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中國歷史 明朝 恢河 恆山 史家之韻 2017-04-28

本文為“史家之韻”原創,首發企鵝;歡迎關注:史家之韻。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由於我國東部地區的江河常常氾濫成災,中部高原地區便成為南北方的交通要道;而山西東側是太行山、西側是呂梁山,因此山西中部的平原地區便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古代在和平時期,可依據山西這交通要道,進行南北商品物流交易,促進古代南北經濟發展;而戰爭時期則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山西省境內有五座極為重要的關隘,佔領了這幾座重要的關口,也就意味著可以逐鹿中原了。下面先簡要敘述一下這五座關口: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雁門關

一、雁門關,古稱勾注山,又名西徑關,在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和偏關合稱三關。現存關城為明初所建,是長城要口之一,古人稱為“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祟第一關”。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娘子關

二、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從東部進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始建於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於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娘子關除了雄奇之外,又以山明水秀、風景迷人著稱。"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平型關

三、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明朝正德六年修築,位於山西繁峙、靈丘兩縣交界處。北連恆山餘脈,南接五臺山脈。歷來為晉東北的交通要道。平型關因抗日戰爭時期的1937年9月25日,我八路軍115師在此地伏擊日軍阪垣師團二十一旅,消滅日軍千餘人而名揚中外。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寧武關

四、寧武關,寧武關是三關鎮守總兵駐所所在地。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慶年間,均有修繕。關城雄踞於恆山餘脈的華蓋山之上,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面,周長2公里,開東、西、南三門。

當時為了抵禦蒙古的進攻,在北方不斷設險置關、修築防線。在河北境內者,沿線設紫荊、倒馬、居庸三關,稱為內三關。在山西境內,設偏頭、寧武、雁門三關,稱為外三關。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衝要,而寧武介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形勢尤為重要。

寧武關是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當時北方遊牧民族只要南下,必經此三關。偏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只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寧武關所靠的恢河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騎兵就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

古代山西有多重要,從這五大關口即可看出

偏關

五、偏關,又名偏頭關,位於山西省西北邊陲,處於黃河南流入晉的交匯處。東銜管涔山,西瀕偏關河,因東仰西伏,故稱偏關。現關城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築,並置偏頭所,太原鎮總兵駐此。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偏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讀到這裡,讀者朋友們明白了嗎,山西省在我們中華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了嗎?一個省居然有五座重要的關口,這種情況在全國裡都是罕見的了。因此,早在幾千年前,我們中國歷史便已定下這樣一個基調:天下視山西而定。直至清代,山西始終被看做是重要的戰略要地。我們常說“逐鹿中原”,指得是爭奪河南的廣闊平原;而更重要的一句話便是:“得山西者得天下”。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