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發改委:新舊動能轉換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助推器”'

"

中宏網山東9月2日電今年以來,濰坊市委、市政府把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作為統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主抓手,進一步聚焦工作重點、集中資源力量,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縱深推進,為全市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支撐保障。

一、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新引擎新動能加速形成

(一)重點產業運行持續向好。上半年,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產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1.5億元、635.5億元、399.5億元、366.2億元,均居全省第4位;文化創意產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276.5億元,居全省第3位;本外幣存款餘額8619.1億元、貸款餘額6307.8億元,分別居全省第4、第3位;A級景區營業收入38.6億元,居全省首位。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文化創意分別實現利潤總額14.8億元、63.8億元、23.8億元、6.2億元,分別居全省第2位、第1位、第2位、第4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現代金融等產業增加值對全省貢獻率分別達12.1%、32.5%、20.1%、5.1%,居全省第4位、第2位、第4位、第5位。

(二)產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借鑑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建設運行模式,啟動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建

設,並納入省科技廳支持範圍。新引進科研院所合作項目62個,中科院化工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瀋陽生態研究所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研究院等高水平院所機構達成落地意向。新增新增省院士工作站15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04家,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2350件、724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7個項目進入省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名單,入選數量居全省前列。

(三)“雙招雙引”成效突出。出臺加大“雙招雙引”工作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強專業招商工作的指導意見、招商項目跨區域流轉和利益共享機制等政策,實行一月一調度、兩月一談話、一季一點評、半年一觀摩、年底一考評的推進措施,組建“十大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專班,在北京、上海、深圳、濟南、青島設立駐外招商引智小組,創新開展委託招商、協議招商。突出“一把手”負責制,市主要領導先後帶隊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先進地區和意大利、以色列等國開展“雙招雙引”。1—7月份,全市簽約“十強”產業項目211個、總投資1628.1億元,其中,境外項目13個、總投資39.9億元,省外項目133個、總投資1168億元,省內市外項目65個、總投資420億元;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194人。

(四)多層次企業培育體系不斷完善。市場主體數量保持快速增長,產業組織體系持續優化,1—7月份,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1萬戶,總量達101.6萬戶、市場主體數量居全省第2位。實施“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戰略,上半年,全市企

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可轉債、私募債等債務融資工具融資138億元,新增上市企業1家、掛牌企業45家。重點企業培育成效明顯,濰柴、晨鳴上榜“2018中國企業500強”,18家農業龍頭企業獲評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居全省首位。建立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開展市級隱形冠軍企業評選,構建梯次培育格局,新增省級隱形冠軍企業22家、瞪羚企業8家,省隱形冠軍企業總量居全省前列。

(五)質量品牌建設成效明顯。組織開展了第八屆濰坊市市長質量獎評選,引導企業提升品牌意識,加強商標、品牌建設。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註冊商標7608件、同比增長38.6%,有效註冊商標總量達到92302件、同比增長31%,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全市馳名商標總量101件、居全省第2位,濰柴動力、歌爾股份等20家企業入選省製造業高端品牌企業榜單。地理標誌商標總量達到95件,成功註冊“壽光蔬菜”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實現地理標誌集體商標“零突破”。

(六)產業國際化發展勢頭良好。進出口保持“逆勢上揚”增長態勢,1—7月份,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1009億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長12.4%、高於全省3個百分點。通過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大政策資金支持等措施,推動出口結構優化調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9.1億元,增長62.9%。實施“千企百展”國際市場開拓計劃,組織560多家次企業參加境外展覽58個,新增出口企業409家、出口額5.6億元,對非洲、拉丁美洲、“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均保持2位數增長。推進外貿

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獲批5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1—7月份設立海外營銷網絡6個,新增境外企業16家,新增境外實際投資額2.15億美元

二、重點工作有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施規劃有效落實

(一)持續優化推進體系。結合機構改革,印發了調整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推進機制的意見,及時調整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協調推進體系、專班組成人員。圍繞發揮專班作用,逐個產業構建起1名市級領導牽頭、1個專項規劃引領、1個專班推進、1個專家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支產業基金扶持的“6個1”推進體系。

(二)強化規劃科學引領。圍繞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充分對接省、市新舊動能轉換實施規劃和“十大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與省宏觀院聯合編制了《濰坊市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進一步細化產業門類,逐一明確產業佈局、承載園區、龍頭企業、主導產品、發展路徑等內容,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

(三)構建“1+5+N”政策扶持體系。出臺了《關於支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若干財政政策》,配套財政體制激勵、“十強”產業集群發展、稅收政策引導、科技創新服務、金融配套聯動等5個具體實施意見。對落實省支持實體經濟45條、擴內需補短板42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梳理市級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提煉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和培育、科技創新等七大類、28項、75條政策“乾貨”,

發佈《支持企業發展主要政策兌現導航清單》,方便企業及時瞭解、享受政策紅利。

(三)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建成了企業和重大項目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在企業服務、項目管理、問題解決、進展調度、政策運用等方面,實行智能化管理。對180個全市重大重點項目,實行市縣兩級領導包靠,逐個項目組成工作專班、服務隊,建立市級重大重點項目落地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部門會商、特事特辦、快速高效的綠色通道,梳理市級重大重點項目問題43個,一月一調度,督促問題解決。印發了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暨“雙招雙引”重點項目觀摩點評方案,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1—7月份,全市180個重大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48.56億元,佔年度計劃的65.6%,超過時序進度7.3個百分點。

(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公司,創新動能轉換基金運作模式,項目落地和基金投放效率不斷提升。1-7月,全市成立專項基金26支,累計儲備和推介項目1050多個,實現基金投放72.2億元。發揮銀行融資主渠道作用,依託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平臺,發佈企業融資需求信息,促成銀行授信373.4億元。創新開展“政銀保”“銀稅互動”“無還本續貸”等便捷信貸業務,發放銀稅互動貸款3.59億元,發放無還本續貸204.85億元。強化存量土地盤活利用,通過閒置挖潛、增減掛鉤等手段供應土地9700畝,佔總供地量1/2,創新實施“先租後讓”“長期租賃”“彈性年期出讓”等工業供地模式,保障項目用地需求。突出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印發濰坊市高層次人才

分類目錄,出臺了高層次人才租賃住房、做好院士服務保障、推進校地校企人才共享發展等一系列意見措施,新增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4家、國家級高技能人才項目建設單位3家,7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專家。

(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落實“一次辦好”改革,“證照分離”“四十五證合一”改革加快推進。深化信用信息的互聯、共享和應用,建立濰坊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53個部門共1.3億餘條信用信息,對法院執行、環境保護、金融等七個領域的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對守信者依法提供優先辦理、簡化程序和重點支持等激勵政策。嚴格落實國家、省減稅降費政策,配套出臺了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稅收政策實施細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財政政策等意見措施,促進減稅降費政策細化落地,1—7月,全市累計新增減免稅額69.2億元、預計全年新增130億元。

(六)完善指標監測和督導考核體系。印發了《2019年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要點》和《重點任務監測臺賬》,建立起定期調度督導通報機制。印發實施了新舊動能轉換指標監測實施方案、“十大產業”指標監測實施方案,建立了包含新生動能培育、傳統動能改提、質量效益提升、創新驅動發展、對外開放擴大、環保民生改善等六個方面、27項指標的新舊動能轉換監測體系,以及涵蓋“十大產業”的83項指標體系,定期發佈全市“十大產業”指標運行情況通報,為監測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聚焦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縱深推進

(一)培育壯大重點產業集群。發揮各推進專班、專家智庫作用,依託各縣市區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聚焦重點產業領域,集中資源力量,新培育一批省級支柱產業集群、主導產業集群、先進製造業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推進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國際動力城、國家虛擬現實產業基地、國家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濰坊聚集區建設,創建一批“雁陣型”產業集群、龍頭企業。

(二)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升市工業研究院、十大產業創新中心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功能,高水平推進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培育創建一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依託濰柴動力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計劃,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

(三)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落實“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舉措,進一步壯大市場主體規模,年內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10萬戶。加大“個轉企、小升規”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企業類市場主體比重,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落實市級領導包靠重點企業責任制,一企一策,靠上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和水平,力爭全年服務中小微企業1萬家以上,服務滿意率95%以上。

(四)加強產業人才引進培育。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培育力度,落實鳶都產業領軍人才專項配額制度,加強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人才支持。推動招才引智信息化、柔性化、

常態化,建立“十大產業”人才需求庫、智力柔性引進平臺,定期更新人才需求目錄,發展“星期六工程師”等柔性引智模式。支持濰柴、豪邁、歌爾等龍頭企業職業院校建設,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精準匹配產業需求,提高人才培育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五)抓好重大重點項目建設。集中力量抓好10個市級重大項目和17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對進度緩慢的市級重點項目,找出問題癥結,逐一研究解決,督促加快項目進度。組織開展秋季集中開工活動,籌備開展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觀摩點評,營造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濃厚氛圍。統籌推進機場遷建、軌道交通、港口、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支撐。

(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環境優化攻堅行動,抓好營商環境評價問題整改,組織開展問題整改複查。加快推進“一次辦好”改革,發揮企業及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作用,提升服務企業效率。進一步梳理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政策兌現臺賬,加大推介宣傳力度,狠抓政策落實,充分挖掘釋放政策紅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