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言秒譯成英語 人工智能為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

新華社杭州9月10日電 “如果在大街上或者小區裡碰到一個無人快遞機器人,請不要驚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生李瑞在9日舉辦的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發出這樣的“友情提醒”,自畢業後便專注於開發小型快遞無人車的他,和團隊自主研發的快遞無人車如今已經在美國多個地區試運行,看重中國快遞業的龐大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快遞行業展開創新“試驗”。

“無人配送”是人工智能在快遞場景中的熱門關鍵詞,無人機送貨、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無人駕駛……瞄準快遞行業的“最後一公里”以及“最後100米”等場景,無人配送機器人形態各異。

近年來中國快遞行業持續保持中高速發展,在運輸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運力不足、司機招工難、線路準點率低、人力成本上漲等困難。針對這些問題,中通快遞率先試水將無人駕駛帶進快遞行業,在國際快遞業大會上聯合牧月科技發佈了“無人駕駛物流輕卡”。

面對十字路口、環島路口等複雜城市道路,無人駕駛物流輕卡能自動識別紅綠燈及周圍車輛,熟練完成自動變道、避讓逆行車輛行人等行車操作,在非結構化的道路上也能夠有效進行避障行駛。

中通快遞業務創新部負責人王琪介紹,產品基於國產慣導系統原始數據,定位系統的表現已跟進口定位系統一致,同時純電動的能源供給既能達到環保目標,運營成本也更低。

“無人快遞是個趨勢,‘最後一公里’這個概念對快遞公司來說是相通的,我們算過一筆賬,只要機器人做好,之後它主要是非常低廉的電力成本,但我們不是簡單地取代快遞員的工作,而是人與機器人互相協作,發揮各自所長。”李瑞說。

當撥打快遞企業客服電話時,客戶總是希望人工客服能第一時間應答並幫助解決問題,因為與機器人相比,人工客服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客戶需求、情緒等。但是當人工智能進入客服領域後,它們處理問題的準確性和效率可能會讓客戶驚歎。

在快遞關聯企業新技術新成果展覽上,記者看到了智能語音機器人能在一秒內將東北方言翻譯成英語,還可以把客戶提出的“A路和B路交叉口向北走100米的某藥店”,如此較複雜的上門取件地址準確定位後發送給快遞員。

“服務於快遞行業智能客服系統的機器人,能為業務提供導引、外呼等服務,實現面向多渠道的用戶觸達,通過自然語言理解的技術和語音識別的技術,實現基本的業務辦理和技術提升。”科大訊飛副總裁馮祥說。

圖像視覺識別是人工智能為快遞行業賦能的一個方式。海康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賈永華介紹,快遞行業有很多包裹,對於識別是一個挑戰,企業把AI技術用到快遞行業,開發了專用的相機,包括目標標定、識別、定位引導等,不僅要把每個機器人做得智能,還要發揮群體智能,讓機器人協同,滿足快遞行業大吞吐量和高效率運轉。

除了科技企業尋找創新機會,主動賦能快遞行業,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科技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輝鵬提到,政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物流快遞行業向智能化、智慧化發展的政策。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表示,加快快遞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平,支持快遞企業抓住5G應用契機,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應用,提升快遞服務鏈條的智慧化程度。(記者黃筱、唐弢、鄭夢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