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開通啦!

自行車 交通 騎行 摩托車 昌平 高峰 軟件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6-01

今天(5月31日)早上,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

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開通啦!

早上6點前就趕到現場的牛先生和同伴,成為今天的“首騎”,交通部門贈予他們“首騎紀念牌。潘之望攝

該專用路設潮汐車道,由東向西開啟時間為0:00-12:00;由西向東開啟時間為12:00-24:00。交通部門提醒大家,5.5公里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養護管理單位將24小時巡查服務,在每個出入口設專人負責,對欲上自行車專用路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及行人進行勸離。

今起,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構建連接回龍觀與上地地區的綠色交通走廊。市交通委表示,開通後,自行車專用路將直接服務於沿線約1.16萬通勤人口,30分鐘內可從昌平回龍觀騎行至海淀上地軟件園,將有效緩解13號線回龍觀與上地區域的交通壓力,改善區域綠色出行環境。

此前,昌平回龍觀至海淀上地軟件園區受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兩地之間自行車連通性較差,居民早晚高峰出行主要依靠地鐵,加上排隊時間,平均出行時間約40分鐘。自行車專用路的建成將優化該區域交通組織結構。

據悉,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是北京市第一條專門服務於自行車通行的道路,該路的建成對落實北京市新總規、促進綠色出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該項目也是“迴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

■自行車專用路全長6.5公里,其中新建段5.5公里,為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

自行車專用路起點位於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口,沿地鐵13號線北側向西經回龍觀、龍澤地鐵站,上跨京藏高速,下穿地鐵13號線、京包鐵路,沿龍域環路至西二旗北路,與現況自行車系統相銜接,終點位於後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道路長度約6.5公里。

其中,新建段5.5公里,為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原西二旗北路輔路為改造路段,約1公里,可照常行駛。

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路面淨寬6米,設計車速為20公里/小時,騎行限速15公里/小時。

■自行車專用路24小時開放運行,出入口專人維護通行秩序。

自行車專用路24小時開放運行,除遇有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予以關閉,其餘時間均正常開通。

為滿足不同騎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自行車專用路便捷性和舒適性,在出入口坡道首次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該系統上行設置自行車傳送帶,減少使用者推行難度;下行設置阻力裝置,提高安全性。目前,共在6處高架橋路段的出入口安裝了7套助力系統。

自行車助力系統參考地鐵13號線運行時間,設定為5:00—00:30,方便地鐵乘客使用自行車專用路。在使用助力系統時,市民把自行車輪胎放入助力系統凹槽中,助力系統自動啟動,騎行者只需扶著車就可以前行。

結合地區出行特徵,自行車專用路設置潮汐車道,並用清晰醒目的顏色進行標識,既滿足高峰時間交通的需求,還有效節約了道路資源。潮汐車道由東向西開啟時間為0:00-12:00;由西向東開啟時間為12:00-24:00。

為做好自行車專用路秩序維護、設施巡查及使用等工作,養護管理單位實行24小時巡查服務,在每個出入口均明確專人負責道路秩序維護,並對欲上自行車專用路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及行人進行勸離。

市交通部門溫馨提示,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請市民遵守自行車專用路通行規定,安全騎行,電動自行車、摩托車、行人禁止進入全封閉非助力路段。

■自行車專用路設置出入口8處,平均間距780米。出入口及周邊地鐵站配置停車位約3900個。

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開通啦!

結合周邊居住區、地鐵站、公交站及相交道路等情況,自行車專用路共設置出入口8處,其中橋樑段6處,路基段2處,平均間距780米。沿線設置服務區,為騎行者提供如廁、駐車休息等服務。

專用路出入口對應相交道路具體如下:

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開通啦!

充分考慮自行車專用路與地鐵站、公交站及現況慢行系統的銜接,在起點、龍澤站、回龍觀站和京藏以西路基段設置停車架108組,可滿足3240輛自行車停車需求,在回龍觀地鐵東側設置立體停車庫1座,可提供650個自行車停車位,供私家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停放,實現了多種交通方式的就近接駁。

同時,昌平及海淀區在回龍觀及軟件園配置了8600個共享單車停車位,採用北斗定位座標對停車位進行信息採集。各共享單車企業配合啟用電子圍欄功能,引導騎行人規範停車。

■自行車專用路騎行應遵循八條規定,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禁入

市公安交管局、市交通委聯合發佈《關於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交通管理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明確自行車專用路為僅服務於非助力自行車通行的城市道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此《通告》僅適用於5.5公里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

《通告》規定,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行時,應遵守下列8條規定:

●實行右側通行,不得逆向行駛。

●自行車專用路中央設置潮汐車道,應按照潮汐指示標誌行駛。

●自行車專用路上禁止停車,因發生車輛故障等原因無法行駛的,騎行人應緊靠路右側,就近出口推離自行車專用路。

●不得超過限速標誌標明的最高時速行駛,騎行最高時速不超過15公里。

●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

●轉彎時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轉彎前減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車時不得妨礙被超車輛行駛。

●不得扶身並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通行規定。

同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佔用、損毀自行車專用路道路設施。

遇自然災害、惡劣天氣條件或重大交通事故等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的情形,採取其他措施難以保證交通安全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實行交通管制。

■自行車專用路採用多項節能技術,橋面防水減震伸縮裝置

為體現循環經濟和全壽命週期理念,結合自行車通行橋樑橋身輕盈的特點,自行車專用路高架段採用了大懸臂預製裝配式鋼結構體系。橋樑各構件在工廠內進行模塊化加工,到現場拼接安裝,大大縮短了建設週期,降低了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融合海綿城市理念,自行車專用路設計雨水系統,因地制宜,採用雨水滲、蓄技術高效利用地表水資源。地面段照明採用超級電容光伏路燈,與傳統蓄電池太陽能路燈相比,有工作壽命長、微光充電、無重金屬汙染等優點,更加節能環保。

為最大限度拓展橋下空間,本項目採用了輕型橋樑墩柱,將照明設施嵌於欄杆內,隱於橋體管線,橋面設置造型新穎的穿孔板欄杆和防水減震伸縮裝置。

跨京藏高速橋樑採用四跨變截面V墩剛構體系,整體橋型為流線形,結構優雅、動感、充滿活力。主體結構採用耐候鋼,兼具環保、耐腐蝕和免維修的特點。欄杆設計集防風、防拋、防眩、降噪四大功能於一身。同時,跨京藏橋樑加寬橋面,解決了京藏高速兩側行人過街問題,並設置無障礙電梯,滿足特殊人群過街需求。

■打造城市綠道和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大力普及騎行文化

為使自行車專用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提升街區品質,自行車專用路沿線同步開展了綠化景觀工程建設。

起點處打造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橋下段打造綠色廊道及花池臺地,累計種植喬木1602株,灌木2506株,地被1.9萬平方米,草坪2.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5.3萬平方米,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閒健身空間。

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後,將加強上地產業園和回龍觀大型社區的緊密連接,有效改善大型社區居住品質,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作為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其安全、舒適、便捷的特點將吸引更多的市民選擇綠色交通方式出行,推動實現“低碳交通,節能減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