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個千年古縣,縣名用了2000年,很多人讀錯了

山東省,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下轄17個地級市,包括52個市轄區、28個縣級市和57個縣,常住總人口9946.64萬人(2016年末)。

山東一個千年古縣,縣名用了2000年,很多人讀錯了

鄄城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因境內有鄄邑、鄄城而得名。

鄄城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稱。春秋時期為衛國鄄邑,戰國時期屬齊國甄邑;秦朝時改鄄邑為鄄城,並置成陽縣;西漢初始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而得名,並置成陽侯國後改為成陽縣(西晉改名為城陽)。

此後,歷三國、兩晉、南北朝,縣境分屬鄄城縣、城陽縣,兩縣隸屬頻繁變化,鄄城縣多次成為州郡治所。

隋朝時,於鄄城縣置濮州(濮州之名從此始),縣境分屬鄄城縣、雷澤縣(城陽縣改名)、臨濮縣(鄄城縣析置,後復入鄄城縣)。

山東一個千年古縣,縣名用了2000年,很多人讀錯了

唐朝時,縣境分屬鄄城縣、雷澤縣、臨濮縣,隸於濮州(治鄄城縣)。此後,歷五代、宋、金,縣境均分屬濮州鄄城、臨濮、雷澤3縣;金朝貞元二年(1154年年),省臨濮縣併入鄄城縣,雷澤縣降為雷澤鎮(屬鄄城縣),縣境屬濮州鄄城縣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廢鄄城縣入濮州,於鄄城置千戶,屬東昌府;景泰二年(1451年),因黃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遷至黃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範縣濮城),鄄城古城遂稱舊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初,縣境地屬濮州,雍正八年(1730年)濮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為散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濮州為濮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於濮縣河東地區復設鄄城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鄄城縣又併入濮縣

1949年,建立平原省,黃河以東為鄄城縣,黃河以西為濮縣。

此後,鄄城縣先後隸屬於平原省菏澤地區專署、山東省菏澤專署、山東濟寧專署、菏澤專署、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菏澤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改屬菏澤市至今。

山東一個千年古縣,縣名用了2000年,很多人讀錯了

鄄城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轄17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0萬人,是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PS:鄄城縣的“鄄”字,難寫又難讀,正確讀音是:juà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