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阜平歷史由來

阜平縣,隸屬河北省保定市,東與曲陽、唐縣交界,東北與淶源為鄰,西與山西省五臺縣相接,西北與山西省繁峙縣接壤,南與行唐縣、靈壽縣毗連,北與山西省靈丘縣交接。全縣面積2496平方公里,轄5鎮8鄉1個社管會。漢族為主 ,有蒙古、回、滿、藏、苗、壯等少數民族。阜平為全山區縣,屬太行山山系,境內地形複雜。屬暖溫帶半溼潤地區,氣候為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達35.09%,植被覆蓋率達80.8%, 被譽為深山老峪“香格里拉”。阜平旅遊景點有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石佛堂等。

阜平縣情的特點是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挺進阜平,在這裡建立了中國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被譽為“模範根據地的模範縣”。

河北保定阜平歷史由來

阜平縣。據《河北省縣名考原》雲:“境內多山,治所適當平坦,縣或以此名”,阜為“興旺昌盛”之意。夏商時代,阜平屬冀州地域。周朝時,隸屬幷州。春秋時為鮮虞國之地,戰國時系中山國的地方。

秦朝時,為南行唐、上曲陽二縣地。屬恆山郡。漢朝時,為南行唐、上曲陽二縣地。前漢屬冀州常山郡;後漢屬冀州常山國。

魏、晉時,為南行唐、上曲陽二縣地,屬鎮州常山郡。北齊、北周時為行唐、上曲陽二縣地。

隋,唐時,為行唐、上曲陽二縣地,屬鎮州常山郡。五代時,為行唐、曲陽二縣地。

北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以行唐縣之西北鏡置為北寨。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又析行唐縣二鄉屬北寨,屬河北西路真定府。

河北保定阜平歷史由來

金國時,宋之北寨,金初改曰北鎮。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以北鎮並析曲陽之西北境置阜平縣。屬河北西路真定府。

元朝時,屬真定路所轄。明朝時,屬真定府所轄。清朝時,屬真定府(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真定府改名為正定府)所轄。據《阜平縣誌》載;清朝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因“高鼎之亂”廢縣,省入曲陽、行唐二縣。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又復設阜平縣,當時因為縣城坍塌,曾寄治於王快鎮,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復移今治。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阜平縣隸屬直隸省范陽道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隸屬直隸省保定道(民國三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隸屬河北省(公元1928年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阜平縣隸屬河北省定縣專區;一九五四年定縣專區撤銷後,為河北省保定專區區所轄。 1970年屬保定地區。

1994年12月24日,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併改稱保定市,阜平縣屬之至今未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