的表現。

氣祕的人多情志不暢,平時憂慮過度,於是肝氣鬱結、脾氣不舒,簡單講就是不開心、多憂愁。氣祕的人除了大便祕結,還有腹脹、噯氣、納呆(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表現。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虛祕的人是因身體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血虛則津液枯竭,不能潤澤大腸,於是便祕。虛祕還有氣虛和血虛多分別,氣虛便祕的人便後多出汗、氣短;血虛便祕的人面色沒有光澤、心悸。

冷祕的人多是因為陽氣不足,結果溫煦功能失常,自生內寒而凝滯腸胃,於是排便困難。冷祕的人喜暖惡寒、四肢多冰冷、腹中冷痛,舌苔色白。

怎麼樣,是不是嚇了一跳?想不到便祕還有這麼多種類吧。我詳細問了一下這位病人,瞭解到他除了大便乾結、排便時間長外,還有腹脹、食慾差、食量小的問題。看了看他的舌苔,舌體色紅,舌苔又黃又厚。這是氣祕的表現。

於是我給他加了一副穴位處方,取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其中天樞、歸來、大腸俞、支溝、上巨虛是主穴,中脘和行間是氣祕的配穴。如果是熱祕,可配曲池、合谷;虛祕可配脾俞至胃俞的背俞穴;冷祕可配氣海、關元。對這些穴位行刮痧療法,當天大便時,這位病人就反映暢快多了。之後每隔2天刮痧1次,刮痧7次之後,他的便祕就痊癒了。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刮痧療法操作很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在需要刮痧的身體部位塗上刮痧油,刮板與皮膚成45度,按照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順序刮拭就可以了。

天樞是大腸募穴,大腸俞是大腸的背俞穴,俞募相配可以疏通大腸臟腑之氣,氣通了,大腸的傳導功能才能恢復正常。支溝能宣通三焦氣機,三焦之氣上下通順,腸腑才能通調。歸來、上巨虛可以行滯通腑。這些穴位組合在一起,就能行滯通便。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至於那些網上流傳的通便食物,並不是說沒有用處,而是應該將那些食物融入日常的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不要吃得太精細,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還要多喝水,足量的水分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大便容易排出。只有腸道潤了,大便才能順暢。

作者介紹:石學敏,1936年生人,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鍼灸學會高級顧問、BTV《養生堂》、CCTV《中華醫藥》重要嘉賓,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國醫——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一書說透行醫50年穴位養生的奧妙。

老中醫留下:治便祕一定要吃藥?其實“刮一刮”就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