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芝麻 收藏 錯過的緣份 錯過的緣份 2017-09-12

原礦本山芝麻段泥礦標為青灰色,偶伴有少量鐵鏽般的黃色,為鐵質氧化所致,截斷面細膩且有一定的油性,結構較鬆,燒成溫度高,燒結溫度、製作工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發生吐黑現象;由於塊狀段泥的含砂量大,拉結強度低,用之制壺,燒製時容易開裂,因此成型溫度控制比較關鍵,成品相對比較珍貴。

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本山芝麻段在不同燒結溫度下呈現不同的質感和色澤。當燒成溫度到1.85表時,即1120度時,外觀呈現偏白色,當溫度燒到2號表時,即1140度時,它的顏色為白裡帶黃,當溫度燒到2號半表時,即1160度時,它的外觀呈白裡返青色,帶有芝麻星點,那就是鐵的成份湧現出來了。所以,最好的溫度就是燒到有點返青是最到位的。

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細觀芝麻段泥的成品,在層次上底色偏白,略微暗沉,其中的黑色顆粒或者是偏紅色顆粒在其中非常突出顯眼,這也是因為白色顆粒比較少的緣故。使得總體上底色和顆粒的層次感比較清晰,像是在暗白色薄紗之上點綴的色點。而且從深色顆粒的密度上來看,芝麻緞的黑色顆粒密度較大,顏色要突出,層次分明,芝麻緞中雖然也有白色顆粒,但是數量少、可見性低。整體芝麻緞的顏色偏白,色調清冷,觀感剛硬,也因為褐色顆粒比較多而密集的緣故,芝麻緞看起來霸氣十足。

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產地:黃龍山,原礦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黃色。窯溫:1180度。收縮比:約為12%。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段泥原礦目前非常稀貴,現在宜興制壺人開始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段泥料優質的特徵是紫泥顆粒不是很明顯。在本山綠泥裡似乎只起了改變其顏色的作用。有層次,象玉石。段泥燒不出本山綠色,本山綠泥燒出是很嬌嫩的一種純純的黃顏色。段泥用於燒製陶罐行業。段泥所燒製的紫砂器,基於段泥,也會有變化,不但是在顏色方面,還有調砂等效果。

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最常運用的辦法即是傾聽紫砂壺的音頻凹凸,咱們可以用壺蓋悄然敲擊壺身(留心,切忌用蓋沿、牆去敲,除非您已挑選買下它),用耳朵去判別它的窯溫是不是是滿足:假定聲響比照低沉、鬱悶,代表窯燒短少;假定聲響挨近金屬聲,代表溫度過高,挨近瓷化;假定聲響洪亮並且帶有適度的迴音,大致可以判別它的溫度是規範的。當然這麼的判別是需求履歷的累積,但這並不是難事。

值得一提的是,用傾聽法來判別窯燒是不是滿足,並不能混為一談,由於紫砂壺的音頻會跟著年代與質料而有所區別,例如朱泥壺的音頻就較紫砂壺為高,而民初紫砂及上白釉者的音頻一般較低。

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需求回窯的老壺,大致有下列四種狀況。

第一種則是榜首種是由於會吐黑,通多見於段泥或白泥這類淡色的茶壺。

第二種則是想要取得比照高的音頻、較飽和的坯色,以增加紫砂壺的價值(不論是賞識價值或商業價值)。

第三種則是,不肖商人關於紫砂壺進行窯外刻往後(後刻款、書畫),再藉由回窯的作法,在切割面上構成結晶相。可是由於這種工程較大,簡略顯露馬腳,所以並不多見。

第四種狀況是,當這件紫砂老壺或老罐,附著了不簡略清乾淨的東西或氣味,例如豬油、皮鞋油、膠著物或是其它怪東西,用傳統的辦法不簡略剷除時,咱們可以將其回窯,如此就可以簡略將這些附著物去掉。分外要闡明的是,上述的前三種狀況,一般回窯的溫度都要高達一千度以上,而第四種則只需燒個幾baidu就可以的。

本山段泥紫砂壺結晶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