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詩詞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詩詞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詩詞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西江月黃州中秋》 蘇軾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詩詞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西江月黃州中秋》 蘇軾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吃月餅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沿傳下來,變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賞桂花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詩詞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西江月黃州中秋》 蘇軾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中秋節至:花好月圓,千里嬋娟

中秋節,是一年中很溫暖的節日。

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首,可以其樂融融的吃一頓團圓飯。

在忙碌的生活中,面對工作上的各種壓力,

越來越少的時間顧及家人,而中秋則是我們感情寄託的窗口。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每個家庭的溫馨,

長長久久的陪伴,是中秋節的傳承,

是人們心中日復一日深刻著的記憶和意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