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亂哄哄的“天京事變”,以楊秀清被殺開始,韋昌輝伏誅而收場。真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一幕卸下,下一幕那還是要繼續滴。

很多人主觀的認為,“天京事變”那就由洪秀全策劃,為了清除危險勢力,獲取太平天國最高統治權,而導演的一場宮變奪權的大戲。隨著東王和北王的相繼被殺,大權自然而然的要落到洪秀全手中。然而事實上,這是你們高估洪秀全了,在這場看似處處有他的奪權大戲之中,他所擔當的角色自始至終僅僅是處理善後之類的配角。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從早在“拜上帝會”的那個階段時,由軍師實際掌管大權,而“天王”作為革命領袖的制度已經形成雛形。“軍師”的位置本來是馮雲山為自己留的,後來的“金田起義”,楊秀清與蕭朝貴假借“天父下凡”,而取代了馮雲山的地位,這種制度已經成了太平天國不可更改的制度。這種制度的好處就在於,天王和軍師之間可以相互節制,誰也不能為所欲為。楊秀清妄圖更改這種制度,想要一家獨大,招來了所有人的不滿,所以他非死不可。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楊秀清和韋昌輝的死,卻是讓洪秀全撿了一個現成的便宜,想著從此就能搬開壓在自己身上多年的大石頭了,但是結果呢?滿朝的大臣都推舉讓翼王石達開提理政務,洪秀全不敢犯眾怒,只好咬著牙答應。我們前面文章說過,此時的太平天國,早已不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而是“上帝”的太平天國。本來韋昌輝奉命誅殺楊秀清,這已經讓洪秀全失去很大一部分人心,好不容易把“誅殺上帝代言人”的罪責摘乾淨了,他自然不敢再給自己找麻煩。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但是,楊秀清多年以來給他帶來的陰影,在他的心中始終是揮之不去,他很怕石達開成為第二個“楊秀清”。楊秀清好在還是借“天父”上位的,而石達開卻是這“六王”之中,唯一一個不裝神弄鬼,僅僅靠戰功就能取得如此高的影響力的。他的地位一旦坐實,那相比楊秀清來說可能更難以撼動。曾國藩曾經就說:“逆首石達開狡悍為諸賊之冠”,左宗棠也說:“(石達開)其才智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傅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儼然都把石達開當成了太平軍的支柱。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所以,一直在楊秀清面前裝孫子的洪秀全,這次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當孫子了。就開始重用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一個封為“安王”一個封為“福王”,給予他們很大的權力。結果這兩個廢物點心太不爭氣,很多高層對於他們的命令都不當回事兒,反而對於石達開的命令那是奉若“聖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一對比更是讓洪秀全後脊樑涼颼颼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洪秀全在太平天國的威信,早已經沒有剛開始那麼高了。

解讀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為什麼非要逼走石達開?

那麼後面的事情,雖然沒有詳細的歷史資料,但是我們大致也能猜到了。洪秀全對石達開表現出極大地不信任,對於石達開的命令處處掣肘,生怕他做大。石達開害怕自己落得楊秀清的下場,就率眾出走安慶,並忽悠走了太平天國一大批將領。經過接連著這麼兩次致命的折騰,太平軍實力大減而且軍心渙散,洪秀全也是灰心喪氣,一掃之前的清明氣象,過了最後幾年糜爛腐敗的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