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痺心痛病(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中醫診療方案

中醫 心血管病 中藥 馬氏中醫 馬氏中醫 2017-08-03

胸痺心痛病(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中醫診療方案

(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1990年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學會修訂的《冠心病中醫辨證標準》和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胸痺急症協作組《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範》。

(1)膻中或心前區憋悶疼痛,甚則痛徹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內側等部位。呈發作性或持續不解,常伴有心悸氣短,自汗,甚則喘息不得臥。

(2)胸悶胸痛一般幾秒到幾十分鐘而緩解。嚴重者可疼痛劇烈,持續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蒼白,脣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發生猝死。

(3)多見於中年以上,常因操勞過度,抑鬱惱怒或多飲暴食,感受寒冷而誘發。

(4)查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等可輔助診斷。根據病情可作心肌酶譜測定,心電圖動態觀察。

(5)必要時行冠脈CT、心肌核素顯像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

2.西醫診斷:參照我國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公佈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

3.心絞痛分級標準:參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學會心絞痛分級標準。

(二)證候診斷

1.心痛發作期

(1)寒凝血瘀證:遇冷則疼痛發作,或悶痛,舌淡暗、苔白膩,脈滑澀。

(2)氣滯血瘀證:疼痛劇烈多與情緒因素有關,舌暗或紫暗、苔白,脈弦滑。

2.心痛緩解期

(1)氣虛血瘀證:胸痛、胸悶,動則尤甚,休息時減輕,乏力氣短,心悸汗出,舌體胖有齒痕,舌質暗有瘀斑或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有間歇。

(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暗紅少津,脈細弱或結代。

(3)痰阻血瘀證:胸脘痞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納呆噁心,舌暗苔濁膩,脈弦滑。

(4)氣滯血瘀證:胸悶胸痛,時痛時止,竄行左右,疼痛多與情緒因素有關,伴有脅脹,喜嘆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脈弦。

(5)熱毒血瘀證:胸痛發作頻繁、加重,口乾口苦,口氣濁臭,煩熱,大便祕結,舌紫暗或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或滑數。

二、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心痛發作期治療

(1)寒凝血瘀證

治法:芳香溫通。

推薦方藥:蘇合香丸。蓽茇、細辛、檀香、良姜、元胡、冰片等。

此類藥物多屬芳香溫通類藥物,辛香走竄,可耗傷氣陰,且冠心病患者多素體虧虛,故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氣滯血瘀證

治法:辛散溫通,行氣活血。

推薦方藥: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川芎、冰片等,發作時予10~15粒舌下含服。還可選用寬胸氣霧劑等。

2.心痛緩解期治療

緩解期本病多虛實並見,寒熱錯雜交相為患。故當標本兼治,通中寓補,補中有通。此期可按以下幾種證型進行病證結合辨治。

(1)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

推薦方藥:保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人蔘 (另煎兌入)或黨蔘、黃芪、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生地、桂枝、甘草。

中成藥:芪參益氣滴丸、舒心口服液等。

(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通脈。

推薦方藥:生脈飲加減。黨蔘、麥冬、五味子、黃芪、丹蔘、赤芍、川芎、紅花、降香等;如偏陰虛火旺,見煩渴、潮熱盜汗、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或細澀,可加用虎杖、漏蘆、首烏、地骨皮。

中成藥:心悅膠囊、心通口服液、生脈飲、生脈膠囊等。

(3)痰阻血瘀證

治法:通陽洩濁,活血化瘀。

推薦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生地等。

中成藥:丹蔞片、血府逐瘀膠囊等。

(4)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

推薦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柴胡、牛膝、枳殼、地龍等。

中成藥:冠心丹蔘滴丸、地奧心血康、複方丹蔘滴丸等。

(5)熱毒血瘀證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推薦方藥:冠心Ⅱ號方加減。丹蔘、赤芍、川芎、紅花、虎杖、黃連、毛冬青、生地等。

中成藥:心脈通膠囊等。

(二)辨證選擇靜脈注射劑

1.心絞痛發作期:選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注射液靜脈滴注。如舒血寧注射液、複方丹蔘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等。

2.心絞痛緩解期:可以辨證選擇生脈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燈盞花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複方丹蔘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三)中醫特色療法

1.鍼灸治療:體針、耳針。

2.穴位貼敷:選擇膻中、心俞、內關等。

3.其他適宜療法:如足浴等。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1.疾病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胸痺(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心絞痛、心電圖療效評定。療效評定主要項目為心絞痛發作頻率和程度及心電圖。

(1)心絞痛症狀療效評定

顯效: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

無效:症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

加重: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所加重。

(2)心電圖療效評價

顯效:靜息性缺血性ST段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

改善:缺血性ST段回升達0.05mV以上,但未恢復到正常,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

無效:缺血性ST段不變;

加重:心電圖表現惡化(缺血性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或直立T波變為平坦,或平坦T波為倒置,以及出現異位心律)。

2.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積分法判定中醫證候療效:

療效指數(n)=(療前積分-療後積分)/療前積分×100%。

顯效:臨床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

有效:臨床症狀、體徵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

無效:臨床症狀、體徵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加重:臨床症狀、體徵均有加重,證候積分減少<0。

(二)評價方法

1.臨床症狀的評價

發作期採用心絞痛症狀計分表進行觀察和比較;

緩解期採用心絞痛症狀計分表、中醫症狀計分表、血瘀證候積分表進行觀察和比較。

2.生存質量評價

採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進行評價。

3.遠期療效評定

遠期療效通過隨訪方式評定心血管終點事件,如: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腦卒中、需要行血運重建術(包括冠脈搭橋術)、因不穩定心絞痛或TIA住院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