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勒·安吉列的的滑鐵盧

伊庇魯斯軍隊的狂飆突進讓拉丁帝國的君主鮑德溫二世坐立難安,他選擇與強大的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君主約翰·亞琛結盟。這一消息讓狄奧多勒·安吉列氣的咬牙切齒,因為保加利亞人原本是伊庇魯斯的盟友,他們本來相約聯合共同對付拉丁帝國和尼西亞帝國。亞琛與鮑德溫二世的盟約嚴重損害了伊庇魯斯王國的利益,以拜占庭復國者自居的狄奧·多勒·安吉列無法容忍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的侵略者結盟,於是便調集軍隊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違背原則的保加利亞人。1230年,兩軍在馬利卡河流域的科洛克尼察展開會戰,最終得到庫曼人騎兵援助的亞琛大獲全勝,俘虜了狄奧多勒·安吉列,科洛克尼察戰役也成為了他的滑鐵盧。此君成為階下囚之後本來也可安度餘生,但他後來居然鋌而走險刺殺亞琛,事情敗露後被保加利亞人刺瞎雙眼。受此重創後,伊庇魯斯王國先後丟失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名存實亡,再也沒有能力角逐君士坦丁堡的王冠。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勒·安吉列的的滑鐵盧

伊庇魯斯軍隊的狂飆突進讓拉丁帝國的君主鮑德溫二世坐立難安,他選擇與強大的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君主約翰·亞琛結盟。這一消息讓狄奧多勒·安吉列氣的咬牙切齒,因為保加利亞人原本是伊庇魯斯的盟友,他們本來相約聯合共同對付拉丁帝國和尼西亞帝國。亞琛與鮑德溫二世的盟約嚴重損害了伊庇魯斯王國的利益,以拜占庭復國者自居的狄奧·多勒·安吉列無法容忍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的侵略者結盟,於是便調集軍隊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違背原則的保加利亞人。1230年,兩軍在馬利卡河流域的科洛克尼察展開會戰,最終得到庫曼人騎兵援助的亞琛大獲全勝,俘虜了狄奧多勒·安吉列,科洛克尼察戰役也成為了他的滑鐵盧。此君成為階下囚之後本來也可安度餘生,但他後來居然鋌而走險刺殺亞琛,事情敗露後被保加利亞人刺瞎雙眼。受此重創後,伊庇魯斯王國先後丟失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名存實亡,再也沒有能力角逐君士坦丁堡的王冠。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保加利亞人的野心

戰勝伊庇魯斯王國的保加利亞人成為尼西亞帝國光復拜占庭的又一個競爭對手。事實上早在亞琛與拉丁帝國結盟之時,他就預料到會與狄奧多勒·安吉列有一場大決戰。亞琛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渴望建立一個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聯合王國,以洗刷200年前第一保加利亞帝國被馬其頓王朝的巴西爾二世滅亡的恥辱。早在訂立盟約之前,他就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鮑德溫二世使自己能以攝政王的身份入主君士坦丁堡,但此舉遭到了拉丁騎士和僧侶們的堅決反對,他們選擇了耶路撒冷名義上的國王,已經80高齡的法國人布里恩的約翰掌控攝政之權,使得亞琛的如意算盤化為泡影。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勒·安吉列的的滑鐵盧

伊庇魯斯軍隊的狂飆突進讓拉丁帝國的君主鮑德溫二世坐立難安,他選擇與強大的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君主約翰·亞琛結盟。這一消息讓狄奧多勒·安吉列氣的咬牙切齒,因為保加利亞人原本是伊庇魯斯的盟友,他們本來相約聯合共同對付拉丁帝國和尼西亞帝國。亞琛與鮑德溫二世的盟約嚴重損害了伊庇魯斯王國的利益,以拜占庭復國者自居的狄奧·多勒·安吉列無法容忍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的侵略者結盟,於是便調集軍隊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違背原則的保加利亞人。1230年,兩軍在馬利卡河流域的科洛克尼察展開會戰,最終得到庫曼人騎兵援助的亞琛大獲全勝,俘虜了狄奧多勒·安吉列,科洛克尼察戰役也成為了他的滑鐵盧。此君成為階下囚之後本來也可安度餘生,但他後來居然鋌而走險刺殺亞琛,事情敗露後被保加利亞人刺瞎雙眼。受此重創後,伊庇魯斯王國先後丟失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名存實亡,再也沒有能力角逐君士坦丁堡的王冠。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保加利亞人的野心

戰勝伊庇魯斯王國的保加利亞人成為尼西亞帝國光復拜占庭的又一個競爭對手。事實上早在亞琛與拉丁帝國結盟之時,他就預料到會與狄奧多勒·安吉列有一場大決戰。亞琛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渴望建立一個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聯合王國,以洗刷200年前第一保加利亞帝國被馬其頓王朝的巴西爾二世滅亡的恥辱。早在訂立盟約之前,他就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鮑德溫二世使自己能以攝政王的身份入主君士坦丁堡,但此舉遭到了拉丁騎士和僧侶們的堅決反對,他們選擇了耶路撒冷名義上的國王,已經80高齡的法國人布里恩的約翰掌控攝政之權,使得亞琛的如意算盤化為泡影。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崛起

保加利亞人的快速擴張使得本來渾渾噩噩的鮑德溫二世迷途知返,他意識到如果再與亞琛走得太近無異於與虎謀皮。於是這位拉丁君主開始採取敵視保加利亞的政策,積極挑唆巴爾幹各國組成大同盟共同對抗保加利亞,甚至對尼西亞帝國做出了重大讓步,承認其盟主地位。而尼西亞君主約翰三世也與剛興起的塞爾維亞人結盟,準備向保加利亞進攻。就在此時,蒙古人入侵東歐,摧枯拉朽般的攻佔了許多土地。這迫使保加利亞帝國不得不暫時放棄進攻尼西亞的計劃,轉而向蒙古人稱臣納貢。而約翰三世也主動示好蒙古人,換取了東方的和平,使他們可以利用保加利亞人無暇顧及自己的機會奪取拉丁人控制的君士坦丁堡。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勒·安吉列的的滑鐵盧

伊庇魯斯軍隊的狂飆突進讓拉丁帝國的君主鮑德溫二世坐立難安,他選擇與強大的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君主約翰·亞琛結盟。這一消息讓狄奧多勒·安吉列氣的咬牙切齒,因為保加利亞人原本是伊庇魯斯的盟友,他們本來相約聯合共同對付拉丁帝國和尼西亞帝國。亞琛與鮑德溫二世的盟約嚴重損害了伊庇魯斯王國的利益,以拜占庭復國者自居的狄奧·多勒·安吉列無法容忍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的侵略者結盟,於是便調集軍隊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違背原則的保加利亞人。1230年,兩軍在馬利卡河流域的科洛克尼察展開會戰,最終得到庫曼人騎兵援助的亞琛大獲全勝,俘虜了狄奧多勒·安吉列,科洛克尼察戰役也成為了他的滑鐵盧。此君成為階下囚之後本來也可安度餘生,但他後來居然鋌而走險刺殺亞琛,事情敗露後被保加利亞人刺瞎雙眼。受此重創後,伊庇魯斯王國先後丟失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名存實亡,再也沒有能力角逐君士坦丁堡的王冠。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保加利亞人的野心

戰勝伊庇魯斯王國的保加利亞人成為尼西亞帝國光復拜占庭的又一個競爭對手。事實上早在亞琛與拉丁帝國結盟之時,他就預料到會與狄奧多勒·安吉列有一場大決戰。亞琛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渴望建立一個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聯合王國,以洗刷200年前第一保加利亞帝國被馬其頓王朝的巴西爾二世滅亡的恥辱。早在訂立盟約之前,他就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鮑德溫二世使自己能以攝政王的身份入主君士坦丁堡,但此舉遭到了拉丁騎士和僧侶們的堅決反對,他們選擇了耶路撒冷名義上的國王,已經80高齡的法國人布里恩的約翰掌控攝政之權,使得亞琛的如意算盤化為泡影。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崛起

保加利亞人的快速擴張使得本來渾渾噩噩的鮑德溫二世迷途知返,他意識到如果再與亞琛走得太近無異於與虎謀皮。於是這位拉丁君主開始採取敵視保加利亞的政策,積極挑唆巴爾幹各國組成大同盟共同對抗保加利亞,甚至對尼西亞帝國做出了重大讓步,承認其盟主地位。而尼西亞君主約翰三世也與剛興起的塞爾維亞人結盟,準備向保加利亞進攻。就在此時,蒙古人入侵東歐,摧枯拉朽般的攻佔了許多土地。這迫使保加利亞帝國不得不暫時放棄進攻尼西亞的計劃,轉而向蒙古人稱臣納貢。而約翰三世也主動示好蒙古人,換取了東方的和平,使他們可以利用保加利亞人無暇顧及自己的機會奪取拉丁人控制的君士坦丁堡。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邁克爾八世光復君士坦丁堡

拉斯卡利斯家族的末代尼西亞君主約翰四世即位時還是一位天真爛漫的七歲男童,帝國的王權旁落在科穆寧巴列奧略家族的邁克爾手上。此君雖是貴族出身,但絲毫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之意,反而顯得文質彬彬,平易近人,但他的政治手段卻城府極深,狠毒無情。他先是在1258年乘著約翰四世年幼無知,聯合貴族發動政變處死了原先的攝政王喬治·木扎倫並取而代之,又在第二年成為共治皇帝。後來以鎮壓叛亂的名義發兵擊敗了支持拉斯卡利斯王朝的貴族諸侯,確定了絕對的統治權威。

擺平國內的敵對勢力後,雄心勃勃的邁克爾八世看到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時機已經成熟,他首先依靠金錢獲得了熱那亞艦隊的支持,命令自己的心腹大將阿歷克塞帶著800人的偵查部隊視察保加利亞人的動向,確定其沒有威脅之後,與希臘居民裡應外合,對君士坦丁堡發動突襲,靠抵押財產度日的鮑德溫二世根本來不及反應,也不會有什麼退敵良策,只能連夜乘小船逃命。1261年8月15日,君士坦丁堡重新回到了希臘人的手中,光復拜占庭帝國的事業也宣告成功。

"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在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的支持下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聖徒們”前進到威尼斯的時候,由於錢糧供給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費用,這支非正義的軍隊在一位東羅馬王子的慫恿下,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矛盾,一舉攻陷了曾經輝煌無比的君士坦丁堡並毫無人性的屠城三日,還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拉丁帝國。然而十字軍並沒有完全佔領整個帝國。在昔日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上依然有三個希臘人的割據政權在守護著拜占庭的榮光。他們分別是科穆寧家族後裔在黑海東南角建立的特拉布鬆王國,安吉列家族的邁克爾一世在希臘半島西北角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以及拉斯卡利斯家族的狄奧多勒在小亞細亞北部建立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伊庇魯斯王國的奮進

在這三個所謂的“流亡政權”中,唯有特拉布鬆王國屬於偏安一隅,從不敢奢望進取的自守之徒。而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則為了角逐光復拜占庭事業的領袖資格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其實就先天條件來說伊庇魯斯王國要更佔優勢,甚至曾無限接近於成功。它囊括了古代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和埃託利亞的全部領土。第二代君主狄奧多勒·安吉列·杜卡斯·科穆寧先是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一連串拜占庭歷代皇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立志要讓君士坦丁堡再度偉大起來。

安吉列家族的狄奧多勒上臺做得第一件事就震驚了羅馬教廷。1216年,拉丁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弗蘭德的亨利因病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亨利的妹夫,法國的奧賽爾伯爵,稱彼得二世,由教皇霍諾留三世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但倒黴的彼得在途徑伊庇魯斯山區的時候被強勢的狄奧多勒·安吉列俘虜,受盡了虐待,不久便在監獄裡一命嗚呼了。因此當時西方輿論和史書中對這位狄奧多勒極盡詆譭之能事。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和平演變策略

正當拜占庭人為狄奧多勒·安吉列的“行俠仗義”歡呼之時,尼西亞帝國則試圖通過和平演變來曲線救國。在彼得屍骨未寒之際,狄奧多勒一世(狄奧多勒·拉斯卡利斯)居然乘人之危,向彼得的遺孀尤德蘭展開交涉,併成功迎娶了她的女兒瑪利亞,企圖通過聯姻入主君士坦丁堡。他還派出使者尼古拉斯與羅馬教皇進行交涉,消除東西方教會的分歧,以獲得天主教的支持。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隨著尤德蘭成為拉丁帝國的攝政以及狄奧多勒一世不幸去世(1222年),和平演變這條路成為了尼西亞帝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與狄奧多勒一世相反,新登基的君主約翰三世屬於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他先是在1225年,逼迫拉丁帝國承認了尼西亞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權,進而又派軍隊迅速攻入巴爾幹半島,並受到當地希臘居民的夾道歡迎,從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色雷斯全境,建立自己的強權統治。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為何尼西亞和伊庇魯斯無法一致對外?

就在尼西亞軍隊佔領色雷斯的前一年,狄奧多勒·安吉列率領伊庇魯斯的軍隊攻佔了拉丁帝國控制的重鎮薩洛尼卡。這時候如果兩支希臘人的軍隊可以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的話,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大業極有可能提前完成。然而這種最讓拉丁帝國擔心的情況卻並沒有發生。此時的狄奧多勒·安吉列,已經有了稱帝的野心,他想要壓倒尼西亞帝國的君主,成為拜占庭光復事業的領袖。關於這兩個希臘化國家的恩怨,還得從他們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邁克爾一世創建伊庇魯斯王國的時候,狄奧多勒·安吉列曾經作為人質被長期軟禁在尼西亞帝國,後來他的哥哥邁克爾一世以向尼西亞帝國宣誓效忠,承認其為伊庇魯斯的宗主國為代價,換取了弟弟的自由。從內心上說狄奧多勒·安吉列十分想彌補兄長留下的遺憾。在攻取薩洛尼卡後,他便下定決心要擺脫的尼西亞帝國對自己的束縛,他找到了當時全保加利亞的大主教迪米特里·科瑪特努斯為自己舉行塗油禮,穿上了象徵王權的紫袍和紅靴子,宣告了自己登基的神聖性與合法性。從這時候開始,這塊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土地成為了拉丁帝國、伊庇魯斯王國和尼西亞帝國角逐權力的競技場。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拉丁帝國的窮困潦倒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拉丁帝國這一邊,彼得二世慘死於伊庇魯斯山區之後,他的遺孀尤德蘭僅僅當了兩年攝政就傳給位自己的次子羅伯特,自此以後拉丁帝國的君主們不是平庸就是無能,他們既沒有鮑德溫一世的勇氣,也沒有亨利的左右逢源。到了鮑德溫二世在位時期,所謂的拉丁帝國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西歐各國請求援助。他將皇宮的鎏金屋頂與個人的收藏品抵押給威尼斯商人以換取金銀勉強度日,甚至已經落魄到將自己的兒子變成抵押品的程度,而人民則過著飢餓貧窮的生活,君士坦丁堡根本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勒·安吉列的的滑鐵盧

伊庇魯斯軍隊的狂飆突進讓拉丁帝國的君主鮑德溫二世坐立難安,他選擇與強大的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君主約翰·亞琛結盟。這一消息讓狄奧多勒·安吉列氣的咬牙切齒,因為保加利亞人原本是伊庇魯斯的盟友,他們本來相約聯合共同對付拉丁帝國和尼西亞帝國。亞琛與鮑德溫二世的盟約嚴重損害了伊庇魯斯王國的利益,以拜占庭復國者自居的狄奧·多勒·安吉列無法容忍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的侵略者結盟,於是便調集軍隊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違背原則的保加利亞人。1230年,兩軍在馬利卡河流域的科洛克尼察展開會戰,最終得到庫曼人騎兵援助的亞琛大獲全勝,俘虜了狄奧多勒·安吉列,科洛克尼察戰役也成為了他的滑鐵盧。此君成為階下囚之後本來也可安度餘生,但他後來居然鋌而走險刺殺亞琛,事情敗露後被保加利亞人刺瞎雙眼。受此重創後,伊庇魯斯王國先後丟失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名存實亡,再也沒有能力角逐君士坦丁堡的王冠。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保加利亞人的野心

戰勝伊庇魯斯王國的保加利亞人成為尼西亞帝國光復拜占庭的又一個競爭對手。事實上早在亞琛與拉丁帝國結盟之時,他就預料到會與狄奧多勒·安吉列有一場大決戰。亞琛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渴望建立一個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聯合王國,以洗刷200年前第一保加利亞帝國被馬其頓王朝的巴西爾二世滅亡的恥辱。早在訂立盟約之前,他就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鮑德溫二世使自己能以攝政王的身份入主君士坦丁堡,但此舉遭到了拉丁騎士和僧侶們的堅決反對,他們選擇了耶路撒冷名義上的國王,已經80高齡的法國人布里恩的約翰掌控攝政之權,使得亞琛的如意算盤化為泡影。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崛起

保加利亞人的快速擴張使得本來渾渾噩噩的鮑德溫二世迷途知返,他意識到如果再與亞琛走得太近無異於與虎謀皮。於是這位拉丁君主開始採取敵視保加利亞的政策,積極挑唆巴爾幹各國組成大同盟共同對抗保加利亞,甚至對尼西亞帝國做出了重大讓步,承認其盟主地位。而尼西亞君主約翰三世也與剛興起的塞爾維亞人結盟,準備向保加利亞進攻。就在此時,蒙古人入侵東歐,摧枯拉朽般的攻佔了許多土地。這迫使保加利亞帝國不得不暫時放棄進攻尼西亞的計劃,轉而向蒙古人稱臣納貢。而約翰三世也主動示好蒙古人,換取了東方的和平,使他們可以利用保加利亞人無暇顧及自己的機會奪取拉丁人控制的君士坦丁堡。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邁克爾八世光復君士坦丁堡

拉斯卡利斯家族的末代尼西亞君主約翰四世即位時還是一位天真爛漫的七歲男童,帝國的王權旁落在科穆寧巴列奧略家族的邁克爾手上。此君雖是貴族出身,但絲毫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之意,反而顯得文質彬彬,平易近人,但他的政治手段卻城府極深,狠毒無情。他先是在1258年乘著約翰四世年幼無知,聯合貴族發動政變處死了原先的攝政王喬治·木扎倫並取而代之,又在第二年成為共治皇帝。後來以鎮壓叛亂的名義發兵擊敗了支持拉斯卡利斯王朝的貴族諸侯,確定了絕對的統治權威。

擺平國內的敵對勢力後,雄心勃勃的邁克爾八世看到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時機已經成熟,他首先依靠金錢獲得了熱那亞艦隊的支持,命令自己的心腹大將阿歷克塞帶著800人的偵查部隊視察保加利亞人的動向,確定其沒有威脅之後,與希臘居民裡應外合,對君士坦丁堡發動突襲,靠抵押財產度日的鮑德溫二世根本來不及反應,也不會有什麼退敵良策,只能連夜乘小船逃命。1261年8月15日,君士坦丁堡重新回到了希臘人的手中,光復拜占庭帝國的事業也宣告成功。

為何最後光復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亞帝國?

一家之言

縱觀13世紀拜占庭帝國的光復歷程,我們會發現最後勝利的尼西亞帝國原本並不是領跑者,安吉列家族統治的伊庇魯斯王國曾經無限接近於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但狄奧多拉·安吉列在外交問題上的毛躁導致伊庇魯斯遭受了滅頂之災,從此一蹶不振。而保加利亞帝國也曾經一度想染指拜占庭的王冠,只不過上天和他們開了一個大玩笑,蒙古人的鐵蹄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否則他們結局可能比伊庇魯斯王國更慘。

反觀尼西亞帝國的外交政策則要顯得識時務的多,約翰三世也曾與保加利亞人結盟試圖進攻君士坦丁堡,但亞琛的臨陣反水讓約翰三世的計劃化為泡影,但他並沒有逞匹夫之勇,而是選擇了隱忍,在面對蒙古人的威脅時,尼西亞人依然選擇了務實的政策,向蒙古人示好以換取暫時的穩定。此外尼西亞帝國還有另外一個不宜被人發現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地處小亞細亞北部,與君士坦丁堡只隔了一個海峽又遠離巴爾幹半島這塊是非之地,事實上伊庇魯斯和保加利亞的鬥爭再加上蒙古人的威脅,使得尼西亞帝國坐收漁翁治理,輕而易舉的戰勝了兩個競爭對手,這足以彌補他們在“起跑線”上的劣勢。而拉丁帝國則早已成為西歐諸國的棄子,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對於拉丁人也沒有半點好感,拉丁人的君主沒有智慧也沒有實力來阻擋希臘人復興拜占庭帝國的事業。尼西亞帝國的爆冷取勝即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