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什麼能夠硬扛蒙古44年之久?

中國古代史 南宋 蒙古 宋朝 中國歷史 歷史研習社 2018-12-02

文/王凱迪

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古人,從公元1206年開始,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便建立了空前絕後的征服大業,從匈牙利的多瑙河到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再到西亞的巴格達與敘利亞,蒙古人的騎兵縱橫歐亞,幾無一合之敵。然而,這支征服世界的軍隊在南宋卻遇到了硬骨頭,1235-1279年,南宋軍民用鮮血創造了奇蹟。

三路攻宋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調集大軍分三路南下伐宋。西路由次子闊端率軍進入陝西、四川;中路由三子闊出和諸王率領攻襄漢;東路由大將口溫不花與史天澤率領進軍江淮。這三個戰略方向便是蒙古與南宋交戰的三個主要戰場,也是歷來中原王朝南下征服的主要路線。宋朝軍民欲以一己之力抵抗蒙古人,便要在這三個戰場上保持不敗。倘若蜀地有失,則荊襄危殆,若荊襄不保,則蒙古人可順流而下,直達臨安,如兩淮失陷,更是國亡無日。

南宋為什麼能夠硬扛蒙古44年之久?

圖/窩闊臺攻宋

三路抗蒙

四川戰區遼闊,山林廣闊,江流縱橫,除成都平原外,絕大部分地區為山地和丘陵,史載“車不得成軌,馬不得成列 ”,加之江河縱橫,險關重重,這些對蒙古騎兵的優勢都是很大的限制。雖然蒙古人順利入川后可以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上自由奔馳,但是川南與川東的山城連環卻將蒙古人的兵鋒徹底瓦解,是蒙古人長期難以在蜀地取得進展。

南宋為什麼能夠硬扛蒙古44年之久?

圖/釣魚城之戰

江淮方向,黃河在南宋初年改道之後,奪淮入海,在今天兩淮地區形成了密集的水網,當地又是南宋水師的重要分佈區。在這樣的防禦背景下,擅長平原陸戰的蒙古騎兵自然難以突破防線。

中路荊襄方向,孟珙提出了以襄、樊為朝廷根本,重點設防的方針,加強了襄、樊的防禦。為防備蒙軍避開長江、漢水天塹迂迴南宋戰略後方,同時加強了湖南、湖北部分地區的防禦,屯田備戰,訓練軍隊,為長期作戰而奠定基礎。隨後,南宋朝廷便以襄樊兩城在漢水天塹立足,以抵抗蒙古人的進攻腳步,蒙古人無法佔據漢水流域便不能順江而下攻取臨安,從而只能駐足於襄樊城下。

南宋為什麼能夠硬扛蒙古44年之久?

圖/忽必烈滅宋

公元1273年初,蒙古人攻取襄樊,南宋的中路防區失陷,整個國防體系崩潰,南宋便滅亡無日。

參考文獻:1.中國全史百卷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