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都已經退位了,袁世凱為何還要將隆裕太后活活逼死?

中國近代史 隆裕太后 袁世凱 清朝 坑爹史冊 2017-04-28

作者:金滿樓

1912年2月12日,在除夕到來之前,清廷宣佈退位。

1913年2月22日,也就是清廷覆亡一年零十天之後,隆裕太后因痰症發作去世。

就在一週前,她剛好度過了自己的46歲生日。

彌留之際,這位揹負了大清滅亡責任的女人對年僅7歲的溥儀說:

“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

隨後,她又對旁邊侍立的內務府大臣、太保世續說:

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

待亡之人,語意悽慘悲涼,令人不堪卒讀。

隆裕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

鑑於中國的王朝史在這位才智平庸的女人手中終結,她的去世無疑具有強烈的歷史象徵意義。

清帝都已經退位了,袁世凱為何還要將隆裕太后活活逼死?

公道地說,無論是攝政王載灃還是隆裕太后,他們治國或許無方,但從人品上說都不是什麼壞人。

至少,他們順應了時代的潮流,首創了中國歷史上以談判和平移交政權的先例,而這也使得國家免於分裂對立,人民免於兵燹浩劫。

這種姿態與舉動,無疑是識大體的,不應抹殺,更不應貶低。

如放寬歷史的視角,清帝退位不到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戰爭進行中或結束後,俄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帝國的皇帝們都陸續步清帝之後塵而走下皇位。

從這個角度上說,辛亥革命或許是一種世界歷史進程的趨勢所在,而不能簡單歸結為一場國內革命。

事實上,相比於沙皇或德皇的遭遇,清帝的退位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出悲劇。

清帝都已經退位了,袁世凱為何還要將隆裕太后活活逼死?

隆裕太后死後,民國政府給予了極為隆重的禮遇。

大總統袁世凱通令全國下半旗一天,文武官員服喪二十七天,全體國務員親往致祭。

不僅如此,袁大總統本人還親自在衣袖上纏了黑紗,以示對舊主的哀悼。

隨後,袁世凱政府又安排在太和殿舉行了國民哀悼大會,由參議長吳景濂親自主祭。

開祭之日,就連當時已退隱青島的前內閣協理大臣(相當於副總理)、遺老徐世昌,也拖著條小辮子趕來祭奠。

隆裕太后贊襄共和之舉,於民有利,於國有功,加上其夫光緒皇帝為人所同情,她在喪後有如此待遇,倒也還算說得過去。

當年冬天,在光緒皇帝和隆裕太后奉安之際(即將兩人遺體合葬入崇陵),遺老們還在樑各莊的靈棚裡演出了這樣一出活劇:

活劇的兩位主角,一個是前清進士、原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僚、廣東宣慰使樑鼎芬(後成為溥儀的師傅);

另一位,則是自命“孤臣”的前學部副大臣兼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勞乃宣。

話說這兩人正在傾情哀號時,突然看到國務總理趙秉鈞帶領國務員前來致祭。

趙秉鈞等人還算識禮節,他們來後即脫下民國大禮服,換上清朝素袍褂行三跪九叩大禮。

樑鼎芬見後十分興奮,也不知道那根筋搭錯了,他突然跑到一個沒有穿清朝袍褂而仍舊著西裝大禮服的國務員面前,並指著其鼻子大罵:

你是誰?你是哪國人?

被樑鼎芬罵的是誰呢?原來是前山東巡撫、現民國政府外交總長孫寶琦。

孫寶琦之父孫詒經被遺老們視為同治光緒年間的名臣,孫本人與樑鼎芬也不算陌生,他當時被這個老朋友罵得莫名其妙。

清帝都已經退位了,袁世凱為何還要將隆裕太后活活逼死?

正發愣間,樑鼎芬卻氣得滿臉通紅,他手指頭哆嗦著,指著孫寶琦大罵道:

“你忘了你是孫詒經的兒子!你做過大清的官,今天穿著這身衣服來見先帝先後,行這樣的禮……

你、你還有廉恥嗎?你……是個什麼東西!?”

正當周圍人一片愕然之時,正在哀嚎的勞乃宣也趕來幫腔:

“罵得好!你是個什麼東西?”

樑鼎芬和勞乃宣的一唱一和,把更多的人招來,孫寶琦尷尬之餘,只好低著頭連說:

“不錯,不錯,我不是東西,我不是東西!”

如此,這幕活劇才告結束。

按,據莊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說,其看過張勳的自傳,其中稱:隆裕太后之死,系袁世凱逼迫其限期移宮所致,而不僅僅是因為痰症。

也算一說,姑且錄之吧!

(節選自:金滿樓:《天命所終:大清帝國的衰亡》,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新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