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伊東·賽義德 一位伊拉克兄弟的“中國緣”

中東局勢 中國石油 綁架者 大學 新華網 2017-05-05

在伊拉克中部瓦西特省首府庫特以西15公里的鹽鹼地裡,坐落著中伊合資艾哈代布油田。“五一”勞動節之際,油田為在這裡工作的中國員工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在現場,一個伊拉克人用流利的漢語和中國同事們交流,還有板有眼地唱起了《茉莉花》。

他叫扎伊東·賽義德,這裡的中國人更願意叫他的中文名字——載東。

“我的漢語是在中國學的,”載東告訴記者。

2006年,面對因伊拉克戰爭而全面惡化的國內安全局勢,26歲的載東決定為了自己和家庭的未來做出改變,“我希望到國外學習一些對將來的職業有用的東西,比如一種新的語言”。

在考慮了很多國家之後,中國進入了載東的視野。“中國是個東方國家,跟伊拉克一樣歷史都很悠久,文化又截然不同,而且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國際影響越來越大,”載東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願意接收伊拉克留學生的少數國家之一。”

載東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很快啟程前往中國,並在2007年初進入位於福建廈門的華僑大學。

初到中國,完全陌生的環境讓載東不太適應,特別是飲食方面。“我一開始連續吃了12天蛋糕,直到後來找到一家新疆飯店,”他回憶道。

家人也很擔心他在遙遠東方的生活,有一次姐姐關切地打來電話:“你過得怎麼樣?中國馬路上練功夫的人多不多?你可要小心啊!”

載東笑著回憶說:“我告訴家人,中國人都很熱情,學校也給了很大的幫助,我很快就能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了。”他在學校積極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為大學籃球隊、賽艇隊加油助威,學習中國功夫、書法,甚至還經常光顧只有廈門本地人才知道的菜市場。

2008年他把妻兒也接到了廈門。“我是華僑大學第一個伊拉克留學生,”載東自豪地告訴記者,“我的妻子是第二個。每當回想起那段校園時光,我都會非常開心。”

2009年載東結束了在華僑大學的學業回到伊拉克,後來加入由中石油、振華石油和伊拉克政府合資創辦的艾哈代布油田。

當時中國企業在伊拉克的業務正處於起步階段,載東和中國同事們起早貪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各項業務得以順利鋪開。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也得到了公司好評,多次被評為“傑出員工”,很快成為管理層的一員。

2014年6月的一個深夜,中石油在米桑省的一處項目營地發生綁架事件,一名中國工程師被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劫走。中方公司領導與當地省長以及軍方官員迅速召開緊急會議,開始調查和搜救行動。

熟悉當地情況的載東自告奮勇加入營救行動,他冒著遭到報復的風險,充分利用自己在當地部落中的人脈關係,通過多方打聽,獲得了綁架者的信息。在獲得中方領導的授權之後,載東在一個午夜孤身遠離營地,在一處蘆葦蕩中與綁架團伙頭目談判。

“綁架者用電話指揮我前行,走走停停,拐彎抹角,最後終於見到了一群武裝分子,”載東回憶說,“對方都蒙著臉,他們站成一排,用手裡的槍對著我,警告我別輕舉妄動。”

經過多次交涉,中國人質最終以極其微小的代價安全獲釋,並被移交給伊拉克安全部隊。

載東在人質營救過程所發揮的特殊作用獲得中方的充分認可,現在他經常為公司的中國員工開辦伊拉克文化講座,介紹伊拉克歷史、語言、文化、風俗。

“我以後要繼續發揮我通曉漢語和熟悉中國文化的優勢,充當中伊雙方溝通的橋樑,”載東告訴記者。(魏玉棟 程帥朋)(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