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前,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努力嗎?

說起日本的近代的快速崛起,離不開一次維新變法和一次戰爭,那就是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日本人在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經過二十多年的從上到下改革,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逐步的國力強大起來,擺脫了其他列強的入侵和控制,而當時世界是西方人主導的,所以日本一直要“脫亞入歐”,加入強者俱樂部,自己才能是一個強者。

中日甲午戰爭前,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努力嗎?

1892年7月,中國(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鐵甲戰列艦,抵達日本橫濱訪問,本來這次訪問是一個釋放中國善意的信號,因為在次之前,中國和日本多次出現不愉快的摩擦,當然絕大數時候都是日本人先挑釁的,除了善意,也有向日本亮一下中國海軍肌肉之意,震懾一下日本,不讓日本人輕舉妄動,但總體是一次友好的訪問,丁汝昌更是對日本人表示“中日都是亞洲國家,兩國海軍理應聯合起來對抗西方殖民勢力的滲透。”

中日甲午戰爭前,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努力嗎?

當然,丁汝昌的善意肯定不會被日本人接納,因為日本人早就做好稱霸亞洲的準備,而第一步就是踢開中國(清朝)這個絆腳石,丁汝昌這次戰列艦訪問更被認為是挑釁,而且給了日本各界造成很大震懾和恐懼,畢竟戰列艦在大炮鉅艦主義橫行的時代很有威懾力,這也加大了日本人快速發展海軍的決心。

甲午站前日本人有多努力?

這次中國海軍訪問日本激起日本各界的民族主義,明治天皇更是發詔說“要建設強大的國防,不然可能會後悔百年”,並且下令削減自己的宮廷開銷,在之後六年間,每年要擠出30萬日元用於製造海軍戰艦的費用,而個文武官員則要捐出俸祿10%用於海軍建設。

中日甲午戰爭前,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努力嗎?

之後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皇宮妃嬪們也捐出自己用於化妝的費用,而在天皇的號召下,立即得到日本全國上下的響應,日本的國會議員主動捐出自己的四分之一俸祿,有錢的富人紛紛慷慨解囊,就是忍受高額稅收的普通民眾也踴躍捐款,甚至包括乞丐都捐了錢,不到三個月時間,來自民間用於日本海軍造艦捐款高達103萬日元。

特別是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事蹟傳播開來,日本軍人感動的痛哭流涕,即使在捱餓也毫無怨言,日本海外僑民更是把絕大部分工資匯到日本國內支持日本海軍建設,僅僅兩年時間,在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全社會幾乎靠著省吃儉用方式建設成了亞洲第一的海軍,實力已經超過中國海軍,這也是日本人發動甲午戰爭的本錢。

中日甲午戰爭前,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努力嗎?

當然日本人是個小國,但甲午戰爭中,它卻賭上全部的國運,最後打敗中國,獲得鉅額賠款和領土,日本人省吃儉用沒有白費,很幸運,國運賭贏了,獲得巨大利益,而中國海軍從此脊樑被打斷,從此幾乎面臨有海無防的悲催境地,之後的中國命運則進入悲催、悲催、更悲催的命運,海軍更是而後的百年間都沒有建起來,直到現在才剛有點起色。

日本人的努力也映襯那句話“天道酬勤,努力不會白費”,日本以現代化戰爭方式打敗中國封建式戰爭,雖然中日雙方武器裝備沒有多少差距,但日本人卻毫無懸念贏得這場戰爭,成功實現了崛起,這段歷史也值得國人反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