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
"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1.華為2019屆畢業生最高年薪201萬,這背後透入出什麼?

最近,一張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截圖火了,根據網上流傳的部分截圖顯示,從今年起,華為將在人才戰略上加大籌碼,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並且往後每年增加。

與此同時,制定了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制方案,8位2019應屆博士生年薪89.6萬起步,最高的年薪達到了201萬。

很多人都表示知識改變年薪。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讀博士、碩士的人,為什麼這群人偏偏被華為選中,還能有這麼高的薪酬呢?

單純是因為學歷?

在知乎上針對這件事情,有一個高贊回答,提到一個觀點:華為對博士的學術研究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研究領域是否匹配戰略需求以及溝通表達等個人素質能力的綜合考察是比較全面客觀的。從這四個維度來看,這幾位確實出眾,才能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並不只是單單一個方面的優秀。

說白了,這群人的能力符合華為的要求,選擇他們可以持續為華為提供價值。

無論是華為還是這群被選中的畢業生,企業招聘是雙向選擇,這份高薪資的背後一定對應著相應的工作強度,想要維持住這樣年薪,未來他們要付出與這個年薪相匹配的能力。

決定薪水的是自身的能力價值。

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曾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水。“

與其說知識改變年薪,還不如說能力改變年薪更貼切。

"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1.華為2019屆畢業生最高年薪201萬,這背後透入出什麼?

最近,一張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截圖火了,根據網上流傳的部分截圖顯示,從今年起,華為將在人才戰略上加大籌碼,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並且往後每年增加。

與此同時,制定了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制方案,8位2019應屆博士生年薪89.6萬起步,最高的年薪達到了201萬。

很多人都表示知識改變年薪。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讀博士、碩士的人,為什麼這群人偏偏被華為選中,還能有這麼高的薪酬呢?

單純是因為學歷?

在知乎上針對這件事情,有一個高贊回答,提到一個觀點:華為對博士的學術研究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研究領域是否匹配戰略需求以及溝通表達等個人素質能力的綜合考察是比較全面客觀的。從這四個維度來看,這幾位確實出眾,才能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並不只是單單一個方面的優秀。

說白了,這群人的能力符合華為的要求,選擇他們可以持續為華為提供價值。

無論是華為還是這群被選中的畢業生,企業招聘是雙向選擇,這份高薪資的背後一定對應著相應的工作強度,想要維持住這樣年薪,未來他們要付出與這個年薪相匹配的能力。

決定薪水的是自身的能力價值。

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曾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水。“

與其說知識改變年薪,還不如說能力改變年薪更貼切。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2.一個月賺一萬不難,難在每個月都能賺一萬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湖南嶽陽的00後林清偉,因高超的互贊比技術走紅快手。

林清偉轉筆速度有多牛?

他的小指跳筆能達到500多下,在國內幾乎沒有敵手。

現在,林清偉漸漸把轉筆了自身的事業,加入了世界轉筆聯盟,月收入可以過萬。

評論裡說對這件事褒貶不一,有說366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努力會有收穫;也有人說即便轉筆能夠帶來收入,也絕對不贊同自己孩子這麼多,覺得一個人的追求,不應該是僅僅是錢。

但我比較俗,上升不了這麼高的價值,我對於林清偉轉筆這件事情的看法在於“月收入過萬”這幾個詞。

轉筆賺一萬不難,難就難在能持續每個月賺一萬。就好比你做一份工作,每個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偶爾運氣好,月薪上1萬了,那也只能說當下你的能力價值偏低。

關鍵點在於持續。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要成為網紅,但你想一想現在能夠被記住,被大眾認可,收入還算穩定的網紅,你能立刻想到有幾個?

是不是也就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了。

可他們維持月薪百萬,背後又付出了多少呢?

在沒有做直播之前,他是歐萊雅的美妝彩妝師,因為業務能力出眾,被選中參加“BA網紅化”項目,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直播三年,李佳琦完全拋棄掉自己的私人生活,沒有睡覺時間,沒有朋友

粉絲是健忘的,需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才能獲得持續性的曝光和關注,粉絲才會記住你。

我們羨慕他月收入6位數,一句話就能引起女孩子剁手。

但每一條几分鐘的短視頻,背後都是長達幾個小時的工作。

屏幕前的李佳琦永遠都要情緒飽滿,金句頻出,用那種熱情感染每個粉絲。

換句話說,他月收入6位數,還有在近期公佈的150個KOL廣告報價名單中,李佳琦一條抖音85萬的廣告費,超過大部分年輕人的年收入,是靠實打實的業務能力拼出來的。

除了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能長久活躍,被粉絲關注,業務能力是排第一位,沒有業務能力,靠撒嬌、賣萌、幹一些誇張的事情,能紅一時,卻紅不長久。

這個時代,人人都想出名,但只有持續,才是硬核技能。

想要持續,能力始終要在線,持續發力。

要持續地、長期地守住一個目標,鞏固自身的能力,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1.華為2019屆畢業生最高年薪201萬,這背後透入出什麼?

最近,一張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截圖火了,根據網上流傳的部分截圖顯示,從今年起,華為將在人才戰略上加大籌碼,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並且往後每年增加。

與此同時,制定了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制方案,8位2019應屆博士生年薪89.6萬起步,最高的年薪達到了201萬。

很多人都表示知識改變年薪。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讀博士、碩士的人,為什麼這群人偏偏被華為選中,還能有這麼高的薪酬呢?

單純是因為學歷?

在知乎上針對這件事情,有一個高贊回答,提到一個觀點:華為對博士的學術研究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研究領域是否匹配戰略需求以及溝通表達等個人素質能力的綜合考察是比較全面客觀的。從這四個維度來看,這幾位確實出眾,才能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並不只是單單一個方面的優秀。

說白了,這群人的能力符合華為的要求,選擇他們可以持續為華為提供價值。

無論是華為還是這群被選中的畢業生,企業招聘是雙向選擇,這份高薪資的背後一定對應著相應的工作強度,想要維持住這樣年薪,未來他們要付出與這個年薪相匹配的能力。

決定薪水的是自身的能力價值。

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曾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水。“

與其說知識改變年薪,還不如說能力改變年薪更貼切。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2.一個月賺一萬不難,難在每個月都能賺一萬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湖南嶽陽的00後林清偉,因高超的互贊比技術走紅快手。

林清偉轉筆速度有多牛?

他的小指跳筆能達到500多下,在國內幾乎沒有敵手。

現在,林清偉漸漸把轉筆了自身的事業,加入了世界轉筆聯盟,月收入可以過萬。

評論裡說對這件事褒貶不一,有說366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努力會有收穫;也有人說即便轉筆能夠帶來收入,也絕對不贊同自己孩子這麼多,覺得一個人的追求,不應該是僅僅是錢。

但我比較俗,上升不了這麼高的價值,我對於林清偉轉筆這件事情的看法在於“月收入過萬”這幾個詞。

轉筆賺一萬不難,難就難在能持續每個月賺一萬。就好比你做一份工作,每個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偶爾運氣好,月薪上1萬了,那也只能說當下你的能力價值偏低。

關鍵點在於持續。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要成為網紅,但你想一想現在能夠被記住,被大眾認可,收入還算穩定的網紅,你能立刻想到有幾個?

是不是也就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了。

可他們維持月薪百萬,背後又付出了多少呢?

在沒有做直播之前,他是歐萊雅的美妝彩妝師,因為業務能力出眾,被選中參加“BA網紅化”項目,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直播三年,李佳琦完全拋棄掉自己的私人生活,沒有睡覺時間,沒有朋友

粉絲是健忘的,需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才能獲得持續性的曝光和關注,粉絲才會記住你。

我們羨慕他月收入6位數,一句話就能引起女孩子剁手。

但每一條几分鐘的短視頻,背後都是長達幾個小時的工作。

屏幕前的李佳琦永遠都要情緒飽滿,金句頻出,用那種熱情感染每個粉絲。

換句話說,他月收入6位數,還有在近期公佈的150個KOL廣告報價名單中,李佳琦一條抖音85萬的廣告費,超過大部分年輕人的年收入,是靠實打實的業務能力拼出來的。

除了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能長久活躍,被粉絲關注,業務能力是排第一位,沒有業務能力,靠撒嬌、賣萌、幹一些誇張的事情,能紅一時,卻紅不長久。

這個時代,人人都想出名,但只有持續,才是硬核技能。

想要持續,能力始終要在線,持續發力。

要持續地、長期地守住一個目標,鞏固自身的能力,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3.請將能力長成一棵樹,而不是一片草

《學習力》的作者王世民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太太有位大學同學,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

念大學的時候就考了兩個本科學位,一是法律,一是經濟,還是兩個不同學校的。其代價就是在學校裡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畢業後基本就不瞭解她的情況了。但2013年微信朋友圈逐步火起來之後,這位同學的動態就開始夾雜在太太跟我分享的八卦中了。

“我那個同學又考了證券從業資格證了!”

“我那個同學這週六又去參加口才培訓了,週日還要去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證培訓。都工作10幾年了,她怎麼還那麼愛學習呢?”

“我那個同學今天又去聽一個什麼臺灣法師的課了,還分享了一篇南懷瑾的文章。”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這位朋友如此好學,永遠都在去學習的路上,在公司職位應該很高,至少是一個領導層吧?

想錯了。

根本就沒有到部門經理級別。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她沒有形成能力樹,沒有構建出自己的基本能力。

你也許很驚訝,覺得這位朋友考了很多的證,有會計證、人力資源證、心理諮詢師證;又經常聽很多公開課,口才、演講、創業,很多能力。

考了很多證書,聽了很多的課,就算有能力?

這不算能力樹,是能力草叢,學習的東西沒有一根主線,感覺像亂草叢一般,到處都有一點,卻沒有方向和根基。

而真正的能力樹有主幹,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或者領域,擔任某個職位或者角色,後續所有的能力積累和應用就圍繞這個主幹延展出來。

無論是被華為錄取的博士生,還是李佳琦這些網紅人,他們打造能力的過程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目的性的,不是看到別人學什麼就跟著學什麼,始終堅守一個方向。

那些盲目努力的人,越努力,能力草叢就越雜亂,成為典型的“萬金油”或“書呆子”。

"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1.華為2019屆畢業生最高年薪201萬,這背後透入出什麼?

最近,一張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截圖火了,根據網上流傳的部分截圖顯示,從今年起,華為將在人才戰略上加大籌碼,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並且往後每年增加。

與此同時,制定了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制方案,8位2019應屆博士生年薪89.6萬起步,最高的年薪達到了201萬。

很多人都表示知識改變年薪。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讀博士、碩士的人,為什麼這群人偏偏被華為選中,還能有這麼高的薪酬呢?

單純是因為學歷?

在知乎上針對這件事情,有一個高贊回答,提到一個觀點:華為對博士的學術研究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研究領域是否匹配戰略需求以及溝通表達等個人素質能力的綜合考察是比較全面客觀的。從這四個維度來看,這幾位確實出眾,才能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並不只是單單一個方面的優秀。

說白了,這群人的能力符合華為的要求,選擇他們可以持續為華為提供價值。

無論是華為還是這群被選中的畢業生,企業招聘是雙向選擇,這份高薪資的背後一定對應著相應的工作強度,想要維持住這樣年薪,未來他們要付出與這個年薪相匹配的能力。

決定薪水的是自身的能力價值。

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曾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水。“

與其說知識改變年薪,還不如說能力改變年薪更貼切。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2.一個月賺一萬不難,難在每個月都能賺一萬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湖南嶽陽的00後林清偉,因高超的互贊比技術走紅快手。

林清偉轉筆速度有多牛?

他的小指跳筆能達到500多下,在國內幾乎沒有敵手。

現在,林清偉漸漸把轉筆了自身的事業,加入了世界轉筆聯盟,月收入可以過萬。

評論裡說對這件事褒貶不一,有說366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努力會有收穫;也有人說即便轉筆能夠帶來收入,也絕對不贊同自己孩子這麼多,覺得一個人的追求,不應該是僅僅是錢。

但我比較俗,上升不了這麼高的價值,我對於林清偉轉筆這件事情的看法在於“月收入過萬”這幾個詞。

轉筆賺一萬不難,難就難在能持續每個月賺一萬。就好比你做一份工作,每個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偶爾運氣好,月薪上1萬了,那也只能說當下你的能力價值偏低。

關鍵點在於持續。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想要成為網紅,但你想一想現在能夠被記住,被大眾認可,收入還算穩定的網紅,你能立刻想到有幾個?

是不是也就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了。

可他們維持月薪百萬,背後又付出了多少呢?

在沒有做直播之前,他是歐萊雅的美妝彩妝師,因為業務能力出眾,被選中參加“BA網紅化”項目,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直播三年,李佳琦完全拋棄掉自己的私人生活,沒有睡覺時間,沒有朋友

粉絲是健忘的,需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才能獲得持續性的曝光和關注,粉絲才會記住你。

我們羨慕他月收入6位數,一句話就能引起女孩子剁手。

但每一條几分鐘的短視頻,背後都是長達幾個小時的工作。

屏幕前的李佳琦永遠都要情緒飽滿,金句頻出,用那種熱情感染每個粉絲。

換句話說,他月收入6位數,還有在近期公佈的150個KOL廣告報價名單中,李佳琦一條抖音85萬的廣告費,超過大部分年輕人的年收入,是靠實打實的業務能力拼出來的。

除了李佳琦,Papi醬,薇婭這些網紅能長久活躍,被粉絲關注,業務能力是排第一位,沒有業務能力,靠撒嬌、賣萌、幹一些誇張的事情,能紅一時,卻紅不長久。

這個時代,人人都想出名,但只有持續,才是硬核技能。

想要持續,能力始終要在線,持續發力。

要持續地、長期地守住一個目標,鞏固自身的能力,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3.請將能力長成一棵樹,而不是一片草

《學習力》的作者王世民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太太有位大學同學,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

念大學的時候就考了兩個本科學位,一是法律,一是經濟,還是兩個不同學校的。其代價就是在學校裡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畢業後基本就不瞭解她的情況了。但2013年微信朋友圈逐步火起來之後,這位同學的動態就開始夾雜在太太跟我分享的八卦中了。

“我那個同學又考了證券從業資格證了!”

“我那個同學這週六又去參加口才培訓了,週日還要去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證培訓。都工作10幾年了,她怎麼還那麼愛學習呢?”

“我那個同學今天又去聽一個什麼臺灣法師的課了,還分享了一篇南懷瑾的文章。”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這位朋友如此好學,永遠都在去學習的路上,在公司職位應該很高,至少是一個領導層吧?

想錯了。

根本就沒有到部門經理級別。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她沒有形成能力樹,沒有構建出自己的基本能力。

你也許很驚訝,覺得這位朋友考了很多的證,有會計證、人力資源證、心理諮詢師證;又經常聽很多公開課,口才、演講、創業,很多能力。

考了很多證書,聽了很多的課,就算有能力?

這不算能力樹,是能力草叢,學習的東西沒有一根主線,感覺像亂草叢一般,到處都有一點,卻沒有方向和根基。

而真正的能力樹有主幹,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或者領域,擔任某個職位或者角色,後續所有的能力積累和應用就圍繞這個主幹延展出來。

無論是被華為錄取的博士生,還是李佳琦這些網紅人,他們打造能力的過程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目的性的,不是看到別人學什麼就跟著學什麼,始終堅守一個方向。

那些盲目努力的人,越努力,能力草叢就越雜亂,成為典型的“萬金油”或“書呆子”。

抱怨懷才不遇,其實你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卻想要條多

04.在職場上,如何提高自身能力?

想要打造能力樹,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有打造“系統思維”。

對於“系統”這個詞,我們知道“計算機系統”、“醫療系統”,覺得是一個高級的詞語,其實系統思維在我們學習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想要管理好一個自然保護區,要怎麼做才能做大做強呢?保護區有老虎、有鹿,有草的,如果你只是單一的看就可能管理好保護區,而你把保護區堪稱一個“系統”,找到這些東西之間的強烈關聯,然後在歸類就容易很多。單一化思維是一個點,系統思維是很多的點,以及找到這些點之間的關係。就比如提升能力這件事,你不能看到別人說有用就去學,而是要看看現階段,學習這個技能能幫助我提升什麼能力,這個能力有沒有幫助,這就用到了系統思維。

其次,學會“聯機學習”。

這個詞是從單機遊戲和聯機遊戲的概念裡衍生出來。它的反義詞就是單機學習。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傳統時代,我想出去和別人交流,總是希望自己先學好一門學問,然後再出去跟同行交流。因此沒學好---- 拒絕交流---- 更難學好,我們只剩下埋頭苦學的功夫。

這在傳統時代,大家也許還能等你“慢工出細活”。互聯網時代,你還沒學好,知識都已經落伍了,怎麼學?

聯機學習,就通過和不同背景,不同行業的人交互式的共同學習(或者互相學習),以期快速的掌握一門知識的核心要領。聯機學習的路徑是:是自己學習——思考整合——分享——聯機外界——再學習的過程。

最後要深層學習,只停留在淺層學習,能力樹永遠沒有深度

讀書時,老師佈置作業,然後考試,這種就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叫做淺層學習,是被動的接受學習內容,把信息作為孤立的事實來接受和記憶。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深層學習,深度學習的研究最早是由兩位美國學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提出來的,1976 年他們做了一項研究:讓學生閱讀一份學術方面的文章,並告訴學生讀過之後會有一個關於這個內容的測驗,結果發現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一種策略是試圖去理解整個文章的思想,領會學術內涵,這樣的學習被認為是深度學習。

深層學習要求我們在學習某個技能,或者遇到某個觀點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學習新思想和事實,並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與原有的知識書產生練習。

網上有一句特別好笑的話:“少壯不努力,長大怪水逆。”話糙理不糙。

如果你無法決定,無法改變你的事情很多,每天鑽牛角尖看這個不開心,那個不順眼,生活職場一團亂,往往是因為現階段的能力無法駕馭這些事情。

這世界上80%的煩惱都來與能力不足,想要的又太多,只能怨天怨地,自我安慰一下。

當你能力不足的時候,時代拋棄你,真的連再見都不會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