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如何預見諸葛亮功業難建

諸葛亮 黃承彥 劉備 漢朝 趣歷史 2017-06-15

雖然諸葛亮用盡一生的精力來輔佐蜀漢,但最終失敗,而在隆中對之前,就有人已經料定諸葛亮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此人就是諸葛亮岳父黃承彥。

黃承彥本是荊州名士,其妻是荊州劉表後妻蔡氏的姐姐,和大名士龐德公更是至交好友,是荊州絕對的實力派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兩次出場,其一在三顧茅廬時,其二是在陸遜兵敗時。此文只講三顧茅廬一段。

何以見得黃承彥早就預見諸葛亮一生功業難建?從黃承彥的出場詩,就可窺見一二。

當初,劉備二訪臥龍不得,在回小沛的路上,看見小橋之西,一人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隨後一青衣小童,攜一葫蘆酒,踏雪而來,此老就是黃承彥。羅貫中在寫三國的時候,經常喜歡寫一些出場詩,來為這個人物定個基調,此老也不例外。黃承彥的出場詩歌如下:

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如何預見諸葛亮功業難建

網絡配圖

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

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

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

紛紛麟甲飛,頃刻遍宇宙。

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呢?小說中黃承彥說:“老夫在小婿家觀《梁父吟》,記得這一篇。適過小橋,偶見籬落間梅花,故感而誦之。”從此看,彷彿應該是諸葛亮所寫,可細細看詩歌尾句又不竟然。個人以為前八句是諸葛亮所作,最後兩句是黃承彥的感想。

為何如此說?

首先了解下什麼是《樑甫吟》。《樑甫吟》,在漢代是一個很流行的詩歌題材,大都是圍繞晏子輔佐齊景公,設計除掉三個功臣的故事而展開。在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曾經收錄了一篇署名為諸葛亮的詩篇,通過對死者的傷悼,譴責讒言害賢的陰謀。我懷疑是後人假託之作。諸葛亮和劉備,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君臣相得的典型,從歷史上看,終劉備一世,對諸葛亮的信任都無人可比。而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大權獨攬,雖然劉禪名為皇帝,但根本不可能對諸葛亮造成威脅。同時,小說也好,歷史也好,都明確的表示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對晏嬰也非常推崇,那麼,諸葛亮又怎麼會寫那些反映讒言害賢的詩篇?

是以,諸葛亮寫的詩篇應該是以晏嬰自比,希望能輔佐明君一匡天下。而詩歌的前八句和這個思想剛好吻合。

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如何預見諸葛亮功業難建

詩歌前四句寫北風怒號,江山一改舊顏,正是漢代末年政治嚴酷,天下大亂之象。後四句寫天空中大雪紛飛,彷彿玉龍相鬥,掉落片片鱗甲,遍佈天地之間,正如群雄並起,爭奪天下之景。而以龍為喻,和諸葛亮被喻為“臥龍先生”暗合,傳達出諸葛亮雖身在隆中,卻渴望一展抱負,讓自己的才智惠及天下人的雄心壯志。

可是尾二句感情卻急轉直下,由慷慨激昂,轉向悲涼悽愴。驢本蕭瑟,小橋雖然別緻,也增加一份孤獨,加上雪中梅花“廋”,更是前途慘淡了。在一般的詩歌中,寫雪中梅花,大都寫梅花高潔,而此詩卻慨嘆梅花廋,顯出作者對梅花的欣賞和同情。

為何如此呢?在當初劉備遇上司馬徽的時候,司馬徽就感嘆:“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之後遇上諸葛亮之友崔州平,崔州平說:“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可以說,從劉備開始尋訪諸葛亮,諸葛亮的一些師友心情就很複雜,一方面感嘆諸葛亮得遇明主,一方面又感嘆諸葛亮不得其時。

從諸葛亮之後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備的來訪,可謂準備充分。而對天下大勢的分析更讓後人無限傾倒。那麼既然諸葛亮有如此銳利的眼光,為何還會選擇輔佐劉備,走一條最艱難的路?

這和諸葛亮的政治信仰有關。

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如何預見諸葛亮功業難建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包含深意。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用的是什麼主張?叫“尊王攘夷”,諸葛亮也希望通過自己對劉備的輔佐,為大漢延續基業,重振漢室的風光。而樂毅是恢復燕國領土的名將,也暗合諸葛亮恢復故土的願望。北方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有天時;南方孫權倚仗長江天險,有地利,而其時劉劉備只能依附於劉表,毫無根基,逃竄天下,惶惶若喪家之犬。但劉備有漢室血統,且一生以仁德號召天下,正是諸葛亮心中渴望的明君。因此就算這是一條最艱難,最坎坷的路,諸葛亮也會絕不回頭的走下去。

而作為荊州名士,有獨特眼光的黃承彥怎麼會不知道這些,於是他慨嘆“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自己的女婿選擇的是如此一條艱險的路,沒有什麼希望的路,可作為有高潔操守的長輩,作為大漢子民的一員,又怎麼能夠出言勸阻呢?

世人皆道諸葛亮遇上劉備,是得遇明主,可黃承彥卻悲嘆諸葛亮的一生,從最開始就註定了沒有結局,黯淡收場,作為岳父的他,又怎麼不會感慨悲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