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舌頭寫有大信息:舌苔的質地講究這麼多!

中醫 御纂醫宗金鑑 中藥 王叔和 讀書 悅讀中醫 2019-04-05

小編導讀: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想學好中醫、用好中醫,不但需要熟讀、熟記、理解醫書的原文,還需要到臨床中體會和實踐。“望舌”是中醫診斷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望舌可以辨別病邪性質、臟腑虛實、氣血盛衰、津液盈虧、病情深淺、預後好壞及疾病的轉歸。其中,就少不了觀察舌苔的質地。這其中的講究,小編這就為大家送上——

小舌頭寫有大信息:舌苔的質地講究這麼多!


舌苔,由食濁、津液通過胃氣蒸騰於上而產生於舌面上的一層薄的苔狀物。正常人的舌苔為薄而均勻,乾溼適中,舌面中部和根部稍厚。

望苔質主要是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落、真假等。

1.薄、厚苔

舌苔的厚薄一般以“見底”“不見底”作為觀察的標準。能透過舌苔隱隱約約見到舌質者,稱為薄苔。透過舌苔不能夠見到舌質者,稱為厚苔。正常人舌苔薄而均勻,或中部稍厚,乾溼適中,提示胃有生髮之氣。厚苔由胃氣夾溼、痰、食、熱等燻蒸所致。厚薄苔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氣之深淺。舌苔由薄轉厚,提示邪氣漸盛,或表邪入裡,為病進。舌苔由厚轉薄,或舌上覆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氣勝邪,邪氣消退,為病退的徵象。

2.潤、燥苔

舌苔潤澤,乾溼適中,稱為潤苔。舌面溼滑,伸舌欲滴,稱為滑苔。潤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現。若疾病過程中出現潤苔,提示體內津液未傷。若水溼之邪內聚過多則表現為滑苔,見於痰飲、溼證。舌苔乾燥無津,重者舌苔乾裂,稱為燥苔。苔質粗糙如石,捫之礙手者,稱為糙苔。二者均提示體內津液虧損或津液輸布障礙。多因熱盛、過汗、吐瀉,或過服溫燥、瀉下藥物等,導致津液損傷,失去滋潤濡養作用。或因痰飲、瘀血內阻,津液不能上蒸濡潤舌苔而見燥苔者,屬津液輸布障礙。糙苔多由燥苔逐漸發展而來,多見於熱盛傷津之重證,苔質粗糙而不幹者,多見於穢濁之邪盤踞中焦。潤燥苔主要反映機體津液的盈虧和輸布情況。臨床當動態觀察舌苔的潤燥變化,舌苔由潤變燥,表示熱重津傷,或津液輸布失常;舌苔由燥轉潤,主熱退,津液逐漸恢復,或飲邪逐漸化解。

3.膩、腐苔

苔質顆粒細小,相互融合,結構緊密,緊貼舌面,揩之不去,如油膩狀,中間稍厚周邊薄,稱為膩苔。苔質顆粒粗大,結構疏鬆,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邊中皆厚,揩之易去,稱為腐苔。若舌上黏厚,如瘡膿狀,則稱膿腐苔。臨床主要用於推測陽氣與溼濁的消長。二者皆主痰飲、溼濁、食積。膿腐苔主內癰。膩苔多因溼濁內蘊,陽氣被遏,痰飲溼濁停聚舌面所致。腐苔多因陽熱有餘,蒸騰胃中穢濁之氣,上泛聚積舌面所致。

小舌頭寫有大信息:舌苔的質地講究這麼多!

4.剝、落苔

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多因胃氣匱乏,不能上薰於舌,或胃陰枯涸,不能上朝於舌所致。一般情況下,舌苔從有變到無,是胃的氣陰不足,正氣逐漸衰退,疾病逐漸加重的表現;若舌苔剝落,逐漸生出薄白苔,為邪去正勝,胃氣逐漸恢復,疾病好轉的表現。無論舌苔的增長或消退,都以逐漸轉變為佳,舌苔驟長驟退者,多為病情急劇變化的徵象。

5.偏、全苔

舌苔遍佈於整個舌面,稱為全苔。舌苔僅限於前、後、左、右某一局部,稱為偏苔。全苔,多因邪氣散漫,痰溼內阻所致。舌苔偏於某一部位,提示舌所分候的臟腑有邪氣停聚。

6.有根苔與無根苔

無論舌苔的厚薄,若緊貼於舌面,刮之難以去除,刮後仍留有苔跡,好像從舌裡生出者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舌苔不緊貼於舌面,苔不著實,刮之即去,刮後無垢者,稱為無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即使病邪亢盛,但胃氣未衰;無根苔表示胃氣已衰。對辨別疾病的輕重、預後有重要意義。若新病現假苔,多為邪氣漸聚,病情較輕;久病現假苔,多為胃氣嚴重匱乏,病情危重。

總之,觀察舌苔厚薄可推測疾病的深淺;舌苔潤燥,可推測津液的盈虧;舌苔的腐膩,可推測溼濁的情況;舌苔的剝落和有根、無根,可推測胃的氣陰盛衰和病情的發展趨勢等。

好 書 推 薦

小舌頭寫有大信息:舌苔的質地講究這麼多!


《四診心法要訣精注精譯精解》

本書根據清代乾隆年間大型醫學叢書《醫宗金鑑》的診法專篇,主要介紹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原書採用四字訣,朗朗上口,深入淺出,便於初學者記誦,對學習、研究中醫診斷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次編寫,在精選原著歌訣的基礎上,進行精心校對,對術語生字詳細註解,將歌賦心法以白話翻譯,把疑難重點詳細解讀。本書適用於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臨床工作者以及更廣大的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四診心法要訣精注精譯精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陳雲志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