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汗判斷健康狀況'

中醫 尿毒症 肺結核 皮膚病 佝僂病 睡眠 中風 肝硬化 月經不調 北京中醫養生研究中心 2019-09-04
"
"
從出汗判斷健康狀況

汗液:汗液是皮膚汗腺分泌的液體。全身汗腺每天可分泌汗液500~1000毫升。汗可以調節體溫、體液,排洩體內廢物,還可使皮膚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無汗:此症多發生於某些皮膚病(如魚鱗病、銀屑病、硬皮病等),極少數病人是先天性異常所致。

盜汗:陰虛的人多有盜汗現象,如果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品店欲減退、月經不調、發燒、咯血等,多為肺結核。

頭汗:僅頭面部出汗。如老人氣喘出頭汗多屬陽氣虛弱,患尿瀦留疾病者出頭汗多為溼熱所致。但進餐時或小兒睡眠時出頭汗,又無其他症狀,俗稱“蒸籠頭”,不屬病態。

自汗:中醫認為系氣虛衛陽不固所致。重病患者在恢復中,由於體質極度虛弱,常在安靜狀態下出現自汗。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者也會出現自汗。

大汗:可見於夏季,內熱太盛,或服用發汗藥過量時。遇此情況,應分別原因加以處理,同時要補充大量含鹽飲料,以免發生虛脫。重症病人大汗不止,中醫稱為出“絕汗”,應密切觀察,防止意外。

冷汗:過度興奮、驚嚇引起的心慌、面色蒼白、四腳發冷等,常會出“冷汗”。冷汗還可見於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及垂危病人發生休克等情況。

熱汗:多因外感風熱或內熱蒸迫所引起。

額汗:假若理病患者突然額汗不止,多預示著病情惡化,應提高警惕。

胸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傷及心脾所致,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統血。胸汗也可見於心肺功能異常者。

手汗:是脾胃虛熱、體質虧損所致,或是遇事過於緊張的緣故。

偏汗:偏汗又叫左右半身汗或上下半身汗,是指突然間出汗。這種出汗部位奇特的現象,常是中風的先兆。

黃汗:如汗呈黃色,並帶有一種特殊腥味,則常見於肝硬化。

臭汗:臭汗指汗有臭味。大腿、胸部、腋下和乳房下方,出汗有臭味,這是正常的,臭汗如狐騷氣味,汗呈乳白色、粘稠狀,則是狐臭症。狐臭是分佈於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汗中帶尿臭,且皮膚上還形成結晶,這是尿毒症的表現之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