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中國近代史 李鴻章 梁啟超 中國歷史 日本 歷史風雲天下 2018-12-01

晚清的歷史,是風雲激盪,人傑輩出的,卻更是恥辱和尊嚴掃盡的時代,人說時勢造英雄,林則徐應大勢而虎門銷煙,留下一則千古佳話;曾國藩順潮流而動,創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赫赫威名傳青史;還有張之洞實業救國,左宗棠定鼎新疆,而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他的身前身後留下的名是那麼的褒貶不一,給後世以無盡遐想的辯論空間。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歷史當真是令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個人物如果沒有被徹底蓋棺定論,那麼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則亦正亦邪的絕非少數,而“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這句話用來例證是最好不過的了。

最早接觸李鴻章的時候,是從歷史書本上和一些影視作品之中,那時的李鴻章上海之戰嶄露頭角,開始以主角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這些媒介傳遞出的信息是李鴻章是小人,是奸臣,是賣國賊的形象居多,當初也對此人是嗤之以鼻的,可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隨著更多信息的匯聚和融合,李鴻章的形象不再是“醜陋的”,反而更多的是對其同情和理解,甚至於敬佩!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李鴻章在鎮壓太平天國期間,在蘇州戰場上,他一改對太平軍投降的承諾,痛下殺手,殺降事件自古不降,是為心狠手辣,毫無誠信;李鴻章一手創辦洋務運動,北洋水師耗費巨大,對外宣稱戰力非凡,可最終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慘敗於彈丸小國日本,是為無所作為,禍國殃民;面對內憂外患,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的古有之地,而大力發展海上力量,如若不是左宗棠挺身而出,背棺出征,新疆將與中華無緣,是為目光短淺;“宰相合肥天下瘦”是為李鴻章公權私用,中飽私囊;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的簽訂,是為賣國求榮,這一切儼然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徒的形象。

時間的流逝,方知識人看物是需要融合進時代背景下來咀嚼的,原來世界是很複雜,人心是難以捉摸的,斷章取義的大有人在,跟風現象使得三人成虎,看問題不應是那麼表面,本質才是關鍵,有所失必有所得,將損失減低到最小,將利益最大化那才是不輸,同時代的梁啟超發自肺腑的評價,他的話使人深思。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字裡行間中透露著對李鴻章的賞識和敬重,同時還有這一股悲涼之意迎面撲來,秋風落葉的蕭瑟之感。

清末,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先有鴉片戰爭,再有太平天國起義,後來西方列強,彈丸日本,他們巧取豪奪,中國百姓水深火熱,統治階層腐敗無能,那個時代有識之士的有力無處使的乏力感讓他們痛徹心扉。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問題出現總得解決吧,李鴻章創建淮軍,充當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協同軍,同治四年,僧格林沁鐵騎全軍覆沒,捻軍一時勢大,李鴻章被派往剿捻,起義漸漸平定後,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又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從此李鴻章成為洋務重臣,創辦起了北洋水師,當然像各種類型的實業更是數不勝數,北洋水師是強大的,當時的世界排名也是靠前於日本的,可是因為清廷內部腐敗,軍費匱乏,使得北洋水師暮氣遲重,已不復初期,李鴻章多次反饋,卻是滿懷希望而來,敗興而歸,須知,甲午戰爭與其說是中國與日本之戰,不如說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與眾志成城的日本君臣百姓的一戰;西方列強蠻橫無理,巧取豪奪,落後捱打的局面只能硬著頭皮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國禍而自然的轉嫁到了百姓身上,承擔了本不應該承擔的罪責,責任總該有人承擔吧,李鴻章作為簽訂人,很自然的給清政府背黑鍋了;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李鴻章和東南各地督撫互通有無,保住了東南各省免受荼毒,概不奉詔,不陪慈禧瘋了。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李鴻章的一生走過來當真是不容易的,在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李鴻章是憂國憂民的,他的過錯誠然不少,可是他最終的所為大都是基於時代背景下的順勢,以及順勢後的無奈,他不曾叛國,不曾奸逆,猶記得馬關條約的簽訂,李中堂在日本遇刺而藉此將賠償壓低的幕幕場景,一個72歲高齡的老人,為國家而勞累奔波,這可能是一個賣國賊嗎?

“年少不知李鴻章”,梁啟超話使人深思,毛主席一語中的,盡滄桑

毛主席曾評價李鴻章“舟大而水淺也”,一語中的,李中堂為社稷而奮起的雄姿掩蓋在了歷史的重重煙霧之中,他默默的擔負著罵名,直至死去,“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經歷之後盡滄桑,將李鴻章放在那個錯綜複雜的局勢之中,他是功大於過的,大家覺得呢?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