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中醫 馮遠征 倪大紅 陳寶國 中藥 四味毒叔 2019-03-17

文 | 柯蛙

昨晚,熱播劇《老中醫》順利收官。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追完滿滿40集之後,最大的感觸是蕩氣迴腸,意猶未盡。

從數據上看,《老中醫》的表現堪稱完美。

最後幾集在央視收視率持續破2,直播關注度最高峰值3.3,以碾壓的態勢榮登榜首。

口碑上更是好評如潮,收官階段的劇情討論趨於白熱化。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伴隨著《老中醫》的圓滿落幕,以及《都挺好》的勢頭一片大好......在2019年的春天,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欣慰的現象——

質量上乘的品質劇終於完成了對偶像網絡劇的突圍。

輿論趨於冷靜了,流量,也終於流到了它應該進入的那個池子。

的確,2019年對於影視圈來說確有萬象更新的勢頭。

首先就是流量演員不靈了,反之,這是一個屬於“大叔演員”的春天。

從春節檔開始,我們就發現流量演員集體消失。

比如我們在談論那些“百億影帝”“新喜劇之王”的名號時,我們是在談論吳京、黃渤、沈騰。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而我們在為《流浪地球》歡呼時,我們發現其實裡面佔據重要戲份的,是李光潔。

在最近的熱播劇中,同樣是“大叔演員”打天下。

看看《逆流而上的你》《都挺好》《芝麻胡同》裡都有誰?

潘粵明、倪大紅、何冰、郭京飛......

說到這,就更不能不提我們今天要講的《老中醫》。

《老中醫》可以說匯聚了中國宗師級的演員,陳寶國、馮遠征、倪大紅......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怎樣才能成為宗師級的演員?首先就是你必須要明白,人設沒有那麼重要,角色才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翻開陳寶國的履歷,你會驚歎一個演員怎麼能演過這麼多好作品——9.7分的《大明王朝1566》,9.3分的《大宅門》,9.2分的《茶館》,9.0分的《漢武大帝》......

馮遠征和倪大紅老師也不用多介紹了,三人加在一塊就是神仙打架就對了。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俗話說戲骨戲骨,就是能把戲演到骨子裡。《老中醫》中的表演,擔得起這樣的評價。

除了演員頂級之外,《老中醫》的製作班底同樣是國內頂級的。

導演毛衛寧,國內現實主義劇領域的一線大導,代表作有2015年的現象級熱播劇《平凡的世界》。

編劇高滿堂,同樣是國內的頂級編劇,行業大牛級角色,寫出過《闖關東》《溫州一家人》《老農民》等一些列經典好劇。

強勢的製作班底保證了品質的基本盤,下面我們來看看劇作本身。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從片名就可以看得出來,《老中醫》這次的題材對準的是國內少見的中醫領域。

此前有關中醫題材的劇作寥寥無幾,所以也可以說《老中醫》是幾部稀有的拓荒之作中的一員。

相關影視作品少,也造成了我們對中醫知之甚少。

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的中醫藥研究由此在世界大放異彩。

但比較尷尬的是,作為歷史悠久的國粹之一,國內民眾對中醫藥的瞭解卻極為有限,也保持著含糊不清的態度。

於是,用影視作品的方式來為中醫藥正本清源,成為了《老中醫》的初心。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但說來輕鬆,中醫本身學問極深,專業性極強。

為了保證嚴謹的態度,編劇高滿堂幾次到“中醫之鄉”常州採風,熟讀幾十本醫學名著才漸漸找到感覺。

陳寶國、陳月末父子為了拿捏準角色,開拍半年前就全心準備角色,熟讀醫學著作。

馮遠征本身就出身於中醫世家,爺爺曾是陝西名醫。而且馮遠征老師此前還演過一部王競導演的冷門佳片《大明劫》,經驗本身就相當豐富。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當然影視作品不是紀錄片,對於專業性作者只能無限逼近,觀眾也無需苛求。因為影視作品的核心,還是故事。

故事的可看性,故事的立意與本質,才是影視作品的根基。

可以說《老中醫》在保證了專業性的前提下,它的故事本身並不晦澀,反而稱得上是繪聲繪色。

中醫只是它的“表”,在故事類型上,它其實趨近於民國職場劇的架構。

幾樁離奇醫案,幾位滬上名醫,內有自己人互相殘殺,外有強敵環伺。

《老中醫》的故事險象環生,具有很強的可看性。

陳寶國作為孟河醫派傳人,孤身來到虎穴龍潭的上海亂世,他的名醫之路,其實也是一條打怪升級之路。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他要跟同行鬥,跟內鬼鬥,跟上海的土豪劣紳地痞流氓鬥,甚至還要跟想取締中醫的汪偽政權鬥。

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醫療劇,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職場劇,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商戰劇。

這些張弛有度的衝突鋪排,就是看點的保證,也是戲劇張力的來源。

但這就能說它是一流好劇嗎?

不全是。

其實上面的部分都算看點,下面要說的,才是立意。

因為如果之前這些還只是無傷大雅的內鬥的話,那隨著劇情的深入,後期就慢慢昇華到了民族大義的階段。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彼時的上海是亂世,風譎雲詭,四面楚歌。

《老中醫》為什麼會把舞臺選在上海,就是因為亂世見人心。

翁泉海在前面的內鬥中,以一身正氣展現了一代中醫的風範。

而在後面日寇逼近大敵當前時,又以一身傲氣展現了一代國人的風骨。

所以《老中醫》的野心,的確是要為“中醫”正本清源,但又僅僅如此嗎?

不對,它有更大的野心。

其實何謂“老中醫”?

就是既要“懸壺”,還要“濟世”;既要救個人,還要撫眾生。

既要療百姓,更要醫家國。

《老中醫》的野心正在於後者。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所以在最後幾集中,我們看到了中醫與日本西醫的對抗,這裡的隱喻不言自明。

它是想借中醫的命運展現彼時家國的命運。

是想用中醫的突圍,隱喻中國的突圍。

那翁泉海是誰?

不就是那一代浴血奮戰的國人嗎?

拿槍是救世,診脈亦是報國。

他在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姿態與智慧,也就是那一代國人的風範與智慧。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由此再來複盤《老中醫》全劇,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各方面都相當紮實的作品。

首先表演毋庸置疑。

就內容來看,前期作為一部行業劇夠專業,矛盾衝突鋪排合理張弛有度,後期的昇華又觸動人心。

把小眾的題材,拍出了恢弘的厚度,也拍進了大眾的心裡。

所以其實萬物歸一,故事只是載體,無論哪行哪業,它講的都是彼時中國。

而且歸根結底,它講的是人,是人的善惡與抉擇。這些才是故事永恆不變的靈魂。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老中醫》的靈魂是什麼?

還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傳承不息的智慧,一種“道”。

不管是《老中醫》還是《老農民》,也不管是“老中醫”還是“新西醫”,影視藝術作品都是相通的,它的終極目的,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守住自己心中的“道”。

那說回到開頭所說的,為什麼2019年流量明星集體消失了?為什麼偶像劇不靈了?

就是因為他們心中的“道”是錯誤的,或者說,在那些偶像劇當中,根本就沒有“道”。

它們把“道”建立在了一些速朽的物質之上,隨風擺動,搖搖欲墜。

終評《老中醫》:既是“懸壺”,更是“濟世”

所以,“2019年是大叔演員的春天”,也必將是類似於《老中醫》這樣現實主義佳作的春天。

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三月花正好,那是因為它們捱過了嚴冬。

正是因此,好演員與好作品才更應該被我們所珍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