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後,有這四種表現,小心溼氣加重!驅寒除溼要這麼做

中醫 推拿 白帶異常 養生 冷飲 睡眠 空調 關節炎 中醫推拿與養生 2019-06-14

入夏後,天氣逐漸變熱,加上雨量增多,空氣變得潮溼,人們身體很容易被“溼氣”入侵,損傷五臟六腑。

中醫上講,溼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溼氣”在體內是正常存在的。

正確來講,損傷身體健康的被稱為“溼邪”,“溼邪在,百病在;溼邪除,百病無”。

入夏後,有這四種表現,小心溼氣加重!驅寒除溼要這麼做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入夏後,出現4種表現,小心溼氣加重,應注意一下!

表現一:大便粘,難以衝下

早上排便時,若出現大便年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可能是體內有溼氣;若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型,且排便不淨,說明體內溼氣加重了,應注意一下。

表現二:小腿發沉,全身無力

早上醒後,下床走路,感覺小腿發沉、發酸,邁步子費力,甚至會感覺全身無力、渾身不適等,就像身體附著重物一樣。

表現三:舌苔厚而膩

正常來說,舌苔淡紅而潤澤,若舌面上出現一層厚而白膩的舌苔,可能是體內有溼氣了。

若舌質赤紅、無苔,說明體內的溼熱能傷陰了。

中醫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從舌頭看,也能看出脾是否溼氣重。

表現四:白帶異常

正常來說,女性的白帶是無色、無味的,若身體出現問題,白帶可能也會有變化。

而體內溼氣重容易導致帶下病,出現白帶增多,有異味等;當體內溼熱同時出現,會導致白帶發黃。

女性體內溼氣重,不僅會導致婦科炎症,嚴重可致不孕症。

入夏後,有這四種表現,小心溼氣加重!驅寒除溼要這麼做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溼難去”;而五行學說中講到“夏對應心臟,長夏對應脾”。

進入夏季,溼氣容易進入體內,同時,也是祛溼的好季節。

夏季祛溼,謹記三堅持、三不宜,讓身體更健康!

三堅持

1,堅持泡腳

泡腳,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式。

中醫上有四季泡腳的講究,夏季泡泡腳,有祛溼的作用。

泡腳時,注意水溫,不宜太熱,也不要太涼;泡腳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為宜,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入夏後,有這四種表現,小心溼氣加重!驅寒除溼要這麼做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堅持喝茶

喝茶養生,是我國很傳統的方式之一,利於身體健康。

若將一些具有健脾祛溼作用的食材,按一定比例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堅持泡水喝,也有一定的祛溼作用。

3,堅持按穴

①極泉穴

位於腋窩的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走心經,可去除心臟的火鬱毒素。

按摩此穴,有助於緩解肩膀疼痛、肩關節炎等。

按摩時,用力要均勻緩和,開始時,可適當的輕緩一些,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產生痠麻感為宜。

②曲池穴

位於肘窩處,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

走心經、心包經、肺經,是人體三大排毒祛溼口之一,利於排溼毒。

③委中穴

位於膕窩的中心點上面。

走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溼的通道。

經常按摩此穴,有緩解關節炎、腰痛等作用。

三不宜

1,不宜喝冷飲、吃涼食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喝冷飲、吃涼食,殊不知,身體當時涼爽了,但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會損傷脾,導致脾運化失調,溼氣加重。食物太涼,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促使外邪侵入體內。

所以,夏季最好不要吃喝過多的冰涼食物,避免傷脾助溼。

2,不宜猛吹空調

空調吹的風比較涼,且開空調的房間裡,空氣流通不好,若猛吹空調,不僅不能解熱、解暑,反而可能會加重體內溼氣,甚至會誘發感冒。

3,不宜露腰、肚臍

為了涼爽的度過夏季,一些人會穿露臍裝,半夜睡覺時,也會露著腰部,這樣會使這兩處著涼,記住,不管多熱,睡覺時,都要蓋好肚臍、腰,避免著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