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臨床使用之~桂枝甘草湯方第十七

中醫 茯苓 白朮 藥品 馬氏中醫 馬氏中醫 2017-09-15

桂枝甘草湯方第十七

【方義】

此溫補心陽兼補中氣治心悸之方。

【主治】

發汗過多形成心悸之證,但必須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熱怕涼或脈沉遲等證方能準確。按:喜用手按,說明是虛證,須用補藥;小便尚利,說明不須要白朮、茯苓之補脾利水;喜熱怕涼或脈沉遲,說明須用溫性藥品。

【藥品】

桂枝二至三錢 炙草一錢至錢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頓服。

【用藥大意】

桂枝保心陽,炙草補中氣。心陽復則液可回,中氣和而悸自平。

【禁忌證】

(1)喜冷,或口苦脈沉數者忌之。熱證不適用熱性藥也。

(2)汗仍未止,脈虛而不調者忌之。因系氣虛將脫之象,應該補氣固脫。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顯停水現象者不宜用。因此係陽虛水泛之重證,此方力有未足,不能勝任也。

【類似方劑參考】

(1)硃砂安神丸:此係血虛有熱心悸之方。

(2)來複湯:此係氣虛欲脫心悸之方。

(3)真武湯及茯苓四逆湯:此二方均為治陽虛水泛之重劑。但茯苓四逆湯還有補氣的作用。

【歷代用藥經驗摘要】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本方主之。(仲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