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莫言曾說,他立志當作家,是因為聽說作家每天三頓飯都是肥肉餡的餃子。在餃子的激勵下,他成了作家。而我在該立志的時候,經常是用沒質量的湯湯水水來填補胃的空虛,夢想每天能可著勁兒地吃包子、大燒餅,再來點紅燒肉。可我不像莫言,沒有把這種夢想變為激勵。那些年,夢想中的好飯不能如願以償,好在母親會用智慧把粗糙的東西做出點花樣,來對付困苦的生活。母親把煮熟的地瓜揉碎,用玉米麵包層皮給我們烙餅吃,鍋裡放點油,烙得外酥裡嫩,它的這副新姿態,也增添了我們些許食慾;拿開水燙地瓜面再加點高粱面、豆麵擀成麵條,這黑乎乎的東西似乎變得神奇了,熗鍋煮熟以後滿屋飄香,我們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往嘴裡扒,每人能喝兩三碗。每當有誰再去盛一碗,4歲的小妹都會大聲喊叫:“你別都盛完了,給我留點兒,我還沒吃飽呢!”我曾向如今已當了姥姥的小妹提起這事,她一臉窘相,我趕忙打圓場:那個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喜也好悲也罷,已無關緊要,都是即將被人生歲月湮滅的細流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莫言曾說,他立志當作家,是因為聽說作家每天三頓飯都是肥肉餡的餃子。在餃子的激勵下,他成了作家。而我在該立志的時候,經常是用沒質量的湯湯水水來填補胃的空虛,夢想每天能可著勁兒地吃包子、大燒餅,再來點紅燒肉。可我不像莫言,沒有把這種夢想變為激勵。那些年,夢想中的好飯不能如願以償,好在母親會用智慧把粗糙的東西做出點花樣,來對付困苦的生活。母親把煮熟的地瓜揉碎,用玉米麵包層皮給我們烙餅吃,鍋裡放點油,烙得外酥裡嫩,它的這副新姿態,也增添了我們些許食慾;拿開水燙地瓜面再加點高粱面、豆麵擀成麵條,這黑乎乎的東西似乎變得神奇了,熗鍋煮熟以後滿屋飄香,我們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往嘴裡扒,每人能喝兩三碗。每當有誰再去盛一碗,4歲的小妹都會大聲喊叫:“你別都盛完了,給我留點兒,我還沒吃飽呢!”我曾向如今已當了姥姥的小妹提起這事,她一臉窘相,我趕忙打圓場:那個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喜也好悲也罷,已無關緊要,都是即將被人生歲月湮滅的細流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我聽說過一次喝十碗稀飯外加四個饅頭的故事。那些年,發小老陳家裡窮,腸胃一點脂肪也沒有,自然就特別地能吃。他在肉聯廠幹臨時工,冷庫有夜班,早晨去食堂吃飯,總是先要上三大碗稀飯晾著,有人說,光這稀飯就把你灌飽了。他一笑,喝十碗八碗的都不成問題,還能塞進幾個饅頭呢!聽者說,你要是能吃四個饅頭、喝下十碗稀飯,這頓飯我包了。老陳回一句,行,咱說話都得算數!也別說,老陳還真不慌不忙地把擺一桌子的稀飯和饅頭一掃而光。事過多年,老陳仍清楚地記得這事,說:“那是讓餓給鬧的,當時吃飽的感覺真爽。”飢餓是靈魂裡最低賤的成份,整天飢腸轆轆,老尋思著填飽肚子,自尊、面子就是無所謂的事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莫言曾說,他立志當作家,是因為聽說作家每天三頓飯都是肥肉餡的餃子。在餃子的激勵下,他成了作家。而我在該立志的時候,經常是用沒質量的湯湯水水來填補胃的空虛,夢想每天能可著勁兒地吃包子、大燒餅,再來點紅燒肉。可我不像莫言,沒有把這種夢想變為激勵。那些年,夢想中的好飯不能如願以償,好在母親會用智慧把粗糙的東西做出點花樣,來對付困苦的生活。母親把煮熟的地瓜揉碎,用玉米麵包層皮給我們烙餅吃,鍋裡放點油,烙得外酥裡嫩,它的這副新姿態,也增添了我們些許食慾;拿開水燙地瓜面再加點高粱面、豆麵擀成麵條,這黑乎乎的東西似乎變得神奇了,熗鍋煮熟以後滿屋飄香,我們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往嘴裡扒,每人能喝兩三碗。每當有誰再去盛一碗,4歲的小妹都會大聲喊叫:“你別都盛完了,給我留點兒,我還沒吃飽呢!”我曾向如今已當了姥姥的小妹提起這事,她一臉窘相,我趕忙打圓場:那個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喜也好悲也罷,已無關緊要,都是即將被人生歲月湮滅的細流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我聽說過一次喝十碗稀飯外加四個饅頭的故事。那些年,發小老陳家裡窮,腸胃一點脂肪也沒有,自然就特別地能吃。他在肉聯廠幹臨時工,冷庫有夜班,早晨去食堂吃飯,總是先要上三大碗稀飯晾著,有人說,光這稀飯就把你灌飽了。他一笑,喝十碗八碗的都不成問題,還能塞進幾個饅頭呢!聽者說,你要是能吃四個饅頭、喝下十碗稀飯,這頓飯我包了。老陳回一句,行,咱說話都得算數!也別說,老陳還真不慌不忙地把擺一桌子的稀飯和饅頭一掃而光。事過多年,老陳仍清楚地記得這事,說:“那是讓餓給鬧的,當時吃飽的感覺真爽。”飢餓是靈魂裡最低賤的成份,整天飢腸轆轆,老尋思著填飽肚子,自尊、面子就是無所謂的事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如今,生活富足了,胃寫下的記憶,也被階段性地轉換著。不知咋的,每次去飯店,讓我點菜的時候,這些轉換了的記憶難以承擔主導作用,那些在胃裡打下底子的東西會泛上來,急待喚醒。我的胃不太喜歡黃油和奶酪,對於西餐還沒有什麼記憶,總會隨口點上喜愛的清炒蔬菜和飯店裡叫“全家福”的把白菜、粉條、豆腐、丸子、五花肉合在一起做的亂燉。兒女們說我不求上進,點的菜“俗”。我有自己的道理:東西好吃、香,是說不清楚的,吃在不同的人嘴裡會有不同的感覺。我喜歡一把青菜、一塊豆腐的最初本味,那裡面是日子裡的滋味。

生命是有限的,腸胃是有限的,但是,胃的記憶力強大,記憶的是人的一生,拿出來翻晒一下,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因為你與飢腸轆轆疏離得久了,對一蔬一飯的神聖感就淡薄了,有時或許會以輕浮、淺薄的心態對待吃,那隻能越吃越饞,甚至會吃得有些離譜。

來源:齊魯晚報

更多新聞

夜翻書|如果人生太難,不如放過自己

夜翻書|拋開“比較”帶來的失衡感

夜翻書|讀書的樂趣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莫言曾說,他立志當作家,是因為聽說作家每天三頓飯都是肥肉餡的餃子。在餃子的激勵下,他成了作家。而我在該立志的時候,經常是用沒質量的湯湯水水來填補胃的空虛,夢想每天能可著勁兒地吃包子、大燒餅,再來點紅燒肉。可我不像莫言,沒有把這種夢想變為激勵。那些年,夢想中的好飯不能如願以償,好在母親會用智慧把粗糙的東西做出點花樣,來對付困苦的生活。母親把煮熟的地瓜揉碎,用玉米麵包層皮給我們烙餅吃,鍋裡放點油,烙得外酥裡嫩,它的這副新姿態,也增添了我們些許食慾;拿開水燙地瓜面再加點高粱面、豆麵擀成麵條,這黑乎乎的東西似乎變得神奇了,熗鍋煮熟以後滿屋飄香,我們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往嘴裡扒,每人能喝兩三碗。每當有誰再去盛一碗,4歲的小妹都會大聲喊叫:“你別都盛完了,給我留點兒,我還沒吃飽呢!”我曾向如今已當了姥姥的小妹提起這事,她一臉窘相,我趕忙打圓場:那個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喜也好悲也罷,已無關緊要,都是即將被人生歲月湮滅的細流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我聽說過一次喝十碗稀飯外加四個饅頭的故事。那些年,發小老陳家裡窮,腸胃一點脂肪也沒有,自然就特別地能吃。他在肉聯廠幹臨時工,冷庫有夜班,早晨去食堂吃飯,總是先要上三大碗稀飯晾著,有人說,光這稀飯就把你灌飽了。他一笑,喝十碗八碗的都不成問題,還能塞進幾個饅頭呢!聽者說,你要是能吃四個饅頭、喝下十碗稀飯,這頓飯我包了。老陳回一句,行,咱說話都得算數!也別說,老陳還真不慌不忙地把擺一桌子的稀飯和饅頭一掃而光。事過多年,老陳仍清楚地記得這事,說:“那是讓餓給鬧的,當時吃飽的感覺真爽。”飢餓是靈魂裡最低賤的成份,整天飢腸轆轆,老尋思著填飽肚子,自尊、面子就是無所謂的事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如今,生活富足了,胃寫下的記憶,也被階段性地轉換著。不知咋的,每次去飯店,讓我點菜的時候,這些轉換了的記憶難以承擔主導作用,那些在胃裡打下底子的東西會泛上來,急待喚醒。我的胃不太喜歡黃油和奶酪,對於西餐還沒有什麼記憶,總會隨口點上喜愛的清炒蔬菜和飯店裡叫“全家福”的把白菜、粉條、豆腐、丸子、五花肉合在一起做的亂燉。兒女們說我不求上進,點的菜“俗”。我有自己的道理:東西好吃、香,是說不清楚的,吃在不同的人嘴裡會有不同的感覺。我喜歡一把青菜、一塊豆腐的最初本味,那裡面是日子裡的滋味。

生命是有限的,腸胃是有限的,但是,胃的記憶力強大,記憶的是人的一生,拿出來翻晒一下,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因為你與飢腸轆轆疏離得久了,對一蔬一飯的神聖感就淡薄了,有時或許會以輕浮、淺薄的心態對待吃,那隻能越吃越饞,甚至會吃得有些離譜。

來源:齊魯晚報

更多新聞

夜翻書|如果人生太難,不如放過自己

夜翻書|拋開“比較”帶來的失衡感

夜翻書|讀書的樂趣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胃是有記憶的。我深信,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寫在胃裡的記憶比眼睛看得更真實。

胃的記憶,常常跟某個人、某個場景、某段歲月聯繫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秋節買只散養的小柴雞,殺了給全家“打牙祭”。火爐上燉雞,透著誘人的香味,隨風四溢,吸引得我流著哈喇子,圍著燉雞的鐵鍋不肯離去。央求著母親給我一個沒煮熟的小骨頭塊,拿在手裡慢慢啃,讓雞肉香味在舌尖上一點點化開,吃在嘴裡香噴噴的,又總是意猶未盡。一隻雞不夠一家人吃,母親就燴上一些土豆塊。一盆土豆燉小雞上桌,幾雙筷子直奔那大小雞塊,那種幸福簡直如在天堂。因為太奢侈,天堂的喜悅總是短暫的,之後,地瓜幹煎餅、棒子麵粥,外加一盤老鹹菜,就又長久地賴在家裡的餐桌上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童年時期,母親送給你的腸胃一份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都會帶著它,等待味覺喚醒胃裡記憶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的胃便記住了母親的土豆燉雞的味道,記住了這種味道的故事,還養成了酷愛這道菜的習慣,以至於什麼時候想念它了,就去農貿市場買只散養雞,讓妻子下廚去做。雖然現在的柴雞不那麼純正,但吃起來從嘴到食道到胃,仍有說不出的熨帖。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莫言曾說,他立志當作家,是因為聽說作家每天三頓飯都是肥肉餡的餃子。在餃子的激勵下,他成了作家。而我在該立志的時候,經常是用沒質量的湯湯水水來填補胃的空虛,夢想每天能可著勁兒地吃包子、大燒餅,再來點紅燒肉。可我不像莫言,沒有把這種夢想變為激勵。那些年,夢想中的好飯不能如願以償,好在母親會用智慧把粗糙的東西做出點花樣,來對付困苦的生活。母親把煮熟的地瓜揉碎,用玉米麵包層皮給我們烙餅吃,鍋裡放點油,烙得外酥裡嫩,它的這副新姿態,也增添了我們些許食慾;拿開水燙地瓜面再加點高粱面、豆麵擀成麵條,這黑乎乎的東西似乎變得神奇了,熗鍋煮熟以後滿屋飄香,我們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往嘴裡扒,每人能喝兩三碗。每當有誰再去盛一碗,4歲的小妹都會大聲喊叫:“你別都盛完了,給我留點兒,我還沒吃飽呢!”我曾向如今已當了姥姥的小妹提起這事,她一臉窘相,我趕忙打圓場:那個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喜也好悲也罷,已無關緊要,都是即將被人生歲月湮滅的細流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我聽說過一次喝十碗稀飯外加四個饅頭的故事。那些年,發小老陳家裡窮,腸胃一點脂肪也沒有,自然就特別地能吃。他在肉聯廠幹臨時工,冷庫有夜班,早晨去食堂吃飯,總是先要上三大碗稀飯晾著,有人說,光這稀飯就把你灌飽了。他一笑,喝十碗八碗的都不成問題,還能塞進幾個饅頭呢!聽者說,你要是能吃四個饅頭、喝下十碗稀飯,這頓飯我包了。老陳回一句,行,咱說話都得算數!也別說,老陳還真不慌不忙地把擺一桌子的稀飯和饅頭一掃而光。事過多年,老陳仍清楚地記得這事,說:“那是讓餓給鬧的,當時吃飽的感覺真爽。”飢餓是靈魂裡最低賤的成份,整天飢腸轆轆,老尋思著填飽肚子,自尊、面子就是無所謂的事了。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如今,生活富足了,胃寫下的記憶,也被階段性地轉換著。不知咋的,每次去飯店,讓我點菜的時候,這些轉換了的記憶難以承擔主導作用,那些在胃裡打下底子的東西會泛上來,急待喚醒。我的胃不太喜歡黃油和奶酪,對於西餐還沒有什麼記憶,總會隨口點上喜愛的清炒蔬菜和飯店裡叫“全家福”的把白菜、粉條、豆腐、丸子、五花肉合在一起做的亂燉。兒女們說我不求上進,點的菜“俗”。我有自己的道理:東西好吃、香,是說不清楚的,吃在不同的人嘴裡會有不同的感覺。我喜歡一把青菜、一塊豆腐的最初本味,那裡面是日子裡的滋味。

生命是有限的,腸胃是有限的,但是,胃的記憶力強大,記憶的是人的一生,拿出來翻晒一下,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因為你與飢腸轆轆疏離得久了,對一蔬一飯的神聖感就淡薄了,有時或許會以輕浮、淺薄的心態對待吃,那隻能越吃越饞,甚至會吃得有些離譜。

來源:齊魯晚報

更多新聞

夜翻書|如果人生太難,不如放過自己

夜翻書|拋開“比較”帶來的失衡感

夜翻書|讀書的樂趣

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夜翻書|寫在胃裡的記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