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中國歷史 劉邦 劉濞 雍齒 中陽寒客 2017-06-06

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史記、高祖本紀》載: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別將追之。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十餘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乃並復豐,比沛。於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白話文就是:漢十二年十月,高祖在會甄已經擊敗黥布的軍隊,黥布逃走。高祖命令別將追擊他。高祖率軍歸還,路過沛縣,停留下來。在沛宮擺設酒宴,把過去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全部召集來縱情暢飲。挑選沛中兒童,得到了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喝到酣暢,高祖擊著築,自己作了一首詩,唱起來:“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兒童都跟著學唱。高祖又跳起舞,感慨傷懷,淚下數行,對沛縣父兄們說:“遠遊的人思念故鄉。我雖然建都關中,千秋萬歲後,我的魂魄還是願意懷思沛縣。我從做沛公開始,誅暴討逆,終於取得了天下。用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沛縣父老兄弟、長輩婦女、舊時朋友,天天開懷暢飲,極為歡欣,說舊道故,取笑作樂。過了十多天,高祖想要離去,沛縣父老兄弟執意挽留高祖。高祖說:“我的隨從人員眾多,父兄們供養不起。”於是高祖就動身了。沛縣百姓傾城而出,都到沛邑西貢獻牛酒。高祖又停留下來,搭起帳篷,飲宴三天。沛縣父兄們都叩頭請求說:“沛縣幸運地得到免除徭役,豐縣還沒有獲准免除,請陛下哀憐豐縣。”高祖說:“豐縣是我生長的地方,絕不會忘記,我只是因為豐縣子弟以雍齒的緣故反叛我而去幫助魏國,(所以才不免除它的徭役。)”沛縣父兄們堅持請求,這才一併免除了豐縣的謠役,和沛縣相同,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豐沛相隔區區不足百里,那麼劉邦當年過沛而沒回豐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和劉邦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圓滑息息相關,劉邦對待世故情仇有自己的獨到之見。對事情的處理極具有王家風格。具體到點有如下三條:一,大恩必報,報必厚報;二,愛恨有度,處理有方;三,大是大非,抑揚頓挫。《史記》載“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當初跟隨劉邦隱匿芒碭山的大多都是沛縣子弟,因此劉邦江山的取得可謂是沛縣子弟的功勞最大。沛縣是劉邦的發跡之地,助其建功立業的朋友圈也多在沛縣,從這點上來講劉邦過沛而沒回豐自在情理當中。而豐縣呢?劉邦最初豐縣起兵,豐縣本是劉邦反秦的大本營,且他的豐縣老家有一部分人已遷入關中,在豐縣劉邦確已牽掛不多,再加上雍齒降魏之痛他不回老家豐縣也正反應出劉邦“厚沛薄豐”之大度。

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還有種說法當初他反秦攻打豐縣時,豐縣人民並不怎麼支持他,於是他當上皇帝后,只給沛縣人免了稅,沒有給他的故鄉豐縣免,後來在沛縣人的請求下才給豐縣免了稅。“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很顯然豐子弟皆高祖老家故舊,高祖怎麼又能忘了?高祖不會不賜恩。然,賜恩和懲罰劉邦必須拿捏好,首先劉邦想讓沛縣子弟知道當初豐子弟隨雍齒反魏是不對的,當然豐子弟反魏或許有局勢的原因,或是被迫叛劉。故意不回豐縣,不給豐縣免稅,先不賜恩,待沛父老固求,恰是“劉備摔阿斗”,接著“以豐比沛”既了卻舊怨,也更彰顯了其對沛縣子弟的深情回報,同時也更凸顯劉邦作為帝王之情義大度。

漢劉邦為什麼在沛縣說“豐吾所生長,及不忘耳”?

無心不帝王,無情不丈夫,作為一代帝王,劉邦的處事、性格決定了其必成大事!單單從劉邦過沛而不歸豐之中陽裡,厚沛薄豐足以使人悟出帝家之風範,這也是正是項羽所比之不及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