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心寡慾,閉目養神,有利於對心的養護。聽聽好的音樂、欣賞美的圖畫、釣魚、打太極拳都有利於調節心神、保持心情舒暢。

4、防暈厥

夏季由於氣溫高、悶熱,尤其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溼上蒸,形成“桑拿天”

人在此環境中,極易發生暈厥,平時體質較弱的人及老人更易發生,可見突然頭痛、頭暈、噁心、汗出、倒地。

如何正確應對?

暈厥大多屬於神經反射性,發生暈厥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注意不要馬上扶起坐立,應平躺片刻即可清醒,給與飲水或飲糖水。

當然暈厥還有好多原因,如心源性(心臟疾病)、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應瞭解暈厥者平時身體狀況及所患疾病來判斷,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

5、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夏天除戒菸酒,應定時體檢。

高血壓患者一方面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血壓驟然升高,發生腦出血;另一方面應注意,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的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應經常測血壓,調整降壓藥物適當減少降壓藥劑量,以防血壓降得太低,發生暈厥或心臟灌注不足,發生腦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的人停止服用降壓藥,也是很危險的。

6、防止腸道疾病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易於細菌生長。胃腸道功能也相對弱,儘量避免吃剩飯剩菜、冷飲、冷食,吃水果一定洗乾淨,飯前便後常洗手。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心寡慾,閉目養神,有利於對心的養護。聽聽好的音樂、欣賞美的圖畫、釣魚、打太極拳都有利於調節心神、保持心情舒暢。

4、防暈厥

夏季由於氣溫高、悶熱,尤其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溼上蒸,形成“桑拿天”

人在此環境中,極易發生暈厥,平時體質較弱的人及老人更易發生,可見突然頭痛、頭暈、噁心、汗出、倒地。

如何正確應對?

暈厥大多屬於神經反射性,發生暈厥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注意不要馬上扶起坐立,應平躺片刻即可清醒,給與飲水或飲糖水。

當然暈厥還有好多原因,如心源性(心臟疾病)、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應瞭解暈厥者平時身體狀況及所患疾病來判斷,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

5、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夏天除戒菸酒,應定時體檢。

高血壓患者一方面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血壓驟然升高,發生腦出血;另一方面應注意,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的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應經常測血壓,調整降壓藥物適當減少降壓藥劑量,以防血壓降得太低,發生暈厥或心臟灌注不足,發生腦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的人停止服用降壓藥,也是很危險的。

6、防止腸道疾病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易於細菌生長。胃腸道功能也相對弱,儘量避免吃剩飯剩菜、冷飲、冷食,吃水果一定洗乾淨,飯前便後常洗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腸道疾病主要是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等。

  •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現是腹痛、膿血便、裡急後重,或伴有發熱,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 急性腸炎主要表現腹瀉、腹痛、大便稀水樣,次數多,重者短時間內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可因脫水血容量不足致血液粘稠而誘發腦梗死、心肌梗死,不容忽視。

7、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感受寒冷而導致病情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病情相對緩解或穩定時,藉助自然界之陽熱,採用適當的調補方法,而防止或減少發作乃至達到根治目的的療法。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和“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冬病患者的體質皆屬於虛寒,冬天的氣候主氣為寒,兩寒相遇,如雪上加霜,故病情會加重。在盛夏三伏天,外界驕陽似火,體內的陽氣亦正盛,積藏在體內的陰寒之邪最易被趕出來,從而容易達到治療目的。

常見疾病有:肌肉、關節的麻木、疼痛;腹痛腹瀉、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痛經等屬於虛寒及氣血凝滯者。

如屬於陽盛體質禁用此法治療。

8、冬病夏防

中醫認為,“聖人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任何疾病,預防是最重要的。很多疾病在夏季就要預防,如避免過度貪涼,保護陽氣。尤其是老人,陽氣本已漸衰,兒童各方面機能發育尚未完善,更應注意。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心寡慾,閉目養神,有利於對心的養護。聽聽好的音樂、欣賞美的圖畫、釣魚、打太極拳都有利於調節心神、保持心情舒暢。

4、防暈厥

夏季由於氣溫高、悶熱,尤其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溼上蒸,形成“桑拿天”

人在此環境中,極易發生暈厥,平時體質較弱的人及老人更易發生,可見突然頭痛、頭暈、噁心、汗出、倒地。

如何正確應對?

暈厥大多屬於神經反射性,發生暈厥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注意不要馬上扶起坐立,應平躺片刻即可清醒,給與飲水或飲糖水。

當然暈厥還有好多原因,如心源性(心臟疾病)、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應瞭解暈厥者平時身體狀況及所患疾病來判斷,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

5、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夏天除戒菸酒,應定時體檢。

高血壓患者一方面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血壓驟然升高,發生腦出血;另一方面應注意,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的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應經常測血壓,調整降壓藥物適當減少降壓藥劑量,以防血壓降得太低,發生暈厥或心臟灌注不足,發生腦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的人停止服用降壓藥,也是很危險的。

6、防止腸道疾病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易於細菌生長。胃腸道功能也相對弱,儘量避免吃剩飯剩菜、冷飲、冷食,吃水果一定洗乾淨,飯前便後常洗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腸道疾病主要是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等。

  •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現是腹痛、膿血便、裡急後重,或伴有發熱,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 急性腸炎主要表現腹瀉、腹痛、大便稀水樣,次數多,重者短時間內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可因脫水血容量不足致血液粘稠而誘發腦梗死、心肌梗死,不容忽視。

7、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感受寒冷而導致病情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病情相對緩解或穩定時,藉助自然界之陽熱,採用適當的調補方法,而防止或減少發作乃至達到根治目的的療法。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和“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冬病患者的體質皆屬於虛寒,冬天的氣候主氣為寒,兩寒相遇,如雪上加霜,故病情會加重。在盛夏三伏天,外界驕陽似火,體內的陽氣亦正盛,積藏在體內的陰寒之邪最易被趕出來,從而容易達到治療目的。

常見疾病有:肌肉、關節的麻木、疼痛;腹痛腹瀉、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痛經等屬於虛寒及氣血凝滯者。

如屬於陽盛體質禁用此法治療。

8、冬病夏防

中醫認為,“聖人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任何疾病,預防是最重要的。很多疾病在夏季就要預防,如避免過度貪涼,保護陽氣。尤其是老人,陽氣本已漸衰,兒童各方面機能發育尚未完善,更應注意。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過度貪涼,如吹空調,可導致寒邪入侵肺系,出現咳嗽、咳痰、遷延不愈,冬天加重;

夏季過多飲涼水,會傷及脾胃陽氣,出現腹痛、腹瀉,受涼即發或加重;夏季受涼還可使經絡氣血凝滯或瘀阻,導致肌肉關節疼痛,到冬天而加重,日久不愈。故冬病夏防,才是根本。

9、夏季飲食

夏季氣溫高,溼氣也重,溼熱易侵犯脾胃而致脾氣的耗損,運化呆滯,消化能力減弱。

因此夏季食物宜清淡,不宜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也不宜過於辛辣,以免助熱上火。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心寡慾,閉目養神,有利於對心的養護。聽聽好的音樂、欣賞美的圖畫、釣魚、打太極拳都有利於調節心神、保持心情舒暢。

4、防暈厥

夏季由於氣溫高、悶熱,尤其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溼上蒸,形成“桑拿天”

人在此環境中,極易發生暈厥,平時體質較弱的人及老人更易發生,可見突然頭痛、頭暈、噁心、汗出、倒地。

如何正確應對?

暈厥大多屬於神經反射性,發生暈厥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注意不要馬上扶起坐立,應平躺片刻即可清醒,給與飲水或飲糖水。

當然暈厥還有好多原因,如心源性(心臟疾病)、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應瞭解暈厥者平時身體狀況及所患疾病來判斷,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

5、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夏天除戒菸酒,應定時體檢。

高血壓患者一方面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血壓驟然升高,發生腦出血;另一方面應注意,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的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應經常測血壓,調整降壓藥物適當減少降壓藥劑量,以防血壓降得太低,發生暈厥或心臟灌注不足,發生腦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的人停止服用降壓藥,也是很危險的。

6、防止腸道疾病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易於細菌生長。胃腸道功能也相對弱,儘量避免吃剩飯剩菜、冷飲、冷食,吃水果一定洗乾淨,飯前便後常洗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腸道疾病主要是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等。

  •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現是腹痛、膿血便、裡急後重,或伴有發熱,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 急性腸炎主要表現腹瀉、腹痛、大便稀水樣,次數多,重者短時間內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可因脫水血容量不足致血液粘稠而誘發腦梗死、心肌梗死,不容忽視。

7、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感受寒冷而導致病情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病情相對緩解或穩定時,藉助自然界之陽熱,採用適當的調補方法,而防止或減少發作乃至達到根治目的的療法。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和“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冬病患者的體質皆屬於虛寒,冬天的氣候主氣為寒,兩寒相遇,如雪上加霜,故病情會加重。在盛夏三伏天,外界驕陽似火,體內的陽氣亦正盛,積藏在體內的陰寒之邪最易被趕出來,從而容易達到治療目的。

常見疾病有:肌肉、關節的麻木、疼痛;腹痛腹瀉、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痛經等屬於虛寒及氣血凝滯者。

如屬於陽盛體質禁用此法治療。

8、冬病夏防

中醫認為,“聖人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任何疾病,預防是最重要的。很多疾病在夏季就要預防,如避免過度貪涼,保護陽氣。尤其是老人,陽氣本已漸衰,兒童各方面機能發育尚未完善,更應注意。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過度貪涼,如吹空調,可導致寒邪入侵肺系,出現咳嗽、咳痰、遷延不愈,冬天加重;

夏季過多飲涼水,會傷及脾胃陽氣,出現腹痛、腹瀉,受涼即發或加重;夏季受涼還可使經絡氣血凝滯或瘀阻,導致肌肉關節疼痛,到冬天而加重,日久不愈。故冬病夏防,才是根本。

9、夏季飲食

夏季氣溫高,溼氣也重,溼熱易侵犯脾胃而致脾氣的耗損,運化呆滯,消化能力減弱。

因此夏季食物宜清淡,不宜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也不宜過於辛辣,以免助熱上火。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淡的食物

其實就是“粗茶淡飯”,主食以五穀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

但也不全是素食,要有適量的肉食,烹飪以清蒸、水煮為好,少煎炸,保持食物的原味。選擇魚、蝦、雞鴨肉、蛋類、奶、豆製品等。

蔬菜

應選擇冬瓜、苦瓜、絲瓜、芹菜、蘆筍、黃瓜、番茄、菠菜、油菜、茄子、萵筍等有清熱作用,但久病體虛不宜多食。

洋蔥、韭菜、大蒜、馬齒莧有殺菌作用,除營養價值外,還可預防腸道炎症。

果類

可選擇西瓜、葡萄、桃子、蘋果、龍眼、香蕉等。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何夏天吃薑有好處?

這是因為姜味辛而發散,能開洩毛孔,有利於寒溼之邪排出。但吃薑也不宜過多,畢竟姜為辛熱之品,過多食用易傷及胃絡,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容易丟失電解質如鉀、鈉等,出現乏力、消化不良,應注意補充。同時一定多飲水、保持正常尿量。

10、適度運動


"

7月23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有道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連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或許已經讓很多人有了切身的體會,這種天氣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稍不留神,各種不適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樣的暑熱天氣下,怎麼做才能既不傷身又防暑呢?本期《三晉名醫》健康山西特邀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餘在先為大家指點迷津。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餘在先 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藥學會委員、山西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中醫腫瘤學會委員、山西消化內科、內鏡醫師協會委員。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及教學,博採眾方,診療經驗豐富,臨證注重調攝脾胃,重視“扶正固本”,善用“健脾、化溼、理氣、活血”等法。能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將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有機結合,診治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擅長:消化系統及內科疑難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祕)、肝膽胰疾病及腫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療效顯著;對哮喘、腎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較好效果;擅長處理消化系急症。熟練應用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腺瘤、狹窄、岀血,應急處理等;同時重視中醫未病先防思想,善於應用中醫中藥調理亞健康。出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上午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隨著四時陰陽的變化而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這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在養生中要順應四時陰陽這個根本。否則會對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古人告誡我們,若破壞了五臟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正常規律,不可避免地要導致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而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醫養生學把適應四時陰陽看作是一切生物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即“適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氣血運行旺盛。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的主氣為暑氣,暑為火熱所化,其性炎熱。傷於暑邪,會出現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邪傷人,可使腠理開洩而多汗,耗傷津液,津液虧損,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會使氣隨津洩,而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往往見氣短乏力。

暑熱之邪,擾動心神,見心煩悶亂而不寧,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暑多夾溼,在長夏季節,除了天氣炎熱,常多雨而潮溼,空氣中溼度增加。此時,暑邪常與溼邪相合侵犯人體而引起溼溫病。

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不解,口渴而不多飲水,心煩、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稀溏不爽,或見黃疸、神志昏蒙,舌質紅、舌苔黃膩等。

心在五行中屬火,與夏季相應,故夏季心易受傷,尤其是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汗為心液,更易消耗心臟陰液,出現陰虛火旺。

其實中醫所講的心,不單指現代醫學的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中醫認為心為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精神和思維活動。心火旺,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神不寧表現。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那麼心與脾為母子關係。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犯母,所以心病可以牽連到脾胃,脾失健運也可累及心臟。所以夏季應重視脾胃的調養!

夏季養生應當瞭解以下幾方面


1、防暑

夏季氣溫較高,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勞動、行走。尤其在中午、午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如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勞作或逗留,極易發生中暑。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中暑屬於急症是由於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引起。

輕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四肢無力、體溫上升38度以上,面色潮紅、汗出或四肢溼冷、血壓下降等;

重者則見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心動過速、或高熱(40度以上)、皮膚乾燥、意識模糊、驚厥、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應對?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輕症者:給與飲水,降溫,口服清熱生津中藥(如白虎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或益氣養陰中藥(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此時不宜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功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夏天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證見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等。

中暑重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緊急送往就近醫院。

部分體質虛弱之人,每到夏暑季節就會出現倦怠嗜臥、眩暈乏力、心煩多汗、食慾不振或伴有低熱,中醫稱之為“疰夏”

多由於暑溼之氣困脾或傷及氣陰所致。

如何正確治療呢?

◆ 暑溼困脾者宜清暑化溼(藿樸夏苓湯與六一散合方治療);

◆ 氣陰兩虛者,宜清暑益氣養陰健脾(清暑益氣湯)。

2、避免受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會採取各種貪涼降溫的方法如:口服各種冰鎮飲料、吹空調等。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殊不知這些做法一時解渴清涼,但是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 大量口服冰涼飲料會損傷脾胃陽氣致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抵抗力下降進而發生胃腸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 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出現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 近距離直接吹面部、頸部、後背,易引起感冒、肺炎、面神經麻痺等。
  • 溫馨提示:建議不宜持續使用空調,應注意房間通風,溫度不宜過低,25度為宜,保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

總之,貪涼、冷飲不可過度,避免傷及人體的陽氣。

3、調節情緒

夏季易出現心神不寧、煩躁,而且會影響睡眠。所以在夏季應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急躁,即制怒,不要衝動,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心寡慾,閉目養神,有利於對心的養護。聽聽好的音樂、欣賞美的圖畫、釣魚、打太極拳都有利於調節心神、保持心情舒暢。

4、防暈厥

夏季由於氣溫高、悶熱,尤其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溼上蒸,形成“桑拿天”

人在此環境中,極易發生暈厥,平時體質較弱的人及老人更易發生,可見突然頭痛、頭暈、噁心、汗出、倒地。

如何正確應對?

暈厥大多屬於神經反射性,發生暈厥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注意不要馬上扶起坐立,應平躺片刻即可清醒,給與飲水或飲糖水。

當然暈厥還有好多原因,如心源性(心臟疾病)、直立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應瞭解暈厥者平時身體狀況及所患疾病來判斷,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

5、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夏天除戒菸酒,應定時體檢。

高血壓患者一方面避免情緒激動,防止血壓驟然升高,發生腦出血;另一方面應注意,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的外周血管擴張,而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應經常測血壓,調整降壓藥物適當減少降壓藥劑量,以防血壓降得太低,發生暈厥或心臟灌注不足,發生腦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的人停止服用降壓藥,也是很危險的。

6、防止腸道疾病

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夏天氣溫高、溼度大,易於細菌生長。胃腸道功能也相對弱,儘量避免吃剩飯剩菜、冷飲、冷食,吃水果一定洗乾淨,飯前便後常洗手。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腸道疾病主要是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等。

  •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現是腹痛、膿血便、裡急後重,或伴有發熱,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 急性腸炎主要表現腹瀉、腹痛、大便稀水樣,次數多,重者短時間內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可因脫水血容量不足致血液粘稠而誘發腦梗死、心肌梗死,不容忽視。

7、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感受寒冷而導致病情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病情相對緩解或穩定時,藉助自然界之陽熱,採用適當的調補方法,而防止或減少發作乃至達到根治目的的療法。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和“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冬病患者的體質皆屬於虛寒,冬天的氣候主氣為寒,兩寒相遇,如雪上加霜,故病情會加重。在盛夏三伏天,外界驕陽似火,體內的陽氣亦正盛,積藏在體內的陰寒之邪最易被趕出來,從而容易達到治療目的。

常見疾病有:肌肉、關節的麻木、疼痛;腹痛腹瀉、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痛經等屬於虛寒及氣血凝滯者。

如屬於陽盛體質禁用此法治療。

8、冬病夏防

中醫認為,“聖人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任何疾病,預防是最重要的。很多疾病在夏季就要預防,如避免過度貪涼,保護陽氣。尤其是老人,陽氣本已漸衰,兒童各方面機能發育尚未完善,更應注意。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過度貪涼,如吹空調,可導致寒邪入侵肺系,出現咳嗽、咳痰、遷延不愈,冬天加重;

夏季過多飲涼水,會傷及脾胃陽氣,出現腹痛、腹瀉,受涼即發或加重;夏季受涼還可使經絡氣血凝滯或瘀阻,導致肌肉關節疼痛,到冬天而加重,日久不愈。故冬病夏防,才是根本。

9、夏季飲食

夏季氣溫高,溼氣也重,溼熱易侵犯脾胃而致脾氣的耗損,運化呆滯,消化能力減弱。

因此夏季食物宜清淡,不宜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也不宜過於辛辣,以免助熱上火。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清淡的食物

其實就是“粗茶淡飯”,主食以五穀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

但也不全是素食,要有適量的肉食,烹飪以清蒸、水煮為好,少煎炸,保持食物的原味。選擇魚、蝦、雞鴨肉、蛋類、奶、豆製品等。

蔬菜

應選擇冬瓜、苦瓜、絲瓜、芹菜、蘆筍、黃瓜、番茄、菠菜、油菜、茄子、萵筍等有清熱作用,但久病體虛不宜多食。

洋蔥、韭菜、大蒜、馬齒莧有殺菌作用,除營養價值外,還可預防腸道炎症。

果類

可選擇西瓜、葡萄、桃子、蘋果、龍眼、香蕉等。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何夏天吃薑有好處?

這是因為姜味辛而發散,能開洩毛孔,有利於寒溼之邪排出。但吃薑也不宜過多,畢竟姜為辛熱之品,過多食用易傷及胃絡,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容易丟失電解質如鉀、鈉等,出現乏力、消化不良,應注意補充。同時一定多飲水、保持正常尿量。

10、適度運動


暑熱天氣咋養生?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餘在先老師給您“開方”


夏季宜按時作息,順應自然,保養陽氣。夏季晝長夜短,應注意保持足夠睡眠,要有適當的午休,勞逸結合,使精力充沛。

適度鍛鍊,選擇走路、太極拳、養生操等,不宜劇烈運動。

醫生寄語 

夏季養生有道,願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順應自然,健康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