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自閉症 懷孕 文章 育兒錦囊 石榴媽媽 2017-04-17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也最困難的職業,說容易,是因為不需要學歷,不需要證書,不需要任何考核就能上崗。說它困難,是因為父母的任何一個小小疏忽,都可能給孩子和整個家庭,帶來終身的遺憾。


前幾天,在醫院裡遇到一個六歲的女孩子,因為父母的疏忽,在孩子聽不清聲音兩三年後,才發現孩子的耳朵有問題,可孩子永久性失聰了。做為一位母親,關乎孩子的事情,總會“多愁善感”一些。所以,決定寫點什麼,來幫助每一位愛孩子的父母們,讓他們早發現早干預,規避一些傷害孩子的疾病。

因為,要寫好幾篇,所以,希望爸爸媽媽們如果覺得有用,就關注收藏一下,這樣可以看到後續的文章。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自閉症

我們家一樓,住著老公單位的同事,她家有一個女孩,年紀和我的女兒差不多大,在小區裡溜孩子時,會經常遇到。那個女孩很愛笑,長的也很可愛,只是,從不和我們打招呼,也不和小區裡的小朋友一起玩,喜歡躲在大人身後,然後燦爛的笑著。

直到有一天,老公回來和我說,一樓的同事辭職了,帶著孩子去北京治病了,孩子得了自閉症。我說不可能,雖然那個孩子沒和我打過招呼,沒和我說過話,但是,我見過她笑,還是咯咯的發出聲音的笑。後來我才知道,自閉症的孩子是會笑的,只是,她們大多不會無聲的笑,而是自我發出有聲的笑,這種笑,並非是迴應別人,而是在自己的世界裡笑。

一晃,過去四五年了,一直沒有老公同事的消息,也不知道孩子怎麼樣了。都說自閉症的孩子,是來星星的孩子,在遙遠漆黑夜空中,孤獨的閃爍著。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其症狀是社交及溝通上的廣泛性異常、異常侷限性的興趣、高度重複性的行為。

男孩子發病率高於女性,比例約為6~9﹕1。

70%的兒童自閉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 20%智力基本正常, 5%~10%智力超常。

需要知道的是,它不是後天環境影響的心理疾病,很多不瞭解自閉症的人,以為自閉的孩子,大多是父母關心過少或者是教育方式有誤造成的。而事實上,自閉症是由於腦神經系統受損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是先天的生理疾病。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自閉症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被提出來,經過了七十年的研究,依然無法確定病因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最痛苦的是,這個病無法治癒,只是通過早期干預,減輕症狀,讓孩子漸漸融入到社會主流裡。


自閉症是如何造成的?它的成因目前醫學上並無定論,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至於可能造成自閉症的因素,則有下列幾項:

1、傳遺的因素:

20%的自閉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語言發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症的。此外,自閉症男童中約10%有X染色體脆弱症。

2、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

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部發育受損傷而導致自閉症。

3、新陳代謝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症。

4、腦傷:

包括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等因素而造成大腦發育不全,生產過程中早產、難產、新生兒腦傷,以及嬰兒其因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傷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閉症機會。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最早研究自閉症的時候,醫生們認為這種病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分冷漠而導致的。這樣,完全由後天因素導致自閉症的觀點流行了很長時間,令許多患兒的父母非常自卑、內疚了,也延誤了自閉症的研究。

一直到後來發現,如果一個孩子患有自閉症,家庭中其他孩子也是自閉症患者的概率大大上升,並且家族中出現自閉症患者,家族內其他成員罹患自閉症的概率也大大上升。這些說明自閉症具有比較明確的家族遺傳模式。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的研究機構才開始接觸自閉症,從科學確認到大規模治療干預僅有三十年的歷程,由於沒有建立完整的鑑定體系,特別是由於醫學基礎科學對其沒有建立完整、系統的生理醫學科學理論,所以自閉症還不能通過醫療儀器檢測出來,主要依賴醫生的個人經驗,這樣,被誤診的概率也很高。

自閉症的孩子,差異非常大,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可謂千人千面,這就使絕對定義自閉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自閉症往往用譜系來定義,意思就是把“譜系”當做一條光帶,自閉的症狀就好像散落在光帶中的點。每一個患者都是不同的點的組合。組合的結果非常複雜、多樣。這也是為什麼研究了這麼多年,自閉症在醫學領域一直沒有什麼突破性的原因。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臨床表現

1.語言障礙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自閉症的重要症狀,多數自閉症兒童有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終身沉默不語。

2.社會交往障礙

患者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也無享受到愛撫時的愉快表情,甚至對父母和別人的擁抱、愛撫予以拒絕。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患者與同齡兒童之間難以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

3.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者對於正常兒童所熱衷的遊戲、玩具都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個瓶蓋,或觀察轉動的電風扇等,並且可以持續數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患者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程序不變,如上床睡覺的時間、所蓋的被子都要保持不變,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患者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患者可有重複刻板動作,如反覆拍手、轉圈、用舌舔牆壁、跺腳等。

4.智能障礙

在孤獨症兒童中,智力水平表現很不一致,少數患者在正常範圍,大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升高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環境之類的大因素,而是,醫學對自閉症的認知越來越高。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300萬自閉症患兒,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症,而全球自閉症患者更是已經達到6700萬。

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閉症是發育障礙性疾病,孩子不看人,不說話,或說話比別的孩子慢、不理人,逗孩子沒反應,情感比較淡漠……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好,但這樣的想法,可能耽誤孩子的一生。

自閉症,其實大部分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只不過,一般在孩子一歲以後,社交性障礙才會慢慢顯現出來。這時才會被家長所關注。

如在孩子兩歲之前,能夠早診斷,早發現,及時給他一些教育訓練和醫療干預,這樣的孩子差不多都能維持一個相對正常的功能,也就是有的孩子能夠上學,甚至部分自閉症的孩子能上大學。如果孩子到5歲以後才發現,康復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齡前尤其是2—3歲是自閉症干預治療的最佳時機,年齡越小,干預效果越好。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公佈了11項兒童自閉症的徵兆。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平時需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表現。

1、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2、五個月大,不能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3、不能辨認父母的聲音;

4、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5、九個月後才發出咿呀聲;

6、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

7、反覆重複一個動作;

8、十六個月大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9、一週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10、兩週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11、即使會說話了,也缺乏語言技巧。


早發現早干預,別讓父母的“不瞭解”,帶給孩子“傷害”(二)

小編題外話:因為,自閉症無任何儀器可以做診斷,完全依靠醫生的個人經驗,加上每個人孩子的發育程度不同,所以,誤診率還是相當的高,切不可在孩子有異樣時,只在一家醫院下結論。

還有,因為自閉症在中國研究的時間短,所以,社會上的康復機構也是參差不齊,不具備診斷功能。而且95%的機構,都是來自於民間組織,所以,專業度也有限,大家都是在探索中前行。

需要切記的是,如果不是自閉症的孩子,被誤診為自閉,而且進行了康復訓練,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這件事上,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