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智慧究竟是什麼?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口中也有一千個智慧。智慧從來沒有固定的定義,也沒有固定的模樣。

有人說智慧就是一個人對於生活的見解;有人說智慧是對於世界的思考;也有人說智慧是對於自身的體察。智慧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人們雖然看不到它,但是它卻時時刻刻的發揮著作用。

佛家說:“只有心地純潔之人,方可獲得世間智慧。”其實佛家所說的是一種大智慧,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雖然無法獲得世間稀有的大智慧,我們依然可以獲得一些小智慧。

比如你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時,能夠寬容的一笑置之,這其實就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再比如當你面對生活的逆境時,依然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等待轉機,這依然是智慧的體現。

由此可見,並非那些至聖先哲才能夠擁有智慧,我們作為普通的平凡人,同樣也可以。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在閱讀《菜根譚》時看到了這麼一句話,很好的形容了擁有智慧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句話說: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困,其卓見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會體會到健康的寶貴之處,也只有在遭遇變亂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和平帶來的好處,這些都不是智慧的體現。

反而,如果一個人能夠事先知道通過僥倖獲得的幸福其實是災禍的根源,儘管十分愛惜生命卻又能夠明白生死是每個人的宿命,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稱之為擁有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通過《菜根譚》中的這句話,我理解到生活中擁有智慧的人也都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從來不看重任何東西。他們都明白所有的功名也好,財富也罷,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所以他們就能夠更加拿得起,放得下。

一個人只有心態放平了,也就擁有智慧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都說古代的老子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因為在他所著的書籍《道德經》中處處體現著智慧的光芒。但是老子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原本是周王朝時期管理圖書的官員,後來看到周王朝日漸衰敗,而且他也受到小人的排擠,於是便心生隱居之心。

隱居後的老子一心專研學問,不再迷戀世間的名利和物慾,因此才能寫出《道德經》,才能獲得智慧。即便是孔子這樣的聖人,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同樣的人物還有莊子,莊子這個人一生都活得很逍遙,他對於所有事情都看得很淡。曾經有人請他出去做官,莊子也一口回絕了。因為在莊子看來,人一旦做了官,便沒有了自由,就不能隨著自己的心意生活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莊子才能寫出《逍遙遊》這樣的名篇。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不看重外在的虛名,因此才能不被拖累,活得更加逍遙。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和其他東西不一樣的是,智慧是一種非常本質化的東西,實而不華就是智慧最大的特點。越是深奧的智慧,往往看起來就越簡單。一個人擁有越多的智慧,他反而看起來就越平凡。

前兩天坐火車,對面坐的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老人是一個農民工,像所有的農民工一樣,他的穿著破舊,滿臉皺紋。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我瞭解到他之所以這麼大年紀還出去打工,是因為兒子結婚時家裡欠下了很多外債。

雖然老人外出打工非常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但是我依然能從他的言語中感覺到他內心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老人說,現在他和兒子一起外出打工,老太太和兒媳婦負責在家裡照看孫子。雖然一家人的日子現在過得緊緊巴巴,但是老人相信只要全家一起努力,遲早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的。

和老人結束談話之後,我反思了很久。雖然老人沒有什麼文化,只是一個簡單純樸的農民工,但是他卻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所以言談舉止中才處處體現著生活的智慧。他其實沒有過多的追求,只想趁著自己還能工作,能多為孫子掙一些奶粉錢,他就心滿意足了。

反過來看看很多像我一樣的現代人,總是有太多無法被滿足的慾望,所以人心就變得越來越浮躁,離智慧就越來越遠。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管他的生活境遇如何,他總能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從而獲得幸福。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有人說,智慧只是思維中的電光石火,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在我看來,智慧並不是一時的閃現,而是一個人經過長此以往的積累獲得的獎勵。

所以說智慧完全可以刻意去培養,培養的方式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是閱讀儘可能多的書籍,讓自己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的高度;第二是儘可能多的去體驗生活,讓自己嚐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通過閱讀獲取智慧其實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書中的某些觀點必然會引起我們的思考。當我們形成了思考的習慣,腦海中也就會出現越來越多新的觀點,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也會越來越清晰,此時智慧便會慢慢浮現出來。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質

通過體驗生活獲取智慧其實是磨練我們心態的過程,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經歷生活的苦難就不知道生活原來如此的艱難。

通過體驗生活,我們可能會獲得極度的喜悅或者極度的悲痛,在這些極度的情感之中,我們的心態和意志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考驗。

如果我們能成功度過所有的坎坷,我們就會對於未來不再有畏懼之心,對於過去也不再有任何懊悔,對於當下也會更加的用心,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智慧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存在於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如果你能夠沉下心來,擦淨自己被物慾矇蔽的雙眼,你就會發現生活處處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