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新錫商的未來展望

目前改革開放以後重新建立的錫商是屬於第一代的新錫商,還沒有像前輩那樣達到商政學三全的境界,但是毫無疑問,新錫商也將遵循前輩們走過的路。

蘇南地區經濟發達,而家庭對子女教育的資金和時間投入也是全國最大的區域。近幾年無錫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無錫學生的高考成績水平可以技壓整個江蘇。

蘇南地區的本土人才很少會流動到其他地方發展,這將導致蘇南地區出現一個由本土人才為主,外地人才為輔的人才高地。這樣一個人才高地,產業上會促進蘇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文化上將逐漸的錘鍊和融合出一個系統的蘇南商業文化,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行為準則,相同的價值觀念的商業團體。

這樣一個團體會以蘇南城市為核心,逐漸影響移民城市上海,然後通過上海的影響力輻射全國。

毫無疑問,現在的第一代新錫商已經逐漸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無錫這塊土地,甚至蘇錫常這塊相似度很高的土地上,將上演群雄逐鹿的好戲。而在兩三代的資本積累,產業升級,經營博弈以後,極有可能出現類似浙商商會這樣的錫商商會組織以協調各方供需和發展,同時積聚力量來應對將來的挑戰。

因為錫商有不離家、喜歡經營家鄉的傳統,所以隨著錫商商會的壯大,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地區發展規劃,甚至影響全國性的戰略規劃。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新錫商的未來展望

目前改革開放以後重新建立的錫商是屬於第一代的新錫商,還沒有像前輩那樣達到商政學三全的境界,但是毫無疑問,新錫商也將遵循前輩們走過的路。

蘇南地區經濟發達,而家庭對子女教育的資金和時間投入也是全國最大的區域。近幾年無錫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無錫學生的高考成績水平可以技壓整個江蘇。

蘇南地區的本土人才很少會流動到其他地方發展,這將導致蘇南地區出現一個由本土人才為主,外地人才為輔的人才高地。這樣一個人才高地,產業上會促進蘇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文化上將逐漸的錘鍊和融合出一個系統的蘇南商業文化,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行為準則,相同的價值觀念的商業團體。

這樣一個團體會以蘇南城市為核心,逐漸影響移民城市上海,然後通過上海的影響力輻射全國。

毫無疑問,現在的第一代新錫商已經逐漸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無錫這塊土地,甚至蘇錫常這塊相似度很高的土地上,將上演群雄逐鹿的好戲。而在兩三代的資本積累,產業升級,經營博弈以後,極有可能出現類似浙商商會這樣的錫商商會組織以協調各方供需和發展,同時積聚力量來應對將來的挑戰。

因為錫商有不離家、喜歡經營家鄉的傳統,所以隨著錫商商會的壯大,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地區發展規劃,甚至影響全國性的戰略規劃。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新錫商的未來展望

目前改革開放以後重新建立的錫商是屬於第一代的新錫商,還沒有像前輩那樣達到商政學三全的境界,但是毫無疑問,新錫商也將遵循前輩們走過的路。

蘇南地區經濟發達,而家庭對子女教育的資金和時間投入也是全國最大的區域。近幾年無錫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無錫學生的高考成績水平可以技壓整個江蘇。

蘇南地區的本土人才很少會流動到其他地方發展,這將導致蘇南地區出現一個由本土人才為主,外地人才為輔的人才高地。這樣一個人才高地,產業上會促進蘇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文化上將逐漸的錘鍊和融合出一個系統的蘇南商業文化,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行為準則,相同的價值觀念的商業團體。

這樣一個團體會以蘇南城市為核心,逐漸影響移民城市上海,然後通過上海的影響力輻射全國。

毫無疑問,現在的第一代新錫商已經逐漸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無錫這塊土地,甚至蘇錫常這塊相似度很高的土地上,將上演群雄逐鹿的好戲。而在兩三代的資本積累,產業升級,經營博弈以後,極有可能出現類似浙商商會這樣的錫商商會組織以協調各方供需和發展,同時積聚力量來應對將來的挑戰。

因為錫商有不離家、喜歡經營家鄉的傳統,所以隨著錫商商會的壯大,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地區發展規劃,甚至影響全國性的戰略規劃。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這是第287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無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兄長泰伯奔吳的故事,距今3000年曆史,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自隋煬帝開京杭運河以後,貫通南北,運河穿城而過,使無錫變成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手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到了明清時代,無錫已經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盛產魚、米、布匹、茶葉和麵粉。其主要行業也有紡織、印染、茶業和漁業,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是無錫真正散發光彩的時代卻是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階段。為何無錫會在這個階段散發出光彩,在全國工商業歷史上書寫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待筆者為看客一一剖析。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魚米之鄉,百業之資,航運通達,兼濟天下:無錫城市的基礎

無錫坐落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依靠長江與太湖兩大水系,漁業也異常發達,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環境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無錫作為江南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明清時代的無錫紡織和印染行業高度發達,一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可以支持大量的人口從事工商業;二是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農業本身。因為紡織行業需要大量的絲綢和棉麻,而印染業則需要大量的天然染料,作為交通樞紐的無錫可以從整個江浙,乃至長江流域得到足夠的原料。所以無錫在明清時代已經是一個兼顧工商農的綜合性城市。

相比鄰居蘇州,明清時代的無錫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工商業氛圍,而在文化方面則稍遜於蘇州。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近代半殖民地風潮,無錫城市的逆流發展

隨著清末列強入侵,中國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逐步被強行打開的中國市場,無錫卻在這股風潮之中逆流而上,工商業快速發展,進入了無錫歷史上的黃金車道。

殖民地經濟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的英法兩國,其特點在於,主要的工業城市都在本土,海外殖民地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又作為巨大的市場。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面向列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一面接受大量的商品傾銷。一開始列強受制於交通和航運問題,殖民地化主要分佈在沿海,例如廣州和上海。但是隨著殖民地化的深入,廉價的原材料流動開始產生吸虹效應,內陸的物產資源沿著長江向上海流動,無數原材料在無錫中轉以後運往上海,由上海裝船運往海外。同時大量的產品運抵上海,在無錫中轉後深入長江流域,或通過京杭運河北上南下。如此龐大的物流量快速刺激了上海和無錫的工商業發展。

太平天國以後,江南經過戰亂以後幾乎一片廢墟,杭州也因為京杭運河被截斷而逐漸衰落。大量的難民和資金湧入上海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也使得殖民地經濟的商品流動更加活躍。

因為大量難民湧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航運優勢而重建起來的無錫,在殖民地經濟活動的刺激下發展迅速,而經歷戰火的蘇州,和失去優勢的杭州則逐漸衰落。

的確,大量的產品中轉使得無錫人認識了這個世界,大量的原材料中轉則讓無錫人意識到身邊的巨大商機。發達的金融業和錢莊業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又有不遠處上海的無數外資作為榜樣,無錫的工商業現代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根據歷史,外國被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始於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被允許在通商口岸興辦工廠離無錫比較近的城市有蘇州和杭州,而列強通過所謂的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等理由,將此權力擴大到適用於所有列強。馬關條約簽署於1895年4月,而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的開辦年份也恰好是1895年,由此可見,無錫商人對新世界的敏感度相當高。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四大家族 無錫近代工商業巔峰

說到無錫近代工商業,必然會提到無錫的四大家族。作為錫商代表,四大家族在近代的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這四大家族分別為楊、薛、唐、榮。其代表人物為楊宗濂、楊宗瀚兄弟,薛福成,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楊氏

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標誌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

楊氏兄弟的子侄也先後在無錫投資創辦公司。楊氏的子孫研究學問的比較多,楊蔭榆做了女師大校長,侄女楊絳嫁入無錫書香世家錢氏,也去做學問了。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薛氏

薛家是無錫望族,較唐門更為顯赫,官高爵顯,根深蒂固而又財大氣粗,不僅在當地,就是在整個江南也是聲名顯赫的。薛福成官至左副都御史,位在九卿之列,並於一八八八年秋以“欽命”二品頂戴,三品京堂候補銜出任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臣,兒子薛南溟早就在上海灘創業,孫冶方(姓薛,孫冶方是他當地下黨時候的名字)和薛暮橋是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的領袖人物。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唐氏

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是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無錫唐氏原是常州人氏,祖先唐荊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十一世中的一支移居無錫。到唐懋勳,已是第十六世。

唐懋勳(1800-1873),號景溪,是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的太曾祖父,被現在的唐氏子孫後輩尊稱為景溪公。1860年,太平軍開始進攻南京,戰火迅速燒向江南。唐懋勳為了逃避戰爭,攜妻兒老小一起來到無錫嚴家橋。

而今老無錫們都知道,“老法頭”裡,無錫唐家從嚴家橋走出了兩支顯赫的後裔,一支是創辦了慶豐廠的“七房”唐保謙,另一支是創辦了麗華―麗新―協新系統的“八房”唐驤廷。

唐氏一門,有一支三代皆是麻省理工高材生,而麻省理工在唐炳源入學50週年還專門開了一個紀念會。

唐翔千在香港也是地位顯赫,香港千字輩多為企業家、金融家,國內則為專家學者居多。唐翔千之子唐英年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從唐驤廷―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唐氏一族在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中迄今聲名最為顯赫,對無錫當下社會仍有重大影響的,當屬當年憑藉麗華―麗新―協新起家的這一家族。且不說佳福大廈、“中萃面”這些無錫人十分熟悉的產業。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榮氏

榮宗敬、榮德生創下豐厚基業,列無錫四大家族之首。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實業,成為公認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同時也是提倡實業救國的愛國實業家楷模。而今榮氏家族榮宗敬後裔主要分佈於美國、巴西,早已遠離,榮德生後裔也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國香港,只有榮毅仁留在大陸,做過國家副主席,兒子榮智健也曾擔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

看完四大家族的簡介,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總結出錫商的性格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錫商發展的歷程。

第一,錫商發展大多基於世家豪族,兄弟、父子一起奮鬥,往往一代興盛,兩代奠定基業。

第二,錫商大多是知識分子,甚至是政府官員,往往入朝可從政,入市可言商,入學可治學。

第三,商政學的融合,錫商有不同於其他商幫的靈魂。

縱觀清末民初的幾大商幫:

  • 晉商主要從事於金融和錢莊業,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因為從事金融業,其契約精神最為顯著,但是金融業發展卻與國運息息相關,清末民初時代的中國國運衰微,金融業首先遭到列強的衝擊,導致晉商的衰落。遵循的傳統讓晉商賺的利潤大多用於置地、揮霍和守家,而不用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晉商對於政治往往採取結托的態度,結交、依附政府官員,使得自身在政治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這些特點使得晉商逐漸衰落,最終分崩離析。

  • 徽商主要從事鹽業,鹽是一種壟斷性資源,遵循以儒治商,講道義,重誠信。但是到了近代,受到國內日益惡化的稅收環境,國外大量的商品的衝擊,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的摧殘,使得徽商逐漸衰落。

  • 浙商是著名的中國商幫,號稱東方猶太人,浙商敢闖、團結、和氣、共贏。浙商的性格與浙江的地理環境也息息相關,浙江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每年臺風登陸環境惡劣,所以浙商沒有被土地束縛,好離敢闖的性格由此養成,浙江人在外地可以與當地人很好地相處,做生意也講究共贏。因為好離敢闖,所以外地浙商起家往往是以不起眼的小生意開始的。因為小,所以浙商遠離官場,深入民間,也成就了浙商海納百川的特質。而本土的浙商,則從浙江固有的行業發展而來,清末民初時代,本土浙商以茶葉、絲織業與航運業為主。通過京杭運河連通上海,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成就了浙商雄厚的民間資本。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幫,浙商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也有把握市場的魄力,可謂兩翼俱全。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錫商相比於以上商幫則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錫商的靈魂早在春秋時代便開始孕育了。春秋時代的著名人物范蠡與西施隱居於無錫蠡湖邊,譜寫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而錫商的靈魂也源於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號稱陶朱公,又著書立《計然》,後世稱為商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與西施隱居蠡湖畔以後開始經商,名號陶朱公。范蠡是商政學三全的錫商鼻祖。

到了明代,無錫的文化發展也極其快速,出現了明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商人-文官集團――東林黨。

在明末的歷史上,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但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東林黨其實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團體。因為當時的江南商業發達,商人發家以後往往讓自己的後代開始讀書做官,於是幾十年以後無數的官員就出身於商人家庭,很多官員的後代也從商治學。所以東林黨雖然說是文官集團,但是背後代表的商人利益已經讓它具有了資產階級性質,只不過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所以還不能算是完全的政黨。

明末,明廷對商業上的稅收減免政策大多出自東林黨。由此可見,錫商在政治上比晉商深入的多,往往會積聚力量來直接影響國家政策,以利於自身的發展。

到了清末民初,錫商往往由政界切入工商開始發展(薛家),也有由工商業切入政界(榮家),也有工商業轉入學術界(楊家),或者在幾代以內在政界和工商之間來回切換的(唐家)。錫商的鼎盛時期由此而來。

對比晉商,錫商更深入的切入政界,敢於以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爭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持,工商業的特性和善於治學的特質也要求錫商具有洞察世界最新技術,最新管理模式的長遠目光,和敢於投資升級和效仿學習的魄力。相比於徽商,錫商沒有壟斷任何資源,也不會拘泥於以儒行商一種理念。善於治學的錫商更擅長在工商業活動中發覺新的思想,懂得新的哲理,然後提煉為新的學術,運用於治家,治國,治世。

相比於浙商,錫商是一種另類的存在。錫商喜歡聚集於無錫或上海一隅,他們不喜歡離開故土,更喜歡經營自己的家鄉。東西走向的長江,南北走向的運河,使得錫商不出家門便可得到想要的原材料,想觸及的市場,發達的農業基礎使得手工業過渡到近代勞動密集型工業成為可能。

對比無錫和溫州,無錫的基礎建設非常完善,而溫州雖然富裕,但是基礎建設卻不如無錫。追溯其原因,在於錫商有造福鄉里,捐錢造路建橋的傳統。而浙商好離敢闖,大多數浙商很少回到家鄉,自然也不會存在造福鄉里的想法。

由此可見,錫商的靈魂在於從商,從政,治學,三者的融合。能實現這三者的融合,必然有淵博的學識,殷實的家境和悠久的家訓。這也是錫商的世家標準。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無錫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的無錫,是蘇南模式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那麼蘇南模式為什麼會在無錫發芽壯大呢?結合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這段時間國內外情況,中國對外貿易並不發達,生產物資也不富裕,計劃經濟束縛著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時的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已經起不到前文中國際貿易重要節點的作用。相應的,無錫作為國內貿易與國外貿易過渡的物流節點的作用也不再重要。

但是無錫與生俱來的特點依然沒有被抹滅。作為魚米之鄉的無錫,糧食產量相當高,可以支持大量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加上無錫因為受到的戰亂波及比較輕,從清末民初積攢下來的工業實力,產業工人的水平都比較強。

當無錫人民利用農閒的時間開始為國企和集體提供簡單的工業生產和設備維護修理的時候,蘇南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被重新整合到工商業生產鏈中,大量擁有管理經驗和實業經營經驗的人才再一次受到重用,使得具有錫商精神的弄潮兒們再一次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靠近上海,便於接受上海輻射的優良地利,使得蘇錫常等城市快速發展,也逐漸確立了蘇錫常這樣的發達城市群。但是改革開放後重建的錫商卻還沒完全找回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自我,也還未從無錫這片滋養孕育了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養分化繭為蝶。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新錫商的未來展望

目前改革開放以後重新建立的錫商是屬於第一代的新錫商,還沒有像前輩那樣達到商政學三全的境界,但是毫無疑問,新錫商也將遵循前輩們走過的路。

蘇南地區經濟發達,而家庭對子女教育的資金和時間投入也是全國最大的區域。近幾年無錫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無錫學生的高考成績水平可以技壓整個江蘇。

蘇南地區的本土人才很少會流動到其他地方發展,這將導致蘇南地區出現一個由本土人才為主,外地人才為輔的人才高地。這樣一個人才高地,產業上會促進蘇南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文化上將逐漸的錘鍊和融合出一個系統的蘇南商業文化,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行為準則,相同的價值觀念的商業團體。

這樣一個團體會以蘇南城市為核心,逐漸影響移民城市上海,然後通過上海的影響力輻射全國。

毫無疑問,現在的第一代新錫商已經逐漸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無錫這塊土地,甚至蘇錫常這塊相似度很高的土地上,將上演群雄逐鹿的好戲。而在兩三代的資本積累,產業升級,經營博弈以後,極有可能出現類似浙商商會這樣的錫商商會組織以協調各方供需和發展,同時積聚力量來應對將來的挑戰。

因為錫商有不離家、喜歡經營家鄉的傳統,所以隨著錫商商會的壯大,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地區發展規劃,甚至影響全國性的戰略規劃。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無錫為什麼能發展起來,以及錫商為什麼能不一樣?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