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島嶼的旅遊價值當然也不俗。由於山東海島開發較早、歷史記載多,很多島嶼至今仍然留存著古人的文化遺址,可供旅遊開發。比如威海東側的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駐地,至今仍有提督府、水師學堂和炮臺遺址,有很好的旅遊教育價值。

威海定遠艦景區

劉公島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的

(圖片@貓斯圖)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島嶼的旅遊價值當然也不俗。由於山東海島開發較早、歷史記載多,很多島嶼至今仍然留存著古人的文化遺址,可供旅遊開發。比如威海東側的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駐地,至今仍有提督府、水師學堂和炮臺遺址,有很好的旅遊教育價值。

威海定遠艦景區

劉公島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的

(圖片@貓斯圖)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當然,現在人出遊主要還是為了緩解日常生活的壓力,像甲午海戰和田橫五百義士這樣的海島文化題材還是略顯沉重了。島嶼上與陸地不同的自然景觀,會是吸引遊客的更主要動力。像青島靈山島這樣擁有奇峰異石的島嶼,現在就很受歡迎。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makecat)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島嶼的旅遊價值當然也不俗。由於山東海島開發較早、歷史記載多,很多島嶼至今仍然留存著古人的文化遺址,可供旅遊開發。比如威海東側的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駐地,至今仍有提督府、水師學堂和炮臺遺址,有很好的旅遊教育價值。

威海定遠艦景區

劉公島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的

(圖片@貓斯圖)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當然,現在人出遊主要還是為了緩解日常生活的壓力,像甲午海戰和田橫五百義士這樣的海島文化題材還是略顯沉重了。島嶼上與陸地不同的自然景觀,會是吸引遊客的更主要動力。像青島靈山島這樣擁有奇峰異石的島嶼,現在就很受歡迎。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makecat)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不管是開發島民養殖業還是海島旅遊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交通。只有在海島生活過的人才知道在遠離陸地的島上生活是多麼艱辛的事。遙看陸地上家家戶戶通電通水時,自己的村子還是漆黑一片,只能等一週來一次的渡船上陸,不是每個人都能安然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的。

勇士當然也有,比如鎮守在山東離岸最遠的南方島嶼千里巖上的監測員們,常年只有三個人守島值班,補給船一度是三個月才來一次,連瓜果蔬菜都無法保障。雖然現在島上條件有所改善,但長期與世隔絕,只能通過補給船與外界溝通的生活還是非常難熬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千里巖

距離青島還是有些距離的

長期駐紮島上確實很辛苦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島嶼的旅遊價值當然也不俗。由於山東海島開發較早、歷史記載多,很多島嶼至今仍然留存著古人的文化遺址,可供旅遊開發。比如威海東側的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駐地,至今仍有提督府、水師學堂和炮臺遺址,有很好的旅遊教育價值。

威海定遠艦景區

劉公島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的

(圖片@貓斯圖)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當然,現在人出遊主要還是為了緩解日常生活的壓力,像甲午海戰和田橫五百義士這樣的海島文化題材還是略顯沉重了。島嶼上與陸地不同的自然景觀,會是吸引遊客的更主要動力。像青島靈山島這樣擁有奇峰異石的島嶼,現在就很受歡迎。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makecat)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不管是開發島民養殖業還是海島旅遊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交通。只有在海島生活過的人才知道在遠離陸地的島上生活是多麼艱辛的事。遙看陸地上家家戶戶通電通水時,自己的村子還是漆黑一片,只能等一週來一次的渡船上陸,不是每個人都能安然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的。

勇士當然也有,比如鎮守在山東離岸最遠的南方島嶼千里巖上的監測員們,常年只有三個人守島值班,補給船一度是三個月才來一次,連瓜果蔬菜都無法保障。雖然現在島上條件有所改善,但長期與世隔絕,只能通過補給船與外界溝通的生活還是非常難熬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千里巖

距離青島還是有些距離的

長期駐紮島上確實很辛苦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人們欽佩這樣忠於職守的勇士,但也希望這樣的勇士可以不用過這麼艱苦的生活。因此從90年代末開始,山東省開啟了龐大的陸島交通規劃,逐步實現了3000人以上島嶼、1000人以上島嶼、500人以上島嶼的島民方便出行工作,讓困守孤島的漁民們有了更多和陸地接觸的機會。

最終目的,當然是要做到哪裡有居民,哪裡就有船,讓島嶼和大陸的距離不再遙遠。

島嶼就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2013年,山東省就為那些想進來的人準備了一個新政策,為500餘座無人島招募島主。想做島主的土豪,可以參與海島使用權拍賣,擁有最長達50年的海島開發權限。

(圖片來自搜狐視頻@社會0003)

"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山東海島大亨

NO.1116-山東海島大亨

作者:李團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第五次來到山東半島北部,遙看著當年秦始皇望穿了的海面。他沒有看到仙島,也沒有遇到他第一次來此時派去尋仙的方士。但身邊新來的方士仍然七嘴八舌地說著關於蓬萊仙境的故事。求仙不得的漢武帝,只能下令在此築城一座,名為“蓬萊”以解內心的遺憾。

這是最早見於唐代政書《通典》的故事,是否真實仍有爭論。但毋庸置疑的是,秦皇漢武都對山東半島情有獨鍾,堅定地相信浩渺的海面上有仙人居住的島嶼。

求仙之事暫且不提,他們至少搞對了一件事:在山東半島的周邊,確實散落著眾多島嶼,各自發揮著鮮為人知的作用。

千島之國山東

山東半島猶如中國東部向黃渤海刺出的一柄劍,直插入海,而且這柄劍還曲折坑窪,為山東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全長3000多公里。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也在地質結構上意味著會有深入海洋的相關陸地因海水阻隔而成為島嶼。據統計,山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500多個,周長相加能頂小半條海岸線。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山東的島嶼,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實在是數不清。

中國海洋大學徐穎穎爬梳了唐代以來地理書籍對山東沿海島嶼的統計,發現一直到唐代以前,當地人對島嶼的認知還是很粗疏的。在《新唐書·地理志》中出現的山東島嶼,只有大謝島、龜島、歆島、末島、島湖島五個島。這些島嶼都位於今天蓬萊東北方的海面上,當時人只探索了這些島,可能和求仙活動還有一些關聯。這個數量,一直到北宋成書的《太平寰宇記》仍然沒有什麼改觀。

在《唐十道圖》的最右側

你可以找到大謝島

不過古人的製圖真是不敢恭維

山東半島被抹平,朝鮮半島的地名彎曲到誇張的位置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一直到清朝,人們對山東沿海島嶼的認識才有了質的提升,《山東通志》記載了83個島嶼。而道光年間成書的《海疆史志》把數量推高到了105個,並且認為其中25個“最為海道要地”。

到了康熙年間,地圖就精準多了

(皇輿全覽圖中的山東半島)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即使到了現代,國家多次組織的統計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山東的島嶼數量,從80年代的30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多個,也反映了確認山東島嶼數量工作的困難程度。讓現代科研工作者都倍感壓力的數島工作,放在古代,的確是難以精確完成的。

相比廟島群島這樣較大的目標

比較難定位和統計的是這些人跡罕至的孤立小島

(千里巖,圖片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明清時代和唐宋時代對島嶼統計數量的巨大差別,實則是海上壓力增加倒逼的結果。

從元代開始,造船技術的提高使得日本的海船有機會裝載軍隊對中國沿海造成威脅。尤其是今天的蓬萊、煙臺等地,是高麗、日本的往來要道,對追求穩定的明朝皇帝當然構成了心腹大患。

一方面是日本悠久的海洋傳統

另一方面,歐洲人確實帶來很多新鮮事物

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讓日本人學到很多

(17世紀,日本長崎港的葡萄牙大帆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Kano Naizen)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為了防備從洪武年間就開始騷擾山東沿海的倭寇,明代在山東半島的衛所制度高度發達。明朝初年在這裡設置了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等大型衛所,密度比山東半島上的任何地方都要高。而為了增加這些衛所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山東沿海的那些島嶼也就成為了必要的前哨板塊。

大明衛所遍佈山東半島的東端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為了讓島嶼發揮更大的作用,歷代統治者還對島嶼的開發做了很多安排。在倭寇密集,且海禁甚嚴的明代初年,島上居民全部移居蓬萊縣城。而到了康熙中期,形勢穩定之後,又組織了內陸居民遷上海島。這些人當然也是要照章納稅的,海島的開發,成為了清代山東擴展稅基的一種思路。

但選擇什麼樣的島去開發,仍然是個難題。

岩石和沙土構成的世界

山東沿海的島嶼從地質上看有基岩島和沙島兩種,其形成、分佈和利用價值差別很大。

基岩島是經過多次地質活動形成的沿海島嶼。在岩石性質上,這些島嶼大多和半島本體一致,島嶼本身岸線曲折,海灘較窄,島上還能見到海浪衝刷出的洞穴。這類島嶼如果距離半島本體比較近,能夠在沙洲或者人工築路條件下和半島相連的,就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陸連島。

一個典型的陸連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thowi)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最有代表性的陸連島就是煙臺的芝罘島。在現代人用土木工程讓這座島穩固地與半島完全相連之前,古人還需要等退潮的時候,沿著沙洲才能走上芝罘島。而像這樣天然形成的島嶼,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既可以成為天然的海運港口,也能作為造船和漁業基地使用。事實上,如今芝罘島東部向內與煙臺主城區包裹住的芝罘灣,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如今的芝罘灣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和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而那些分佈比較近,能夠互相串聯的,就是群島。山東只有一處群島廟島群島,位於今天蓬萊市北部,總面積達到了52.8平方公里。

北面就是遼寧,中間只隔著不算寬的渤海海峽

所以歷史上這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今天也可以直接從蓬萊坐船去大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康熙年間那一道鼓勵下海令,使得周邊的失地農民一窩蜂湧入可開發的島嶼,這個群島便迅速得到了開發。其中,南邊的一座小島離蓬萊較近,而且地勢平坦,開發得最早。當地島民還在島上修繕了宋代就有的一座顯應宮(龍女廟),為來往船隻提供避風港和宗教服務。長此以往,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小島就在船民的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廟島。周邊幾座相關的島嶼,則在地理上被稱為廟島群島。

南北向的廟島群島可以分作多組

其中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就是南邊

以廟島位置為中心的一組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廟島顯然並非群島裡最重要的一個,在它東側巨大的南北長山島才是這個小地理板塊裡的核心。所以在行政上,南北長山島的地位更高,在行政區劃上由廟島群島構成的這個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隨了長山島的名字,叫長島縣。

南北長山島的面積和人口遠超廟島

兩島之間還有道路相連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可惜這個長島沒有冰茶,只有小魚乾。

不過長島縣對山東沿海經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這片群島是山東半島參與渤海沿海貿易的中間要道。滿載著山東貨物的商船從蓬萊出發,向北經過廟島群島,就可以進入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商港天津和遼東半島南部。後來山東人蔘與闖關東,走海路者也是在廟島群島休整後進入東北的。

穿關東陸路的關鍵是山海關

海路的關鍵是渤海海峽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另一種島嶼沙島就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了。這種島嶼一般是由河流沖積物堆積形成的島嶼,主要分佈在黃河尾閭附近,在山東最北邊的老黃河口最常見。由於是泥沙沖積的產物,這類島嶼往往海拔不高,但是面積很大——當然它的面積很容易受到河口擺動和海水漲落的影響。構成島嶼物質也主要是沙土和貝殼,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只能作為景點開發,不適宜人類農耕居住。

估計沒有多少人想住在這上面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各色各樣的島嶼,點綴著山東沿海的陸地領土,也各自在今天的山東發揮著作用。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船

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基岩島往往具有深入海中、地形崎嶇的特點。這兩個特徵,讓這種島嶼在現代具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是海產生產,其二是旅遊景觀。

廟島群島北部的小欽島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山東地跨黃、渤海兩大海域,而黃渤海漁場又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山東生產海產品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尤其是島嶼周邊,具有漫長的淺灘和礁區,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間和覓食區域,漁業資源甚至比半島近海更佳。

而從漁業上升到人工可控範圍,便是海珍品養殖業。山東海島周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立體養殖技術,即在上層水域養殖紫菜海帶等藻類、中層水域養殖貝類、底層水域養殖沉底的海蔘,一次養殖立體收穫,提高漁民收入的同時,讓全國的水產吃貨一飽口福。

芝罘灣的人工養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哦

而旁邊則是一處重要的海工基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島嶼的旅遊價值當然也不俗。由於山東海島開發較早、歷史記載多,很多島嶼至今仍然留存著古人的文化遺址,可供旅遊開發。比如威海東側的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駐地,至今仍有提督府、水師學堂和炮臺遺址,有很好的旅遊教育價值。

威海定遠艦景區

劉公島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的

(圖片@貓斯圖)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當然,現在人出遊主要還是為了緩解日常生活的壓力,像甲午海戰和田橫五百義士這樣的海島文化題材還是略顯沉重了。島嶼上與陸地不同的自然景觀,會是吸引遊客的更主要動力。像青島靈山島這樣擁有奇峰異石的島嶼,現在就很受歡迎。

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makecat)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不過不管是開發島民養殖業還是海島旅遊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交通。只有在海島生活過的人才知道在遠離陸地的島上生活是多麼艱辛的事。遙看陸地上家家戶戶通電通水時,自己的村子還是漆黑一片,只能等一週來一次的渡船上陸,不是每個人都能安然接受這樣的心理落差的。

勇士當然也有,比如鎮守在山東離岸最遠的南方島嶼千里巖上的監測員們,常年只有三個人守島值班,補給船一度是三個月才來一次,連瓜果蔬菜都無法保障。雖然現在島上條件有所改善,但長期與世隔絕,只能通過補給船與外界溝通的生活還是非常難熬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千里巖

距離青島還是有些距離的

長期駐紮島上確實很辛苦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人們欽佩這樣忠於職守的勇士,但也希望這樣的勇士可以不用過這麼艱苦的生活。因此從90年代末開始,山東省開啟了龐大的陸島交通規劃,逐步實現了3000人以上島嶼、1000人以上島嶼、500人以上島嶼的島民方便出行工作,讓困守孤島的漁民們有了更多和陸地接觸的機會。

最終目的,當然是要做到哪裡有居民,哪裡就有船,讓島嶼和大陸的距離不再遙遠。

島嶼就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2013年,山東省就為那些想進來的人準備了一個新政策,為500餘座無人島招募島主。想做島主的土豪,可以參與海島使用權拍賣,擁有最長達50年的海島開發權限。

(圖片來自搜狐視頻@社會0003)

山東的島也太多了吧,數也數不過來 | 地球知識局

只是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島嶼建設和供電供水費用都很高,一座島要開發完可能要上億,以後還要日常維護折舊。可能這項計劃也只適合那些真土豪去島上看看自己的江山吧。

參考文獻

張金奎. 洪武時期山東沿海衛所建置述論[J]. 明史研究 (第十三輯), 2013.

徐穎穎. 唐代以來山東沿海島嶼史地述略[J]. 昆明學院學報 , 2018: 109-115

李本川. 山東沿海島嶼概況及其開發[J]. 海洋科學 , 1987.1: 19-22

林鈞堂. 山東沿海主要島嶼地質特徵[J]. 中國區域地質, 1989 (2): 138-143.

高志超, 馮璐. 《 北洋沿海島嶼志》 述略[J]. 魯東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 30(3): 1-5.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貓斯圖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