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文|南城太守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蜀漢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深入人心,以至於我們都認為在三國後期:蜀漢是抗擊曹魏的主力。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自夷陵之戰大敗後,蜀漢的主力軍基本喪失殆盡,從此再沒有與曹魏正面抗衡的實力。

實際上,從此以後——東吳政權才是抗擊曹魏的主力。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諸葛亮北伐


雖然諸葛亮和姜維也進行了多次北伐,但均屬於戰術進攻,蜀漢政權已經不具備戰略進攻的能力。不過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從漢中之戰到關羽發動襄樊戰爭,蜀漢的實力達到了巔峰。

此時的關羽急功近利,看著蜀漢其他大將在漢中建功立業,他坐在荊州安奈不住了。

但是有時候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因為急功嘛,死死的盯住目標往往容易忽略了背後的其他因素。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關羽襄樊之戰


比如他在往襄樊方向挺進了幾百裡之後,補給線拉長了,軍糧就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關羽竟然擅自調動孫權控制區內的軍糧,全然不顧孫劉聯盟之誼,根本沒把孫權放在眼裡,這是一種大局觀的喪失。

孫劉聯盟如果不破裂,荊州後方便不會出現危機,後面的種種將士反叛也不會發生。

關羽的結局當然是以失敗告終。劉備荊州軍主力盡失,相當於損失了劉備集團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水軍方面更是喪失了與東吳抗衡的實力。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夷陵之戰


在關羽被殺的一年多之後,劉備集結了6萬多精銳部隊東征孫權。只可惜劉備被陸遜擊敗,6萬大軍全軍覆沒,劉備帶著幾百名士兵逃回自己的地盤。

這一次挫折是劉備集團在經歷了荊州失守之後的又一重創,在此之後,劉備集團一跌不振。除了固守西川之外,劉備集團已經不具備與曹魏、東吳爭天下的能力。

劉備去世之後,把一個幾乎無法收拾的爛攤子丟給了諸葛亮。當時蜀漢政權的總兵力只剩下了不到4萬人,而曹魏政權的總兵力超過40萬,東吳也超過了20萬。

在劉禪登基的初期,面對一系列的內憂外患,諸葛亮面對的形勢十分艱難。

經過了一系列的努力,蜀漢政權終於站穩了腳跟,國內的叛亂也已經平定。

但蜀漢政權仍是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全國總人口不超過100萬,總兵力好不容易上升到了8萬人。這點軍隊要拱衛成都,還要看守南方地區,再然後才是對抗曹魏與孫權。

雖然諸葛亮進行了多次北伐,但是在這些北伐中,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也只有區區3萬人。這已經是蜀漢政權能夠出動的最多兵力,想依靠這點兵力佔領關中地區簡直是痴人說夢。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三國地圖


與蜀漢政權不同,東吳政權在佔領了荊州地區之後,勢力進一步提升。總人口達到了200多萬,總兵力也超過了20萬。

客觀的說,東吳的整體實力已經達到了曹魏的一半,而蜀漢差得遠。

東吳在擊敗了劉備的東征之後,將蜀漢為數不多的水軍全殲。

至此之後,東吳再也不用擔心蜀漢的軍隊會順江而下。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他們都有一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東吳則不同,東吳一再出動軍隊進攻曹魏,甚至可以發動戰略性進攻。

在真實的歷史中,司馬懿防禦的地區根本不是關中而是江淮。所謂的“空城計”發生的時候,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根本不在陽平戰場。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三國攻城


換句話說,在曹魏看來,東吳才是它真正的對手。從曹魏軍隊的部署來看,確實把主要的軍隊用於對抗東吳。

至於蜀漢政權,雖然它一再進攻曹魏,但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在歷史中,蜀漢政權與曹魏相比差距是十分明顯的,諸葛亮治國、治軍再厲害,也沒法在短期內彌補。

並且當時曹魏的實力三倍於蜀漢,如果三國都休養生息,那麼發展最快的肯定還是曹魏。

曹丕就曾計劃利用十年時間休養生息,然後再統一天下。

如果有這個機會,那麼消滅蜀漢和東吳都不是問題。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和孫權都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兩國選擇了主動進攻曹魏。諸葛亮和姜維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內部矛盾,一致對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以攻為守,為蜀漢續命。

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歷代文人學者是褒貶不一。

鐵嘴老樑在節目中對諸葛亮北伐就持不同看法:

他認為蜀漢當時到了生死關頭,危急存亡之秋,國力不行就應該關起門來發展自己經濟,勵精圖治。諸葛亮反而大動刀兵“六出祁山”跟曹魏爭天下正統,這並非真正的治國之道。

要實現先帝遺願,那是要先保本再徐圖進取,而不是作死。連年征戰、窮兵黷武,使國力越來越衰弱,諸葛亮一死,姜維一個人根本就撐不住。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打到綿陽這一帶的時候,就連成都軍區衛戌司令的部隊都佈防不到那個地方,國力已經完蛋了。

現在成都武侯祠還有一副對聯寫得非常好: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言外之意就是說諸葛亮不懂審時度勢了。


蜀漢被神化的600年: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王朗


諸葛亮也不是個糊塗人,那他為什麼還是要不斷出兵呢?

老樑又說了:諸葛亮身體不好,他想活著的時候儘快建功立業,他不是為了蜀漢,而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有點自私。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人不服氣說:那為什麼各個地方都還建武侯祠呢?把他奉成聖人一樣。

這不光是羅貫中美化諸葛亮,之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意的美化諸葛亮,為什麼呢?

他們把諸葛亮能耐捧得高高的,然後告訴老百姓,你看諸葛亮能耐大不大?那麼大能耐人家都沒野心造反,都輔佐皇上,言外之意是為了保護自己,穩定政權,間接性的洗腦方式而已。

老樑這個人,在節目中敢說真話,這點筆者很佩服,不過有時候嘴比腦子快,這就很容易出事,容易把人黑的有點過分。

諸葛亮北伐怎麼可能是完全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

當時他已經位居丞相,功高蓋主了,還會在乎那些虛名嗎?

並且他也為蜀漢採取了一些恢復國力的措施,從這個角度看,他並不是窮兵黷武。

依我看來,諸葛亮事必躬親,是一種責任,北伐是他的一種信念。“六出祁山”是他對信念的堅守。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