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手電筒

↑朱德使用過的手電筒原件

福建省平和縣秀峰鄉福塘村村民朱林生家裡珍藏著一把鏽跡斑駁的手電筒。手電筒為鋁製外殼,柄長31釐米,頭部直徑8釐米,尾部直徑5釐米,可容三隻乾電池,這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朱德使用過的手電筒。這把穿越91年曆史風煙的手電筒,承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記憶。

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朱德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軍長。起義軍主力南下廣東,在潮汕地區被國民黨軍隊擊敗,朱德率餘部轉戰湖南南部,發動農民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1927年10月初,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軍在廣東大埔三河壩完成阻敵任務後,越過福建省平和縣九峰鎮柏鬆關,攻入平和縣城,接見平和縣委領導,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開展地方武裝鬥爭。據《平和縣誌》記載,“1927年10月8日,朱德、陳毅、周士弟率留守廣東大埔三河壩的南昌起義軍第9軍軍直和第11軍25師餘部進入平和,分別駐紮於九峰鎮及秀峰鄉等地,並將因重傷而逝的25師參謀長遊步仁葬於平和,4天后該部取道閩西進入贛南。”朱陳部隊駐留平和期間,曾在秀峰鄉福塘村歇住一晚,朱德親手贈送一把手電筒給當地一位老農。因年代久遠,這位獲贈朱德手電筒的老農姓啥名誰,已無從考證。朱德手電筒一直保存在秀峰鄉福塘村“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回師入閩紀念館”裡,為避免遺失,後來,朱林生特意將朱德手電筒帶回家中珍藏。

10月10日,朱陳部隊途經平和長樂鄉、秀峰鄉後,來到該縣蘆溪鎮秀蘆村。翌日,朱德、陳毅在秀蘆村蕉和厝祖祠(陳氏家廟)組織召開幹部會議,當地革命武裝領導人盧肇西(時任閩西農民運動與紅軍領導人之一)、陳彩芹(時任中共平和縣委委員、縣農協委員)以及秀蘆村黨組織農會負責人陳耀彬、陳良高、陳五屘等人到席。會議確定了下階段行軍路線,決定向龍巖永定前進。10月12日,朱陳部隊離開秀蘆村進入永定縣境內。為避開盤踞於廣東東江、福建漳州、福建龍巖之敵,起義軍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穿越閩粵邊界,全速向西挺進,直至抵達江西省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武裝勝利會師,史稱“井岡山會師”。

1929年,平和縣蘆溪鎮在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回師入閩影響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發展地下黨組織和游擊戰爭,在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鬥爭中,當地共有546名群眾參加紅軍游擊隊組織,其中64名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秀蘆村,朱德、陳毅曾對拓展黨組織、強化武裝鬥爭、鞏固發展地方紅色政權進行具體指導,並補給當地黨組織43支長槍和一大批彈藥。

“那時,我們還是小孩子,記得村裡的牆壁上隨處可見‘打土豪分田地’‘最貧苦者團結起來’等標語口號。大家的革命熱情非常高漲,共產黨的革命主張深入民心!”已過耄耋之年的秀蘆村村民陳同海滿懷深情地回憶道。

“起義軍紀律嚴明,戰士們廉潔自律,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記得我村一些婦女想自願送雞蛋給起義軍戰士,戰士們都不白拿白要,都自掏腰包付錢購買。他們每個人都這樣做,沒有一個例外。”97歲高齡的秀蘆村村民黃水花老阿婆激動地說。朱德、陳毅等革命前輩在蘆溪鎮停留時間雖然短暫,卻給當地黨組織和群眾帶來巨大的革命鬥志,有力推動當地武裝力量的迅速壯大發展,為平和縣黨組織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起義軍戰士視民如子、嚴以律己,給當地群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如今,每年清明節和重大節慶日,當地群眾總會組織前往或自發前往蘆溪鎮秀蘆村烈士亭,瞻仰這些土地革命時期為國犧牲的革命烈士。

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回師入閩,有力帶動了平和縣土地革命鬥爭的蓬勃發展,在平和這片中央蘇區熱土上,曾經發生過一場震驚八閩的“平和暴動”——1928年3月7日傍晚,福建省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一團與前來支援的廣東饒平“洋槍隊”、廣東大埔農民自衛軍、福建龍巖永定“鐵血團”一道,集中於平和縣九峰鎮下坪村上墩召開暴動誓師大會。3月8日凌晨,在中共平和臨時縣委、早期閩南黨組織領導人之一朱積壘的指揮下,暴動隊伍分兩路同時向平和縣城發起攻擊,打響了震驚八閩大地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武裝暴動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平和暴動是“整個中國革命潮流的一支”“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的第一幕”“土地革命在福建開始的信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