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中歐班列

中國鐵總 經濟 歐洲 跑步 人民網 2017-05-06
奔跑吧,中歐班列

數據來源: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中國鐵路總公司、《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本期統籌:吳 燕

製圖:蔡華偉

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計利當計天下利”,旨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推進的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本欄目今起推出系列報道,結合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最新數據,回眸累累碩果,展望願景未來。

——編者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千年之前,絡繹不絕的駝鈴商隊曾撐起了一路繁華相望;千年之後,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不斷提速,續寫著古老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

從月均1列到日均5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3700列,今年一季度的開行數量更是同比增長1.75倍。中歐班列正牽引絲綢之路經濟帶,駛入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的快車道。

座標

新疆阿拉山口

“綠色通道”合力打造,“黃金口岸”拔地而起

4月19日,穿越紅色的海關拱門,接受不停車“透視”檢驗,X8086次列車再次從阿拉山口駛出大理石國門,一路奔向波蘭。

烏魯木齊鐵路局集裝箱換裝庫三區內,“鋼鐵手臂”正將藍底白字的中歐班列集裝箱從哈薩克斯坦的“寬軌”板車上吊起,平移,穩穩地放置到中國鐵路標準軌道上。在這座亞洲最大的鐵路室內換裝站內,兩小時就可以完成55節集裝箱的換裝。

“別看現在阿拉山口每天能換裝400節標準箱,上世紀90年代末到中歐班列開通前,一週才需要換裝十幾節車皮。”烏魯木齊鐵路局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高強介紹,中國鐵路的軌距為1435毫米,而哈薩克斯坦鐵路軌距是1520毫米,列車入境就要在阿拉山口換裝,出境要在哈薩克斯坦的多斯托克換裝。

隨著2011年中歐班列的開通,跨部門、跨國別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中歐班列,使鐵路貨車也有了“時刻表”,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還保證了運抵時限。

阿拉山口艾比湖路549號,一座外觀並不起眼的小樓,卻是物流代理眼中阿拉山口最熱鬧的辦公樓。“海關和鐵路部門在這兒合署辦公,原來要奔波一天辦手續,現在連辦手續加車輛編組,總共不超過4小時。”捷安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說。

阿拉山口海關副關長白晨介紹,“一關兩檢”與鐵路部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採取始發報關報檢、口岸轉關放行、艙單數據提前傳輸、票據單證提前申報等措施,使口岸通關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6小時內,通關效率較班列開行前提高了一倍。

在王磊看來,自己的企業就是中歐班列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企業代理髮往歐洲的貨物翻了倍,今年還會增加。企業員工也從不到30人增加到了40人。”

阿拉山口曾以大風聞名。如今,這個昔日的戈壁驛站又搭乘著中歐班列,藉助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站在了“一帶一路”的“風口”上。“從‘過路不增值’通道經濟,阿拉山口正逐步向‘磁場效應’的口岸經濟大步邁進。”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學海說。

座標

浙江義烏

買全球,賣全球,“金火車”為中歐企業帶來實惠

“我們可是響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積極分子!”浙江盟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旭鋒笑著說:“你看我們的進口商品館,酒水、奶粉、橄欖油、火腿……有了中歐班列,比空運便宜,比海運快捷,現在做貿易,有底氣得很!”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中歐鐵路班列的運輸時間比傳統海運節省近1個月。與航空相比,鐵路運輸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綠色低碳。正因如此,2011年才開行的中歐班列,運輸需求呈現了爆發式增長。

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線)每週開行兩趟,這趟鏈接全球最大小商品出口基地與歐盟內對中國出口貿易增速最快國家的班列,馳騁13000多公里,是全球最長的貨運班列。過去義烏小商品出口,只有海運和空運兩種運輸方式。現在有了中歐班列,速度快、安全性高,運程比海運縮短了9000公里,運行時間從21天壓縮到最快16天,比海運至少節省一多半的時間,運輸成本下降了近30%。

旺盛的需求讓中歐班列奔跑得更遠、更頻繁。短短兩年多,從義烏出發的中歐班列的開行線路,就從1條增長到8條,開行頻次從原來不定期發展到如今的每週兩列常態化開行,目的地也擴大到境外30多個城市。

中歐班列降低了大宗商品高效跨境運輸的費用,助推了“買全球,賣全球”,成為企業眼中的“金火車”。以日用小商品、服裝、箱包、五金工具以及電子產品等為代表的2000多種性價比高的“中國製造”,通過中歐班列運抵中亞和歐洲市場;而英國母嬰產品、德國啤酒、西班牙火腿、哈薩克斯坦麵粉等搶手“海淘貨”,也通過中歐班列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

“咱們的東風汽車、武鋼鑄件、麻城石材是搭乘中歐班列出境,而法國波爾多酒莊的原裝紅酒、白俄羅斯的優質液態牛奶都是搭乘中歐班列運抵武漢銷售,全程貨源直採、冷鏈運輸,保證了質量可控,銷售平價,讓中歐企業和當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實惠。”漢新歐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武光明說。

座標

北京

中歐班列發展的背後,是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務實合作舉措,中歐班列不僅僅是一條聯通中歐貨物的通道,還是承載亞歐全方位交流的紐帶。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德國杜伊斯堡港見證渝新歐班列到達;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向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提出了開行“義烏—馬德里”班列的倡議;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空口袋立不起來,中歐班列飛一般發展速度的背後,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和沿線地區愈加豐滿生動的現實需求。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如今,中歐班列發展進入加擋提速新階段,正牽引絲綢之路經濟帶,駛入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的快車道。

4月2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宣佈: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波蘭、俄羅斯等七國鐵路部門簽署《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這是中國鐵路第一次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鐵路部門簽署有關中歐班列開行方面的合作協議。

4月21日,首列由西安駛往匈牙利的中歐班列,滿載著小家電、服裝、玩具等“中國製造”順利抵達布達佩斯。

4月29日,首趟從英國倫敦始發的中歐班列,搭載著軟飲、維生素及醫藥產品、嬰兒用品等貨物,緩緩駛入浙江義烏,義烏—倫敦中歐班列成功實現往返。

……

自2011年重慶至杜伊斯堡首列中歐國際貨物列車開行以來,中歐班列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興起。迄今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年開行列數從2011年的17列逐年遞增到2016年的1702列。繁忙的中歐班列讓全長逾1萬公里的第二亞歐大陸橋熱鬧非凡。

1萬多公里,中歐班列的每次開行,就彷彿一場接力跑,對接的,除了寬窄不一的軌道,還有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它一方面激發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另一方面,又見證著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

“現在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哈鐵保障的重中之重,所有車皮、人員都要優先安排,4小時就必須要完成裝卸出站。”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多斯特克站駐阿拉山口站貨物交接所值班員塔拉噶說,在中歐班列開通前,阿拉山口出境的貨物等車皮至少要等上3天,現在班列越來越多,開行的方向也越來越多,保證中歐班列的時間優勢已經成為哈鐵的頭等大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