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來了!創業板擬允許借殼上市,這一大利好到底美了誰?

大招來了!創業板擬允許借殼上市,這一大利好到底美了誰?

週四晚,證監會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的消息瘋傳網絡。消息一出,創業板頓時成為所有人眼力的香餑餑,這大利好威力究竟如何?

一、突發政策利好

週四關於《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改革內容在網上發佈,這是自2013年11月以來證監會首次提出創業板重組改革,其主要的內容包括:

一是擬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淨利潤”指標(原來淨利潤20%),支持上市公司依託併購重組實現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

二是擬將“累計首次原則”的計算期間進一步縮短至36個月(原來是5年),引導收購人及其關聯人控制公司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三是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創業板也能借殼重組了)

四是擬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多渠道支持上市公司置入資產改善現金流、發揮協同效應,引導社會資金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集聚。

大招來了!創業板擬允許借殼上市,這一大利好到底美了誰?

從《辦法》中我們不難看到,創業板也可以借殼重組上市了,這對創業板是重大利好,由於放開創業板的借殼上市,對於創業板符合條件的公司,將有更多可能獲得優質的資產注入,將極大地提升創業板質量,帶動創業板整體估值上升,對於擔心科創板大幅分流的擔憂也可以緩解,算是科創板上市後對於創業板的“補貼”,其中以下幾個行業方向可以重點關注。

大招來了!創業板擬允許借殼上市,這一大利好到底美了誰?

二、哪些行業有望從中獲利

首先,創業板重組改革將直利好券商。因為無論是從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收入,還是從市場交易佣金收入的角度,券商都是直接受益對象。而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來看,華泰、中信、建投等證券公司在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收入上領先,更具競爭力。

其次,在本次辦法修訂意見中,特別明確鼓勵創業板公司轉型成以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公司。而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自主可控等計算機板塊都是戰略新興產業,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出現重組加碼的可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763家公司中隸屬於計算機板塊的公司為112家(各行業數目最多),佔比14%,將會提振整個計算機板塊。

最後,重組上市認定標準“淨利潤”指標放鬆,重組併購標的若不需要考核淨利潤,將極大擴展併購重組的標的範圍,有利於電子行業優化升級。其中半導體、5G、顯示面板等大量尚未盈利的優質硬科技企業,在符合規則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重組上市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實現電子產業轉型升級。

三、利好的偏重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此次《辦法》的改革,更多在於整合資源供給創業板的優質成長企業,而非又要炒殼,畢竟吃過了眾多炒殼的虧,這一次的政策放鬆也是有備而來,不會對創業板所存的可能的殼資源帶來熱炒。

大招來了!創業板擬允許借殼上市,這一大利好到底美了誰?

一方面,從改革的方向和基調來看,並非所有企業都可借殼上市。證監會強調,必須是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才能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也就是說,借殼上市是有條件的,而鼓勵的是和科創板要求相當的這些企業,這樣的殼資源不會太多

另一方面,在科創板如火如荼的壓力下,企業大可不必捨近求遠的借殼入駐創業板。好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在科創板熱潮下,完全可以去上科創板,為何要去上創業板?科創板正處於風口,而且再多方支持下科創板相關政策和力度要遠大於創業板,所以創業板中的殼資源也變得不是那麼搶手。綜合看,此次創業板重組改革的方向,更多的是鼓勵符合條件的績優股依靠重組來做大做強,而不是帶來炒作,股民朋友要明確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