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朱元璋 朱樉 明朝 不完美媽媽 明炫翊 2019-04-22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文|明炫翊

古人都說皇帝會帝王心術,但實際上所謂的帝王心術也並非什麼高大上的本事,不是超能力也不是讀心術,更多還是對人心的把握和用人的考量。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明朝江山的創立者,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南征北戰中殺伐果斷,到明朝建立之後也依然如此。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朱元璋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吏治的整頓,對貪汙腐敗的官員從來都是嚴抓狠打,各種聽起來恐怖嚇人的刑法都用的出來。從登基到駕崩這當政的31年中,栽倒朱元璋手上的貪官多達十幾萬之多。除了這些貪官,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也幾乎沒有人倖免,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上。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這樣一位殺人從不心軟的鐵血皇帝,在一生中也並非是肆無忌憚到誰都不怕,就有這兩類人,朱元璋待他們始終是客客氣氣的,一點也不敢得罪,甚至還鄭重其事的將其教導給兒子們,也讓他們如此對待。那話說回來,這兩類人都是什麼人呢?首先,這第一類人便是膳夫,通俗講,即是廚子。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話說洪武3年,朱元璋不顧朝中許多大臣的反對,重新啟用了藩王分封制度,將自己已經出生的孩子、還有一個侄孫統統都給封成了藩王。洪武11年,這些已經長大的兒子們經過了朱元璋幾年的培訓,順利上崗,被打發到了各自的封地,以維護明朝的統治。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不過朱元璋也並不是完全放開了手,他暗中派了人去監管,也是害怕兒子們會給他捅婁子。這一日,他接到了密報,說的是秦王朱樉在就藩的路上,因為心中不如意,鞭打了給他做飯的廚子。本來一件小事,按理說不該大動肝火,但朱元璋卻非常生氣,他親自寫了封敕諭,派人火速交給朱樉,指責朱樉的過失。

在敕諭中,朱元璋告誡了兒子廚子的重要性。廚子雖然是很小的人物,但是吃飯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做的事,你把給自己做飯的廚子欺負狠了,他豁出命來給你下毒,即便是後來按律誅他九族,可你的小命也是回不來了。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隔段時間,晉王朱棡也同樣幹了秦王朱樉犯的事,他在就藩的路上也懲罰了做飯的廚子。這一次朱元璋給兒子的教訓中,說到了自己,他說他在多年的征戰中,從來沒有對誰姑息過,但唯獨給他做飯的廚子徐興祖,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折辱過他。這兩件事和兩段對話,並非是稗官野史所記載的無稽之談,均見於正史之中。這也不難看出,朱元璋對人心的把握是很厲害的。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廚師作為達官貴人們必需的存在,確實是不起眼的一類人,但他們的威脅卻能大過戰場上的敵人,畢竟他要真的下毒取你性命,有太多的機會了。

至於第二類人,其實也就是櫛工,通俗說是剃頭匠(在明朝那個時候,應該說是理髮匠,理髮並不會破壞人的整體形象,而是根據需求進行適當修剪,使得看起來整齊乾淨)。這個看起來很容易明白,朱元璋是皇帝,需要剃頭匠來為自己理髮維護形象,而剃頭匠又是能用刀的,能捅死人。出於對生命的考慮,朱元璋也從來不對櫛工們說重話。

朱元璋殺人從不心軟,但有兩類人,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得罪

也是因為對這兩類人不敢得罪,朱元璋不僅客客氣氣的對待他們,而且賞賜非常,他的廚子徐興祖、井泉當了光祿寺卿,而剃頭匠杜安道、洪尚觀等當了太常寺卿,並且沒有受開國功臣的罪,一生善終。朱元璋會將帝王心術著重用到這類看起來不過是小人物的身上,也是多疑的性格使然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