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器時代,人類的黎明時期,山西是人類繁衍和用火的始源地。上古時期,堯舜禹的足跡踩出華夏文明的發展軌跡,山西南部是堯舜禹的核心區域。春秋時期,晉國以山西為基地開疆拓土,稱霸百餘年。

十六國時期,從山西崛起的“漢趙”拉開亂世序幕,以山西為根據地的北魏最終統一北方,影響中華歷史幾百年。五代十國時期,五個小朝代中,三個從山西起家進而逐鹿中原,山西的局勢曾經影響著天下大勢。

元明清的大一統時代,不再需要用戰爭彰顯歷史地位的山西,一度成為華北經濟文化的排頭兵。到如今,山西還有多少存在感?山西何以在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又何以在進入新時代的時候喪失影響力?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山西的古蹟遺存眾多

【上古時期的山西】

山西為什麼能在古代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只因為,在中華歷史的每一個轉折,山西都發揮過重要影響力;中華文明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山西都不曾缺席。中華歷史有多麼豐富燦爛,山西曆史就有多麼悠遠厚重。

從最早的時期說起。西侯度文化、丁村遺址、下川文化等遺蹟,生動展示了舊石器時代山西區域的人類活動情況。全國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山西佔到四分之一以上。而新石器時代的遺蹟,在山西的分佈更廣更多。人類最早用火的歷史證據,也出現在山西的西侯度遺址。諸多證據說明,在人類的初曙時期,山西是人類主要的活動區域之一。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西侯度文化遺址

山西的南部,歷來是中原的核心區域。這裡有疑似“堯都”的陶寺遺址,也有疑似夏朝“夏墟”的下馮遺址。堯舜禹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山西南部,這裡曾是堯舜禹時代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按照譚其驤等多位學者的說法,堯都平陽(臨汾範圍)、舜都蒲阪(永濟)、禹都安邑(運城)的傳說是比較可信的。

【先秦時期的山西】

周朝周成王“桐葉封弟”的典故,翻開了晉國的創始篇章。唐叔虞受封唐國,唐叔虞的後人改唐為晉,以山西南部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到了春秋時期中期,晉國成為首屈一指的強國。晉國在驅逐戎狄、兼併諸侯的過程中,維持了百餘年的春秋霸主地位。

人們都誤以為秦始皇首創了“郡縣制”,卻不知以山西為基礎的晉國,極盛時期已經置縣50多個。極盛到分裂,成就了韓魏趙的“三家分晉”,也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

戰國七雄,晉有其三。韓魏趙三國的國都,早期都在山西。韓都平陽(臨汾),魏都安邑(運城),趙都晉陽(太原)。即使一分為三,趙國和魏國曾經做過數一數二的強國。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國宗祠——晉祠周柏唐槐

《戰國策》有云:“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正是晉國的分裂,為秦國逐鹿中原、進而一統天下帶來了契機。秦國東出滅六國,就是從秦國佔據晉南的河谷盆地開始的。晉南的河谷盆地真有那麼重要嗎?這就要了解一下山西獨特的地形地貌。

【表裡山河的山西】

提起山西,都要提到一個詞“表裡山河”,來描述山西特殊的地貌和位置。在地圖上,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之間有一塊凸起的地方,基本就是山西的大致輪廓了。唐朝《文辭》說:“居天下之脊,當河朔之喉”。《大明統一志》說:“左有恆山之固,右有大河之固,襟四塞,控五原”。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衛星地圖下的山西

山西的地勢,就猶如接連塞外與中原的巨型城池,居高而俯瞰著關中平原、華北平原和大漠。北有長城雄關、句注山、管涔山、恆山縱橫交錯;南有中條山、王屋山與黃河互為屏障;東有太行山脈縱橫南北;西有呂梁山脈與黃河並駕齊驅。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太行山大峽谷

各大山脈猶如這座巨型城池的城牆,長城與山脈交錯猶如是甕城,黃河就是當仁不讓的護城河。當然了,山西這座巨型城池也有城門,那就是密佈的雄關隘口。退可堅守一方,進可拓地爭雄。有句話叫“得中原者得天下”,後面還應該補一句“得山西者安中原”。

【幾個亂世中的山西】

古語有云“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古代戰爭時期,山西一直佔據著重要的軍事政治地位。

秦末楚漢相爭,劉邦先是東渡黃河“安邑之戰”平定河東,才有了韓信東出太行的“井陘之戰”掃平燕趙之地,從而獲得戰略優勢。到漢朝初立,劉邦和匈奴的第一次交鋒—“白登之圍”,匈奴給了新生的漢朝一個下馬威。

白登山就在大同,晉北是匈奴和漢朝角逐的熱點區域。後來,漢武帝遠征匈奴的起點就是“馬邑之謀”(馬邑在今朔州)。而出生于山西的衛青、霍去病則為在征戰匈奴中立下汗馬功勞。

漢末到魏晉,匈奴和古代少數名族紛紛遷徙山西,山西八郡開始承擔民族融合的歷史任務。西晉“八王之亂”由皇族內訌演變為軍閥混戰,開啟了各族軍閥爭奪中原統治權的盛宴,這場動亂也是中華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山西地形示意圖

山西境內的匈奴軍閥劉淵、劉聰父子最先崛起,接著是出生于山西上黨的羯族軍閥石勒揭竿而起。北方動亂紛爭百年後,建都平成(大同)的北魏最終以山西為基地,東征西討,一舉統一北方,結束混亂秩序,拉開南北朝序幕。

從十六國到隋朝大一統之前,山西一直是北方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太原有一個很牛氣的稱呼叫做“霸府”。山西的地緣環境可以東出可取幽燕,西渡可得關中,南下強壓汴洛,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還有一個對古代歷史影響深遠的亂世時期,就是五代十國。當仁不讓地,這個時期,歷史再次在山西聚焦。黃巢起義將生活在山西的沙陀酋長李克用推上歷史舞臺,而李克用依靠“收復長安第一功”獲得權力地位。李克用成為當時控制山西大部分地區的實力軍閥,他依靠山西成為殘唐五代最重要的割據勢力之一。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飲馬池高原草甸——北魏皇家牧場

為什麼山西容易割據?這裡有中原規模最大的鹽湖,這裡有最豐富的煤鐵資源,雁北的良馬,晉南的錢糧,山西可以足不出戶、自給自足。山西可以居高臨下東出南下,外部只能仰望太行的雄關、中天山的險隘、滾滾大河。

所以在五代十國,後唐、後晉、後漢這三個依託山西崛起的小朝代,可以以山西為基地爭戰北方,影響全國的政局。這個時候,太原有了一個美稱“龍城”。

後人經常把遼宋戰爭中,宋朝的弱勢,歸咎於後漢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幽雲十六州就是山西北部、北京和河北北部。為什麼說這一片區域重要呢?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雁門關

遼國得到雲州(大同)之後,遼國的軍隊已經越過外長城,雁門關成為最前沿,相當於把山西這座巨城的甕城沒了。遼軍突破雁門關之後,沿著忻定盆地不到兩百公里就可以到達太原。

【逐漸失去影響力的山西】

雖然耿耿於懷幽雲十六州,但是北宋沒有給於山西足夠的重視,先是火燒晉陽城,接著是強制將山西很多人口外遷,從此政治軍事中心轉移到黃河岸邊,不得不說這也是遼宋戰爭中北宋弱勢的一個原因。

到了金與北宋戰爭時,金朝軍隊進攻路線不外乎就兩條:東線是北京南下華北平原,西線是取道雁門關南下太原。相較於河北的一馬平川,山西境內山脈眾多、隘口密佈更容易堅守。只要守住山西,金朝軍隊在東線就是孤軍深入,而且會隨時受到山西方面東出太行山的威脅。可惜北宋視乎將表裡山河的山西視為雞肋,甚至有過宋欽宗不戰而割讓太原的荒唐事情。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應縣木塔——始建遼代

山西作為北宋的雞肋,到了金朝和元朝卻是大放異彩。雖然金元時期的山西,在政治軍事上沒什麼地位,但是山西是當時北方有影響力的經濟和文化中心。金朝科舉考試的十個考區,有三個設在山西。元朝的山西是元大都之外北方最富裕的地方,元曲四大家有三個出自山西。

到了明朝,雖然大同有著“九邊重鎮之首”的美譽,晉北也的確靠著與蒙古的互市貿易繁榮一時;雖然山西的工商業比較發達,比如佔據了明朝三分之一的鋼鐵生產,但是這時山西沒什麼地位——山西最大的作用就是給大明王朝的其他地方輸血。

“洪洞大槐樹”聲名遠揚,但大移民帶來的是山西的大衰退。明朝山西有過兩次大移民,一次是人為——前期超過半個世紀,持續從山西遷出人口;另一次是天災——中期嚴重的自然災害,山西淪為最大的逃荒流民輸出省份。前期人口大遷移破壞了社會經濟,中期的天災接踵而至,山西已經元氣大傷。“走西口”被現代人稱頌的背後,是山西人為了生存,出走逃荒的血淚史。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山西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從篳路藍縷到“匯通天下”,到清朝,晉商成為山西為數不多的亮點。假如沒有晉商,山西在清朝歷史中能留下多少痕跡?所謂晉商,不過是把契約精神、堅韌忍耐、艱苦跋涉發揮到極致的一群人。這何嘗不是整個民族幾千年來,艱難開拓求生存的苦難縮影?

晉商的影響力在清朝中後期達到巔峰,然後急轉而下。晉商在全國各地留下了諸多會館,如今已經成為各地的文物。這些會館見證了晉商的榮光,也見證了晉商走向落寞的歷程。作為清王朝附庸的晉商,他們的命運跟王朝興衰的緊密相連。毀掉晉商的百年基業,僅僅需要太平天國運動和民國軍閥的戰亂足矣。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王家大院建築群

【我們不需要抱愧山西】

山西獨特的地緣位置和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獨特的厚重歷史。它就像一個沙場百戰歸來的老兵,歷經了興衰,也看慣了榮辱,更見證和陪伴了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有人說山西濃縮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

在戰爭年代,曾經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在雁門關外糾纏千年;曾經逐鹿中原的各路豪傑在黃河拐彎處征伐不休。山西的五百多個古隘口或許已經看不出當年模樣,但是它們親歷了國家的分分合合與榮辱興衰,也留下了民族衝突、交流與融合的烙印。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年間

在和平年代,山西當仁不讓擔負起國家的拱衛者和貢獻者的幕後角色。無論關中平原的西安,黃河南岸的洛陽、開封,還是華北平原的北京,都在山西這座巨型城池的庇護範圍之內。

到了新中國,山西的主旋律是支援國家建設,為此山西把自己打造成了全國能源重工業基地。山西的煤炭產銷一度是全國最多的,山西有全國最大的特種鋼材基地,山西有全國最大的電解鋁基地,山西有最大的無機鹽生產基地,山西還擔負著國家西電東輸的重擔。

曾經有人開玩笑說:“拉了神頭電站的電閘,京津唐都得摸黑。”玩笑背後是山西的奉獻——把光明輸送出去,霧霾留給自己。

成也煤炭,衰也煤炭。“煤都”、“煤海”這些美譽背後是山西經濟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和產業結構的不協調。進入新時代後,山西的經濟一步步落後兄弟省份。外省人說起山西,或許只能想到網上調侃山西煤老闆的段子。

一個山西就是半部中華古代史,你想不到歷史上的山西有多牛

湘峪古堡

不過晉商並不是後繼無人,新晉商正在路上。山西的歷史文化底蘊將會取代煤炭成為山西的新名片。文化強省已經成為共識,根祖文化、佛教文化、晉商文化、革命聖地等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壯麗秀美的自然景觀,山西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無疑,旅遊資源將是山西經濟崛起的底氣。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西人不缺乏勇氣、智慧與吃苦耐勞,且看山西續寫新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