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覽會 海鱸贏大單

種植業 農業 三農 畜牧業 南方都市報 2017-04-28
首都博覽會 海鱸贏大單

黃金灣區之斗門

素有全國海鱸之鄉稱謂的珠海斗門,在受全球大環境影響、收縮出口業務的同時,如何謀求轉型成為難點。而斗門生態農業園不僅把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引進來,更是在促進企業轉型方面上出謀劃策。日前在北京中國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園區帶領本地5家企業走出去,具有特色的十幾種斗門區優質農產品,試吃被搶光受到大眾青睞。其中,白蕉海鱸更是拿下2 0 0噸訂單,參與電商平臺合作如果能夠鋪開,預計將給公司帶來2億元產值,一舉拓寬了內銷渠道。

試吃產品頭天就被搶光

為期三天的中國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展出面積2萬平方米,參展企業500多家。懷揣著走出去看看,和其他兄弟園區找差距的想法,斗門生態農業園組織本地5家企業赴京。逸豐生態、順明、湖江漁業、之山水產、泓泰農業,出發前篩選決定這5家企業,是因為各具特色,如果能利用國際展會提升企業影響力和知名度,對將來做大做強有好處。

“去之前也忐忑過,我們是以出口為主,不知道自己的農產品內銷是否受歡迎。”珠海之山水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但是令其沒想到的是,場面一度火爆,帶來的魚餅當天試吃就被搶光。

“場面太火爆了,頭天就被搶光。”同樣在仙泉湖展臺人頭攢動,而據仙泉湖公司方面統計,700餘人來到展臺試吃產品,脆魚丸、鯪魚球、香菇魚滑等成為最熱銷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火爆場面引來了CCT V發現之旅頻道欄目組的關注,斗門生態農業園有關負責人還接受了該欄目的採訪,暢談了園區的建設和未來發展的展望。

預計給海鱸增2億元產值

走出去無疑讓更多人認知斗門區優質農產品,鐵皮石斛、白蕉海鱸、順明雞蛋等十幾種斗門優質農產品受到大眾的青睞,吸引了國內外客商的關注、諮詢及洽談。

在具體成績單上,珠海之山水產表現最為搶眼,成功談下9個客戶,包括200噸鱸魚訂單,價值600萬元。在線上電商平臺上,更是打通了與海爾集團旗下的公司海爾雲廚的電商平臺合作,一舉拿下北京100家店的全年合作,同時還成為愛國者電商平臺,鰻魚電商平臺,東北三省的一家餐飲渠道商,以及北京商超渠道商,國際餐博會的渠道商等。

“在我們謀求內銷轉型的關鍵期,拿下電商平臺合作,這將堅定我們走海鱸深加工之路,從而帶動鱸魚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的良性建立。”珠海之山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麥平陽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從這次走出去參展的效果來看,預計將帶來2億元產值,拓寬了內銷渠道。

而作為去年9月才落戶珠海的仙泉湖,目前在斗門擁有550畝基地,專供大型超市以及農貿市場。原本在珠三角市場深耕細作,此次參展抱有打入國內其他市場的決心,反饋的效果也是收穫滿滿,當場凍品售出毛重約為9噸,簽單金額達到50多萬元。

綠色無公害是受捧主因

對於斗門農產品為何能在此次展會受捧?斗門生態農業園農科局有關負責人稱,園區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適合發展特色生態農業,而此次參展的5個本地企業,最為突出的關鍵詞就是:無公害、無藥物殘留、可追溯。這也符合園區定位,以“特色生態農業”為載體,以現代都市農業、生態旅遊、健康產業為引擎,建設集農業技術研發、農業高效生產、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展貿物流、休閒健康養生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生態園區。

收穫成績的同時,也找到了差距。以鐵皮石斛為例,走出去對比後才發現,國內其他地方種植鐵皮石斛如雨後春筍,且因為經營較早,在價格上更具優勢。此次展會在分享交流同行的生產運營和銷售經驗的同時,有助於鐵皮石斛在斗門區找到一條發展新思路。

發家故事

四百畝養殖範圍幹成了全國海鱸之鄉

麥平陽,珠海之山水產創始人。他曾在福建、青島等水域布點水產養殖,而在考察白蕉鎮後,毅然將公司移進白蕉鎮。2004年剛落地斗門區白蕉鎮,那時只有四百畝養殖範圍,而在麥平陽進駐後,帶頭髮展海鱸產業化推廣養殖銷售,引領當地漁民養魚致富,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已發展成擁有2萬畝養殖範圍的中國海鱸之鄉。而作為行業領頭羊,麥平陽的公司出口到韓國、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年出口突破1億美元。

內銷市場上,由於麥平陽養殖海鱸科技手段更高、健康把關更嚴,所需技術成本更大,與其他散戶價格優勢不明顯;再加上由於養殖規模逐年增長,白蕉海鱸近年來更是常見低價滯銷現象。痛定思痛後,麥平陽找到了新出路,那就是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魚皮做面膜、膠囊皮,魚骨提取做飼料,魚肉開發熟食鱸魚,深加工帶動鱸魚養殖整個產業鏈良性建立,而在本次展會上,之山水產一舉拿下多個電商平臺,更是找準了市場定位,無公害漁業正從斗門走向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