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8 年,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途中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名叫常健,登山用的名字叫穆薩,今年 44 歲。

在上一期節目 珠峰備戰指南:關鍵時刻,夏爾巴人把他的氧氣面罩給了我(點擊標題跳轉)中,他為我們講述了他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的經歷。

兩年以後,2019 年,他再次向珠峰出發。這一次,沒有氧氣,沒有協作,他經歷了真正意義上的死裡逃生。

故事FM ❜ 第 233 期

/講述者/穆薩/主播/@寇愛哲

/製作人/@寇愛哲

/聲音設計/@孫澤雨

/BGM List/

01.stryc-Eno

02.DedSec-Brian Reitzell

03.LA7-Moby

04.LA9-Moby

05.Edith's Theme-Jeff Russo

/更多收聽平臺/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

蜻蜓 FM / QQ 音樂 / 豆瓣播客 / 懶人聽書

—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請配合上方音頻食用

-01-

體力,財力,夏爾巴協作

先說身體上的準備,你必須要經過長期的鍛鍊,而且是針對攀登高峰的體能鍛鍊。

在中國,登山資格的獲取是進階式的,如果想要登 8000 米的山,那你必需有 7000 米的登山證明。但在尼泊爾,沒有這種強制性要求,你只能自己要求自己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2 年,攀登非洲乞力馬扎羅山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5 年,攀登南美洲阿空加瓜峰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8 年,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

201再說說財力,登一次珠峰大概要花 35 萬元人民幣,除了交給尼泊爾政府的 11000 美金,還需要向登山公司付費。

這個價格裡還包含從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的直升機費用,徒步的花費,在大本營吃住的花費,還有嚮導和氧氣的費用,一個人的標配是 6 瓶氧氣,加上協作的 3 瓶,一共 9 瓶,協作幫忙運輸的費用,這些都包含在你交的登山費裡面。

我的夏爾巴協作是登山隊指定給我的,他們問我想要什麼樣的夏爾巴,我說年輕力壯的就行。他們給我找了一個第一次來珠峰的 22 歲的小夥子,年輕力壯,很有勁,但是經驗不足,所以他在運輸的途中把自己給整感冒了,跟我一起衝頂的時候,他咳得很嚴重。

2017 年,珠峰大本營爆發了傳染病,我們叫「昆布咳」,據說是犛牛身上的細菌引起的。天黑安靜下來之後,大本營裡一片咳嗽聲。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帳篷裡

我那時候把自己隔離起來,躲在帳篷裡,吃飯都儘量不出來,抓一把飯,就趕快跑掉。當時很害怕會出什麼狀況,導致上不去。

衝頂時,我的夏爾巴把氧氣面罩換給了我,我下山回到加德滿都之後,也開始咳了。但是我到今天都非常感激他,沒有他的氧氣面罩,我那次是上不去的,就算上去了也可能下不來。

2018 年和他再見面時,就像生死兄弟的感覺一樣,擁抱了一下,雖然我倆沒法用語言溝通,但他應該也感覺到了我的心意。

-02-

初探無氧攀登,洛子峰

無氧攀登,一是不使用氧氣,二是不帶協作。因為協作身上是有氧氣的,他一直跟著你,你就有偷著吸氧的嫌疑,這是容易被人質疑的。

要想無氧攀登的話,需要在註冊的時候向尼泊爾政府和登山公司說明,這樣他們就不會給你準備氧氣。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珠峰進山路上,EBC 徒步路線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是在 1960 年,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了,沒什麼突破。我覺得應該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至少應該去試一試無氧攀登。

今年正好有國內的登山公司找我做攀登隊長,主要負責照顧高營的隊員,鼓勵他們,時刻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

我一下就答應了,一是因為我有這個夢想,二是這樣我就不用花錢註冊了。

計劃定好了之後,我開始針對無氧攀登做一些訓練,包括增加自己的血紅蛋白和攝氧能力,所以要經常去高海拔進行無氧的鍛鍊。

另外,需要準備好絕對的力量。上山坡度很陡,從 C4 營地到珠穆朗瑪峰峰頂,海拔上升近 900 米,往返的實際距離是四點多公里,快的話也要走十多個小時。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8 洛子峰頂峰

我無氧攀登的第一座山是洛子峰,在珠峰邊上,兩個峰的線路是重疊的。

中國以前沒有人做過那麼高的無氧攀登,所以我也算創了個記錄吧。

-03-

衝頂前的焦灼

攀登前,我們還要舉行一個祈福儀式,煨桑,這是一個藏族人的傳統儀式,保佑大家不要觸犯神靈,祈求雪山接納我們。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珠峰上山前煨桑祈福儀式

這個儀式結束之後,我們才會被允許真正地進入雪山拉練。

因為今年要實現無氧攀登,所以我上去拉練了兩回。但是風雪很大,把我第一次上去時搭的帳篷給壓塌了,裡面有我所有的物資,包括預留在那兒的鐵鍬,都給埋在了底下。

我用手挖了一個多小時,突然反應過來,手套要是溼了的話,會把手上的溫度都帶走,而且防水手套晾乾需要很長時間,根本沒可能。

我馬上停了下來,決定不再往上拉練,趕快回撤。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珠峰二號營地日落

今年因為印度洋的氣旋,登頂的窗口期被壓縮得非常短,而且在不斷地變化中,這給我們的隊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們領隊買的是瑞士的天氣預報,每 20 分鐘一封信,變化特別大,大家緊張得不行,因為這影響著我們登頂,時間一直往後拖。

往年我們登頂的時間都是從 5 月 20 日開始,但今年受氣旋影響,最後不得不把出發的時間定在 5 月 18 日。

走了兩天,20 日,我在 C3 拿對講機跟大本營通話時,他們告訴我,22 日衝頂沒問題,風速在 20 公里/小時以下,於是我們就按計劃出發。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珠峰 C3 營地俯拍

到 C4 的時間是 21 日中午一兩點鐘,我再問大本營的時候,他們說次日的風可能會超過 40 公里/小時,這風速對我吸入氧氣是有非常大影響的。

最後我給大家定的出發時間是 21 日晚上 7 點,這樣第二天早晨衝頂的時間比較好掌握。如果過了早上 10 點,是強制性不允許登頂的。

出發的時候,風太大了,我有點猶豫。我拿起對講機跟大本營的領隊喊話,「萬一我下不來,你去幫我跟我老婆解釋一下。」要是有什麼意外,我就留在山上了,那是我們登山的人該去的地方,對吧?

我們剛出發,雪就停了,很神奇。然後一直走,走了一夜。

從 C4 營地出帳篷以後,我的手腳就沒熱過,我一直在並指手套裡搓手指,一旦停下,很有可能凍傷。

其實我早就有心理準備,在這次上山之前,我特意要了雙 46 碼的高山靴,平時我穿 44 碼,就是希望鞋裡面的空間大一些,空氣能保暖。

-04-

死裡逃生

晚上走到 8000 米時,就是上回氧氣面罩壞掉的地方,我出現了幻覺,像雲遊一樣,看見有桌子有椅子。出來幻覺其實很危險,這意味著大腦缺氧了。

到了南峰,魚肚白的日出已經開始了,然後再往下,我看到已經有一百來人在那裡排隊了。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珠峰南峰日出前的魚肚白

往年的人數一般在二三十人左右,窗口期也會持續一週甚至更長,但今年窗口期被壓縮到兩三天,這些人沒辦法,只好擠到一天去。

造成今年人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 2014 年夏爾巴協作工會罷工,當時尼泊爾政府把我們的許可證延期五年,今年剛好是最後一年,所以那年沒上去的人有很多就挪到今年來登。

其實不應該叫「堵車」,大家都是在有秩序地排隊,排隊在登山裡是很正常的

希拉里臺階是珠峰上最大的一個難點,路非常窄。上一次我從南峰到登頂,來回不到兩個小時,這次我走了五個小時。

山上的風很大,溫度估計在零下 35 度到零下 40 度之間。我很冷,鼻子上凍了個冰塊,我沒敢碰,怕把鼻子碰掉了。

無氧登頂上去的那一刻,有另一個隊的中國小夥子已經在了,我把我的手機給他,然後掏出我的國旗,開始喊事先排練好的臺詞。我原本準備唱一首《歌唱祖國》,但唱了兩句就喘不過氣來,風太大。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2019 珠峰頂自拍

照好相片,錄完像,下去的時候堵得更厲害,因為好多走得慢的人都上來了。

我在希拉里臺階上大概站了近兩個小時,我身上溼完了,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這是人體失去溫度後的自然反應,用顫抖來產生熱量,維持最後的功能。

我想,完蛋了,這真的下不去了。然後我看到了前幾年修路留下的一個繩子頭,反正是死,不如拼一把吧?

我扶著那個繩頭,不敢用力,因為它已經風化了,萬一用力過度,它斷了,我也就掉下去了。

那一塊都是岩石,沒有冰,我踩著冰抓慢慢地爬下去,然後再上來,走了個 V 字形,過了那個最擁堵的地方,算是死裡逃生。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排隊登山的隊伍

-05-

為了什麼而登

雖然珠峰是最高的山,但我還想挑戰更難的,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的喬戈裡峰,也就是我們登山圈常說的 K2。目前只有 300 人成功登頂,平均每四個人登頂,就有一人遇難。

登山的人當中,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我覺得外國人登山主要是因為他們喜歡這項運動,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來登,很少有帶著商業目的的。

印度每年海陸空軍都會去珠峰做軍事訓練,包括其他一些 8000 米的山,特種部隊也會去,他們爬珠峰是訓練,所以死亡的人也多,估計可能算工傷。

死裡逃生,我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珠峰的中國人|故事FM

■ 穆薩在馬納斯魯峰建設 C2 營地

國內呢,我就實話實說了,我不太喜歡國內的登山氛圍。

登山圈裡流傳一句話,「8000 米以上的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名利場」,確實有人為了博取名聲,拉來贊助,圖利而去登山。

我覺得這算不上不對,但有悖登山精神,還是儘量脫離名利的這種干係比較好。

登山跟其它事情差不多,過程中會非常難,非常苦,甚至會有無法逾越的困難,但你一定要克服。

登山的人對頂峰的描述都不會太多,一是因為在山頂的時間很短,二是實在沒什麼可描述的。

描述更多的是在路上的經歷,這些經歷才是登山最重要的意義。

* 本期配圖由講述者 穆薩 提供

感謝分享故事到朋友圈

文字 | 幸倍 運營 | 劉軍

/往期故事/

我以非常手段進入藏南的 17 天|故事FM

珠峰備戰指南:關鍵時刻,夏爾巴人把他的氧氣面罩給了我|故事FM

無國界醫生自述:和我並肩工作的阿富汗同事,被美軍炸死了|故事FM

「故事 FM」

用你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

更多收聽平臺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

蜻蜓 FM | QQ 音樂 | 豆瓣播客 | 懶人聽書

▼ 點擊「閱讀原文」,講出你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