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

又是一年中秋節

"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之所以在我國盛行,與我們的祖先創立的“陰曆”曆法有關。陰曆是以“月”的圓、缺為基點。每當十五日月兒滿圓如盤是為月中,再按四季分為二十四節氣。按照孟、仲、季排序秋季三個月(七、八、九)的八月十五正逢收穫季節的“仲秋”之中,故我國古稱“中秋節”。 中秋的夜晩,朗月高空、金風送颯,流光溢彩,遍地谷香。

"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之所以在我國盛行,與我們的祖先創立的“陰曆”曆法有關。陰曆是以“月”的圓、缺為基點。每當十五日月兒滿圓如盤是為月中,再按四季分為二十四節氣。按照孟、仲、季排序秋季三個月(七、八、九)的八月十五正逢收穫季節的“仲秋”之中,故我國古稱“中秋節”。 中秋的夜晩,朗月高空、金風送颯,流光溢彩,遍地谷香。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最具特殊意義的節日,普遍流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但更普遍更深刻的意義是象徵親人“團圓”的幸福和“豐收”的喜悅。在這一天裡,男女老少都會賞月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流傳,人們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其成為中秋節必備節日食品和禮品。

"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之所以在我國盛行,與我們的祖先創立的“陰曆”曆法有關。陰曆是以“月”的圓、缺為基點。每當十五日月兒滿圓如盤是為月中,再按四季分為二十四節氣。按照孟、仲、季排序秋季三個月(七、八、九)的八月十五正逢收穫季節的“仲秋”之中,故我國古稱“中秋節”。 中秋的夜晩,朗月高空、金風送颯,流光溢彩,遍地谷香。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最具特殊意義的節日,普遍流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但更普遍更深刻的意義是象徵親人“團圓”的幸福和“豐收”的喜悅。在這一天裡,男女老少都會賞月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流傳,人們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其成為中秋節必備節日食品和禮品。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千家萬戶老少團聚,擺上月餅與鮮花,對月揖拜,其意虔誠,其樂融融,人們在歡樂中走進美麗的傳說,讓嫦娥、吳剛、桂樹、兔兒神與人間共享……面對天上如盤明月大地如水月光,古時多少文人騷客的詠月名篇佳句多如滿天繁星,唐.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唐·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宋.朱淑真的“馮夷捧出一輪月,河伯吹開萬里雲”。 宋.蘇軾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一首首詩令人陶醉、令人感嘆、浮想連翩……

"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之所以在我國盛行,與我們的祖先創立的“陰曆”曆法有關。陰曆是以“月”的圓、缺為基點。每當十五日月兒滿圓如盤是為月中,再按四季分為二十四節氣。按照孟、仲、季排序秋季三個月(七、八、九)的八月十五正逢收穫季節的“仲秋”之中,故我國古稱“中秋節”。 中秋的夜晩,朗月高空、金風送颯,流光溢彩,遍地谷香。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最具特殊意義的節日,普遍流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但更普遍更深刻的意義是象徵親人“團圓”的幸福和“豐收”的喜悅。在這一天裡,男女老少都會賞月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流傳,人們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其成為中秋節必備節日食品和禮品。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千家萬戶老少團聚,擺上月餅與鮮花,對月揖拜,其意虔誠,其樂融融,人們在歡樂中走進美麗的傳說,讓嫦娥、吳剛、桂樹、兔兒神與人間共享……面對天上如盤明月大地如水月光,古時多少文人騷客的詠月名篇佳句多如滿天繁星,唐.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唐·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宋.朱淑真的“馮夷捧出一輪月,河伯吹開萬里雲”。 宋.蘇軾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一首首詩令人陶醉、令人感嘆、浮想連翩……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月是家鄉圓,此時最思親”,中秋節在農家院落裡,舉杯把盞,削著蘋果,品著月餅,吃貢月的西瓜,勾起我童年的幻想,放飛我理想的翅膀,我為家鄉的豐饒而自豪,為我與親人團圓而慰藉。舉杯痛飲,抬頭賞月,正是“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之所以在我國盛行,與我們的祖先創立的“陰曆”曆法有關。陰曆是以“月”的圓、缺為基點。每當十五日月兒滿圓如盤是為月中,再按四季分為二十四節氣。按照孟、仲、季排序秋季三個月(七、八、九)的八月十五正逢收穫季節的“仲秋”之中,故我國古稱“中秋節”。 中秋的夜晩,朗月高空、金風送颯,流光溢彩,遍地谷香。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是我國最具特殊意義的節日,普遍流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但更普遍更深刻的意義是象徵親人“團圓”的幸福和“豐收”的喜悅。在這一天裡,男女老少都會賞月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流傳,人們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其成為中秋節必備節日食品和禮品。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中秋節”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千家萬戶老少團聚,擺上月餅與鮮花,對月揖拜,其意虔誠,其樂融融,人們在歡樂中走進美麗的傳說,讓嫦娥、吳剛、桂樹、兔兒神與人間共享……面對天上如盤明月大地如水月光,古時多少文人騷客的詠月名篇佳句多如滿天繁星,唐.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唐·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宋.朱淑真的“馮夷捧出一輪月,河伯吹開萬里雲”。 宋.蘇軾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一首首詩令人陶醉、令人感嘆、浮想連翩……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月是家鄉圓,此時最思親”,中秋節在農家院落裡,舉杯把盞,削著蘋果,品著月餅,吃貢月的西瓜,勾起我童年的幻想,放飛我理想的翅膀,我為家鄉的豐饒而自豪,為我與親人團圓而慰藉。舉杯痛飲,抬頭賞月,正是“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又是一年中秋節(原創)

今年的中秋節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舉國同慶、恩澤世界,鶯歌燕舞,國泰民安,江山處處洋溢著中華盛世的喜慶氣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