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曙光農場秸稈變廢為寶烏驢過腹成金

種植業 農資 農民 畜牧業 東北網 2017-06-07

東北網5月27日訊 端午節前夕,記者走進佳木斯樺南縣龍墾曙光驢業400多米長的驢舍內,感受到的是乾淨整潔和驢兒們舒適自由的環境。

驢舍內住著3000多頭繁育三粉母驢和烏頭母驢,它們看到來訪客人或是熱情地點頭致意,或是悠然地低著頭啃著腳下的菌床飼料,或是三兩一群地聊著天,還有個別開朗的驢兒唱起高高低低的樂曲,或者乾脆來個驢打滾。

目前,曙光農場每年會收1萬噸左右的秸稈用來製作青貯飼料,並深受驢兒們的喜愛。據瞭解,烏驢胃腸結構以及吸收消化機能,對農作物秸稈的耐受性、適應性,較之牛、羊等食草家畜更強。有了龍墾萬頭肉驢產業的入駐,曙光農場的秸稈從此由“燃燒”向“清潔利用”轉變,由“廢棄”向“能源轉化”轉變,做到變廢為寶。

據瞭解,曙光農場擁有20.5萬畝耕地,73.2%的耕地旱作農業種植,素有“棒子場”之稱,每年產生5.7萬噸玉米、大豆秸稈,是一個秸稈資源豐富的小場。每萬噸秸稈回收做青貯飼料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140萬元,現農場力爭到2019年,實現烏驢養殖5萬頭,每年可銷售秸稈10萬噸。

龍墾曙光驢業工作人員介紹:“以前曙光農場會焚燒大量的秸稈,每年秸稈焚燒季農場附近煙熏火燎的,而幾年前國家下達“禁燒令”後,雖然周圍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秸稈卻成了農民最頭疼的問題。龍墾萬頭驢產業落地,既解決了我們秸稈利用問題,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空氣質量也隨之提高,一舉三得。”

據測算,一頭4歲烏驢,每天需要蛋白質飼料(大豆)250克,能量飼料(玉米)1200克,粗飼料(秸稈)6000克。1萬頭烏驢一年將轉化大豆900餘噸,玉米4000餘噸,秸稈2萬餘噸。龍墾曙光驢業還將依託烏驢的藥用(阿膠)、肉用、乳用(代乳)價值,打造皮、肉、奶精深加工為工業增值產業。

阿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多肽、蛋白質及金屬鈣、鉀、鎂、鋅、鐵等27種元素,蛋白質水解能產生18種以上氨基酸,對於補氣血、養陰生津、美容潤膚、抗衰老、延年益壽等具有無與倫比的效果。而烏驢皮、骨、血分別是熬製貢膠、加工膠原蛋白、提取血清抗體的唯一原料,其產品價格昂貴,市場供不應求,產業化增值空間十分巨大。

目前,龍墾萬頭驢肉全產業鏈項目結合“轉方式、調結構、上科技、增效益”這條發展主線,唱響供給側改革主旋律,瞄準了“以牧代銷,過腹增值”這一具有潛力的有形市場,把資源優勢與生態需求深度融合,以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為突破口,以良種擴繁為基礎產業,利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建立“種養加”一體化產業模式,大力發展龍墾曙光萬頭烏驢全產業鏈項目,全力打造中國最大烏驢產業基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