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超融合一個階段性的高峰,可以鎖定在2016年。Gartner在2016年7月公佈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中,超融合位於期望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Expectations)的最頂點。

按照達克效應的曲線做對比,這個所謂的“頂點”則像極了愚昧之山的山頂,所以我們看到在2016年之後的這兩三年裡,超融合市場雖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速度,這個被給予厚望的市場容量一直不大,但來自各個層面的競爭品牌幾乎有四五十家相互交織著,市場的主流化並未形成,就已成一片紅海。

中科曙光雲計算產品事業部總經理何牧君表示,“的確從基礎設施的層面看,超融合面對的也是紅海,但曙光在軟件定義和落地層面正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那一片小藍色的區域”。

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紅海泛藍波,走向超融合的曙光,也絕不獨行。

在5月28日,曙光與EasyStack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融合各自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優勢展開深度合作,並聯合推出創新的雲就緒超融合產品Stackcube-k。

曙光超融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6年,在超融合的歷史上,是值得紀念的一年。被稱之為超融合元年的2016,也是曙光正式進軍超融合市場的時間點。

我們回顧一下那時的超融合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既有一體機的硬件產品,也有純軟件的產品。在標準化的x86硬件之上,也有自研軟件和開源軟件兩個不同的流派。而在2016年之後,超融合也逐漸進入到了洗牌期,國際市場NUTANIX在美國成功上市,HPE收購了Simplivity,國內市場幾乎每一家基礎設施廠商都推出了超融合的產品線。


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在這個過程中,一向以低調、務實風格聞名的曙光,並沒有選擇隨波逐流,反而靜下心來去做市場沉澱。

何牧君坦言,“曙光一直都不是一家只以市場導向的公司,我們推出超融合產品之後,就一直在客戶的需求當中,不斷的迭代和優化產品,並在尋找最適合曙光的發展路徑。”

值得思考的是,何牧君將曙光超融合的發展歷程總結為三個階段,分別對應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首先從2016年到2018年之前,是曙光圍繞產品詳細打磨的第一階段。比如針對stackcube超融合系列產品,解決軟件棧之間的匹配以及軟硬件之間的優化問題,按照木桶理論,所有軟件棧在配合時候,不能有明顯的短板,以達到性能能夠線性增長的重大前提。

其次是從2018至今的第二階段。何牧君說,“這個階段是曙光真正投入研發團隊,從軟件定義的層面深入超融合的階段,比如與EasyStack和VMware都進行了聯合研發,從自動感知到縱向自動升級等方面,解決了很多實際的問題。”這個階段,也是曙光在紅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藍色波濤的起始階段。

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中科曙光雲計算產品事業部總經理何牧君)


最後則是從2019年到未來的第三階段。何牧君認為,從雲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到超融合的未來,“比如傳統私有云,是集中式存儲,會有很多智能運維的工具,但是超融合平臺上這一點就很薄弱。這說明,超融合的軟硬件還沒有實現真正緊密的結合。這需要硬件廠商投入資源,來解決關鍵客戶的痛點。”這就是曙光看到的超融合的未來,也是曙光之所以為超融合投入研發團隊的真正目的。

事實上,從曙光看待超融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也不難從中梳理出超融合行業的進化之路。這不僅是曙光看到的新藍海,更是超融合有機會成為用戶重要選擇的標準。

一切的原則遵循客戶需求驅動

超融合的誕生,離不開客戶需求的驅動。尤其是曙光這樣始終圍繞客戶需求做創新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最核心的關鍵。

何牧君說,“在我們總結的超融合第一階段,曙光形成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的產品。那時候的客戶並不瞭解什麼是超融合,所以在起初的兩年裡,我們做了大量的市場培育的工作,讓用戶瞭解超融合的優勢是什麼,必不可少的東西是什麼。”

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我們知道,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傳統軟硬件分開交付的方式出現了很多弊端,主要出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軟件棧之間的配合不暢;二是軟件和硬件之間的配合不能隨著規模的提升,做到計算和存儲層面性能的線性增長;三是客戶面對大規模使用時的整個系統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問題。

這三大因素,都迫使基於計算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的“雲”數據中心面臨基礎架構上的調整,形成相對格式化、模塊化的數據中心架構,以軟硬件融合的方式實現,解決上述問題,這就是曙光對超融合架構的理解,也是指導曙光超融合架構系列產品開發的核心思想。

“經過這兩年的市場培育之後,我們發現,客戶開始變得成熟,他們開始清晰的知道超融合能夠帶來何種的改變。相比於私有云,超融合的橫向擴展能力,以及縱向的軟件升級和業務系統的支撐能力。”何牧君說,這是曙光通過與客戶的持續溝通所總結出來的方向。

而從大環境來看,企業級客戶對雲計算的渴求,也是促成超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企業上雲的目的是創造更多的價值,但貿然的進行虛擬化或者上公有云,可能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那麼超融合就是一個很好的捷徑。再比如,一些大企業在拓展區域市場的時候,需要在各地建立機房,這種場景就是超融合的一個天然的機會,超融合的快速交付和管理運維的優勢,要比私有云來得更有效率。

如何牧君所說,“超融合在很多行業用戶的應用場景中,都是私有云的一個有力補充,它看起來是一個小而美的雲計算環境,但它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快速上雲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隨著企業的由小及大,不斷成長,它們對雲的需求也是一直髮生變化的。企業不僅有上雲的需求,也有下雲的需求,未來走向混合雲和多雲將是一個大趨勢。而超融合,不僅是私有云的一種表現形式,距離混合雲也更近,企業用戶的需求決定了超融合還有很強的成長潛力,而曙光的眼光和佈局,則很好的推動了這些需求。

生態力量推動業務每年翻倍增長

雲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有很強的生態屬性。尤其在多雲的背景下,私有云的產業鏈條,生態的意義就更為明確。

曙光在過去這幾年中,在持續加大對雲計算投入的同時,一直注重雲生態的建設。所以,曙光與EasyStack走到一起,絲毫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早在2018年,EasyStack就成為中科曙光合作夥伴創新聯盟中重要的雲計算廠商。在一年的合作過程中,不管是在項目合作還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雙方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促成了中科曙光與易捷行雲更深層次的合作。

何牧君說,“曙光的優勢行業是政府,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大量的國產化需求,這個趨勢還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國內雲計算軟件方面的頂級公司進行合作,EasyStack作為國內比較優秀的開源雲基礎軟件公司,非常符合曙光的要求。”

曙光超融合,紅海泛藍波

2019年,EasyStack新一代私有云對曙光全線服務器平臺進行了兼容測試,併成功將超融合硬件平臺遷移到曙光服務器平臺上。基於雙方的合作基礎,5月28日,中科曙光與EasyStack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並聯合推出創新的雲就緒超融合Stackcube-k,共同助力企業數字化建設和業務轉型創新。

曙光方面透露,Stackcube-k將會主要面對國產市場,同時兼顧通用市場。通過與EasyStack的合作,曙光是希望能夠加快在超融合市場的增長速度。據何牧君透露,“曙光自2016年發佈了第一代超融合產品之後,基本上每年以翻番速度在增長,而2019年預計的目標還不止翻倍。”那麼,這樣的目標必然也需要強大的生態來支撐,這就是本次的合作的一個重要的意義所在。

除此以外,何牧君還告訴我,曙光和VMware甚至更多其他的夥伴進行深度研發合作,預計最快的版本在今年第四季度將會完成開發,很顯然,已經駛入超融合快車道的曙光,已經在超融合的紅海中,蕩起了藍色的波濤,一路乘風破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