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發現新靶點可提高胰腺癌化療效果'

腫瘤 生物 數據庫 北京協和醫院 2019-08-25
"

胰腺癌由於臨床早期診斷困難、缺乏有效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發展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死亡率居高不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胰腺癌腫瘤微環境可以明顯影響胰腺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研究發現,胰腺癌有著特殊的微環境,胰腺癌微環境由細胞外基質、新生血管、新生淋巴管、神經纖維、免疫細胞、成纖維母細胞以及星狀細胞等間質成分構成。其中免疫細胞數量最多,約為50%~70%。但是,免疫細胞會被腫瘤細胞“馴化”,不僅不能抑制胰腺癌生長,反而促進胰腺癌發生、轉移以及耐藥產生。基本外科劉喬飛醫師介紹:“我們的研究主要基於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系列模型、胰腺癌患者標本及臨床數據庫,以及團隊構建的胰腺癌細胞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的轉錄組及蛋白組學數據庫,探討胰腺癌細胞與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

胰腺癌由於臨床早期診斷困難、缺乏有效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發展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死亡率居高不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胰腺癌腫瘤微環境可以明顯影響胰腺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研究發現,胰腺癌有著特殊的微環境,胰腺癌微環境由細胞外基質、新生血管、新生淋巴管、神經纖維、免疫細胞、成纖維母細胞以及星狀細胞等間質成分構成。其中免疫細胞數量最多,約為50%~70%。但是,免疫細胞會被腫瘤細胞“馴化”,不僅不能抑制胰腺癌生長,反而促進胰腺癌發生、轉移以及耐藥產生。基本外科劉喬飛醫師介紹:“我們的研究主要基於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系列模型、胰腺癌患者標本及臨床數據庫,以及團隊構建的胰腺癌細胞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的轉錄組及蛋白組學數據庫,探討胰腺癌細胞與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協和發現新靶點可提高胰腺癌化療效果

在趙玉沛院長指導下和廖泉主任帶領下,劉喬飛醫師等圍繞胰腺癌的微環境,研究新的治療靶點。課題組基於基本外科實驗室,組建了包括病理科、腫瘤內科、中心實驗室以及基礎所在內的合作團隊。7年來,在關鍵免疫細胞的鑑定,腫瘤細胞馴化關鍵免疫細胞的機制,關鍵免疫細胞促進胰腺癌耐藥的機制和研發提高化療療效的新方法等方面均有原創性研究成果。

課題組通過分析胰腺癌癌旁及癌組織中30個微環境因素後,發現M2型巨噬細胞在癌組織中數量最多,且與胰腺癌幹細胞、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呈明顯正相關。胰腺癌細胞大量分泌TGF-β1和GM-CSF,促進M2型巨噬細胞浸潤及極化,後者通過維持胰腺癌幹細胞,誘導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形成,促進吉西他濱耐藥;吉西他濱刺激胰腺癌細胞後,促使其分泌更多TGF-β1以及GM-CSF,造成惡性循環,又導致繼發耐藥。

研究揭示,M2巨噬細胞、TGF-β1和GM-CSF是胰腺癌患者對吉西他濱化療療效不佳的獨立危險因素。聯合阻斷TGF-β1和GM-CSF可以改善吉西他濱誘導的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提高吉西他濱的療效。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多篇SCI論文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郭晶

#清風計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