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何寧願傳位於孫子,也不願傳位於更有能力的兒子呢?

1368年,朱元璋於應天府(今南京)正式稱帝,同年冊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父親勇武,兒子賢德、仁義。這本是建國初最完美的君王組合。可天總有不測風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八月葬於孝陵東側,既明東陵,諡“懿文太子”。

這時最高興的莫過於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除了他大哥朱標外,他是諸位藩王中最有可能承接太子之位的人了。

他為何寧願傳位於孫子,也不願傳位於更有能力的兒子呢?

朱棣,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燕京北平,之後多次參與北方軍師活動,兩次率軍出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的影響。洪武后期,燕王朱棣在諸藩王中威信最高,居諸王之首。朱棣十七歲時曾被朱元璋帶回他的老家安徽鳳陽祭祖。之後朱棣便在那裡居住長髮三年之久,他與那裡的百姓同吃同住。深深體會到了民間疾苦,所以在他就藩燕京時,對他所屬藩地內實行輕徭薄賦,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的政策。他當時的所作所為深有明君之理。

他為何寧願傳位於孫子,也不願傳位於更有能力的兒子呢?

可為何這麼優秀的候選人卻沒能入的了朱元璋的法眼呢。其實朱元璋也並不是沒有考慮過他,只是朱元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並且他飽讀史書,對歷史上的皇權爭奪也深有了解。他是為了朱明王朝的安穩,最終放棄了朱棣,而選擇了朱允炆。儒家思想講究正統,朱標身為朱元璋的嫡長子,所以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了。如果朱標繼位,下一任太子自然就是朱允炆的了,可不曾想朱標早逝,但是按道理來說正確的順位人還是朱允炆。所以為了正統的延續,朱元璋自然就會放棄朱棣了。朱元璋這樣做是為了皇權能夠正常傳位,而不至於兄弟間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而因此毀了他的王朝。朱元璋的如意算盤雖然打的好,但是他也沒能戰勝人的內心啊。最終皇位還是花落朱棣家了。

他為何寧願傳位於孫子,也不願傳位於更有能力的兒子呢?

也正因為朱元璋的這一祖訓,萬曆皇帝時期,他就想立更有能力的第三子為帝,可不想諸位文武大臣都極力反對,最後只能立平庸的嫡長子繼位了,最後就誕生了我們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不知小編的看法大家是否認同,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